為什麼現在即使國家有種棉補貼農村種棉花的還是越來越少?

魯北小肖


為什麼現在即使國家有種棉補貼農村種棉花的還是越來越少?這個問題切中了棉花種植的關鍵點啊,下面根據我的個人認識談點看法。

棉花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在我國分佈廣泛,目前新疆是主要的產棉區,每到棉花采摘季節很多內陸省份的農民工都去新疆採棉花補貼家用。但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單位面積棉花產出效益低下,棉農種植棉花的熱情和動力大不如前。以2018年為例,全國棉花平均畝產120公斤,最高的新疆畝產135公斤,最低的廣西畝產57公斤,按目前收購價每公斤16元計算,新疆畝產值2160元,廣西畝產值900元。扣除各項費用,農民的收益實在是可憐。財政補貼按現在的水平每公斤棉花是1元左右,吸引力確實不強。

種植棉花沒有效益,棉農自然就會減少甚至不種棉花了。說到底棉花是經濟作物,不是糧食作物,種植經濟作物肯定是往效益好的方向靠了,這就給我們的科研人員和各級部門提出了問題,怎麼才能增產的同時降低費用,讓棉農重新把棉花種植起來。根據最新資料在新疆我們的科研技術人員研究的新品種畝產量已經達到200-250公斤,如果推廣開來,那棉農的種植熱情又會重新煥發。

棉花種植是關切廣大棉農切身利益的大事,相信國家會出臺相關的扶持措施和手段,把棉花產業重新做大做強。大家怎麼看呢?認同四哥的觀點,記得關注評論點贊轉發哈,謝謝。


四哥看鄉村


大家好我是開心。很高興大家能看到我的答案。

棉花國家有補貼,但是很多朋友在農村選擇不種棉花。我分析大概有這幾類原因。

1.投入太大

即使國家補貼也掙不了多少錢。首先棉花前期的投入太大了,棉花是一年一熟的經濟作物。買棉種,買地膜,這三下兩下就出了很多錢,棉花還要打農藥,買農藥和打農藥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棉花幾乎每個星期都要澆水,水費又是一比筆鉅額的開支。等到棉花成熟時採摘棉花又是一筆巨大開支。採摘費佔棉花的1/3售賣價。冬天棉花地的中耕,撿薄膜,又是一筆鉅額的開支。棉花的市場價是6塊,減去採摘費2塊還有4塊,水費減掉還有3塊五雜七雜八出去棉花也就落個一塊錢到兩塊錢的利潤。關鍵還是前期投入太大需要,只有年底棉花買了才有錢。經營過程中難免資金困難。因為效益不好所以國家才會補貼。

2棉花管理複雜

從3月底到11月底幾乎每天都我去看情況。播種,掏苗,拔草,定苗,封土,打定,封頂。春播接水管,秋收收水管。幾乎每個月都到用到農藥。澆水不分白天黑夜。所以特別的麻煩。

3自然條件不允許

棉花喜歡晝長夜短,大規模種植。農村的一畝三分地幹什麼都需要人工。管理成本太高。三三兩兩的種植也不好銷售。

種棉花最好的地方我建議在新疆。

謝謝大家閱讀我的答案。如果喜歡的話,別忘了關注點贊哦。





鄉農新語


現在農民光靠種棉花,玉米和小麥維持生活已經不可能了,大部分年輕人要麼打工,要麼想著做生意,現在在家裡種地的基本上都是55歲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種棉花太費時了,也太費力,大部分老人在家還得接送孫子上學和做飯,哪還有精力和時間去種棉花,大都種玉米和小麥,比較省事,可以空出時間來幹別的,有的也可以給別人打個零工,時間靈活,每天也能掙個50,再加上棉花的確也掙的不是很多,一年只能種一次,中間還得打農藥,摘棉花很費時,所以基本種的太少了,我的家是邯鄲道東堡的,被譽為棉花之鄉,但是現在一眼望去,沒有幾家種棉花的,也有的農民是因為家裡有女兒出嫁或者兒子娶媳婦需要做新被子,那就種一年棉花,第二年就不種了。





