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L31或太行發動機給J20做過渡動力可行嗎?

用AL31或太行發動機給J20做過渡動力可行嗎? | J20 VS F22 專題

J20於第十二屆珠海航展上開彈倉展示飛行


在網絡上,J20的發動機一直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J20到底用的是什麼發動機,這個問題始終充滿了迷霧。J20戰鬥機對於中國空軍來說是一項重點工程,堪稱天字一號工程。中國空軍乃至全國人民對J20戰鬥機都高度關注,因為我們的國防安全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J20還沒有正式立項研製的時候,世界上第一種五代戰鬥機就已經服役了,到現在與其配套的低檔五代機也已經有三百多架的裝備數量了,而且正在迅速向我國邊境推進。嚴峻的安全環境逼迫我們必須儘快擁有我們自己的第五代戰鬥機。作為五代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動機是重中之重。但是我們五代機配套動力的研發進度卻不盡如人意,十個推重比的WS15發動機在2006年年初才正式立項研製。如果按部就班的完成研製,估計要到2020年以後了。但是J20戰鬥機卻不能等,也等不起,所以給J20先配套一個過渡動力成了唯一的選擇。

那麼J20是不是可以用太行發動機或者AL31FN發動機先飛起來完成試飛工作,隨後再換上WS15發動機呢?這個想法雖然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是行不通的。原因在於雖說是過渡,但這個備胎在WS15正式裝備前是一定要頂用的。換句話說就是要保證J20能夠和國外已經裝備或即將裝備的五代相抗衡的,如果做不到,這樣的過渡是沒有意義的,因為WS15的研製工作還沒完成,無法預料何時能真正頂用。在此之前,只能靠這個過渡動力。那麼這個過渡動力雖然不如WS15,但也不能太差。而且從技術角度來說,用太行發動機或者AL31FN發動機做過渡動力裝置也是行不通的,原因在於性能相差太遠。使用四代機的動力只能讓J20的飛行性能降低到四代機的水平,根本起不到過渡的目的。我們知道太行發動機或者AL31FN的推重比都在7.5左右,軍用推力都在7.5噸左右,加力推力都在12.5噸左右,雖然後來太行提高到了14噸左右,但那也是在J20首飛之後的事了,至於99M1也好不到哪裡去。WS15發動機軍用推力在10噸左右,比7.5噸的推力高出33% ,加力推力在18噸左右,比12.5噸的加力推力高出44%。動力相差如此之大必然導致配套的氣動外形相差很大。那麼在換髮動機時,鴨翼、機翼、垂尾面積,後掠角度,機身截面等等都要作出大幅度修改。這些氣動都改了,等於飛機的結構也都改了。那麼靜力試驗要從新做,原來的工裝夾具要全部廢掉重做,製造工藝從新做過一遍,控制率要從新試飛優化。而且因為使用內置彈倉的五代機必然是飛火推一體化設計的,換了動力,航電火控系統,武器系統也要從新試驗試飛。等這些工作都做完了,你就會發現,這不是在換髮動機,這是在換飛機,這基本是將J20重新研製一遍。這樣的過渡方式至少也要花五六年甚至更長時間,這種結果對於中國空軍來說根本是無法接受的。靠這個辦法爭取到的三四年時間也是毫無意義的。到目前為止,網絡上已經有傳聞,WS15已經在J20上裝機試飛,兩三年後將會設計定型。但是,自從2011號原型機對氣動外形做過優化修改之後,就再也沒有發現J20修改過氣動外形,包括後來換裝鋸齒形尾噴口的照片出現,也沒有看到J20大幅度修改氣動外形的痕跡。

那麼有人會說,是不是可以用AL13FN來做動力,然後用WS15配套的氣動外形,讓J20先完成研製工作呢。這樣做其實屬於小馬拉大車,本來用四代機的動力加上與之配套的氣動,已經將飛機的飛行性能降低到了四代機的水平,如果再把氣動拉高到WS15配套氣動的水平,那麼飛機的性能將再下降33%~44%。這樣的性能連四代機都不如了,這樣的過渡就不叫過渡只能叫倒退了。即使強行這麼做,技術上也是有問題的,動力和氣動外形完全不匹配,即使能勉強飛起來,試飛完成飛行包線的左側,右側註定也是完不成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用AL31或太行發動機做J20的過渡動力,在技術上是行不通的。同樣道理用俄羅斯的99M1發動機也是行不通的。就更不要說改進AL31FN來做過渡動力了,這樣的想法