小韓學做菜


當下農民種棉花的熱情不高,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經濟收入過低。棉花作為經濟作物理論上講應該比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收入更可觀些,但是前提是科學管理,大面積種植,並且有良好的收購價格和渠道。可是現在大部分農民很難實現大面積種植,管理成本高,除去農藥化肥採摘灌溉等費用,農民最後的所得寥寥無幾。

2.勞動力短缺,機械普及過低。現在很多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到了大城市,根本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或者根本不會。機械化普及率太低,很多大型機械設備在投放到實際生活中出現很多弊端,例如技術不夠成熟,使用價格過高,地理因素等,造成有些設備無法下到田間地頭。

3.棉花產量過低。棉花畝產大概150公斤左右,而且除去人工,種子,化肥等硬性投資,還不如種植其他作物。

4.國家補貼無法刺激農民積極性。國家補貼看似誘人,但實際還是無法調動很多農民的積極性,可以適當提高一些補貼,讓廣大農民群眾切實感到實惠,相信會有很多人願意返鄉創業。

結合以上原因,所以很多農民寧可把土地荒廢,去城市務工也不願留在農村種地。個人見解,不到之處,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魏萌10


別的不知道反正我老家滄州,種地是不賺錢,一畝地一年也就一千元,但是大家地都不多,一年也就一萬多。還特別累。棉花就更不用說了,非常費事兒。還不一定賺多少錢。


務工小胖


種植棉花的確要求技術高,春天要育種,鋪地膜,出苗,間苗,破膜,施肥,澆水,需要大量的技術和勞力,往往適合像新疆這些地勢開闊,土地面積廣闊,適合開展機械化作業,機械化育種,鋪膜,收穫,人工採棉。內地往往地少,勞力少,投入多,產出低,效益不高,一家一戶投入,即使有補貼,也勞不敷出,沒有多少人願意種植棉花,太勞心費力啦,沒有種經濟作物(小麥,水稻,玉米)來的快。


仵明華


為什麼現在即使國家有種棉補貼農村種棉花的還是越來越少?這個問題切中了棉花種植的關鍵點啊,下面根據我的個人認識談點看法。

棉花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在我國分佈廣泛,目前新疆是主要的產棉區,每到棉花采摘季節很多內陸省份的農民工都去新疆採棉花補貼家用。但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單位面積棉花產出效益低下,棉農種植棉花的熱情和動力大不如前。以2018年為例,全國棉花平均畝產120公斤,最高的新疆畝產135公斤,最低的廣西畝產57公斤,按目前收購價每公斤16元計算,新疆畝產值2160元,廣西畝產值900元。扣除各項費用,農民的收益實在是可憐。財政補貼按現在的水平每公斤棉花是1元左右,吸引力確實不強。

種植棉花沒有效益,棉農自然就會減少甚至不種棉花了。說到底棉花是經濟作物,不是糧食作物,種植經濟作物肯定是往效益好的方向靠了,這就給我們的科研人員和各級部門提出了問題,怎麼才能增產的同時降低費用,讓棉農重新把棉花種植起來。根據最新資料在新疆我們的科研技術人員研究的新品種畝產量已經達到200-250公斤,如果推廣開來,那棉農的種植熱情又會重新煥發。

棉花種植是關切廣大棉農切身利益的大事,相信國家會出臺相關的扶持措施和手段,把棉花產業重新做大做強。


13632903427


1、種棉花主要是勞動力密集型的,一年只有一次收穫的時間,從播種到收穫期間做的活太累了這個還不算天災的,如果有天災那就更難收回成本了,而且棉花的收購價格也是不穩定的,但是一年當中種子、澆水、化肥的是定量的,一年到頭來賺不了幾個錢

2、就是其他行業的工資相對比較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都想做活少錢多的工作,到城裡隨便找個工作都比種棉花賺錢多


用戶3270775671841


棉花的生長週期長!管理比較的麻煩比較費人工!早期管理不能機械化只能人工管理!現在人出門打工錢好掙!不想守著幾畝地!棉花春天種秋天收!一年只能一茬!影響冬小麥的種植!種小麥還可以種植一茬玉米!而且小麥玉米都可以機械化!所以人們不願意種棉花


二寶楊楊


在我們山東這邊,不再種植棉花主要是費人工,我們這邊普遍的都是蔬菜大棚,效益高週期短,見利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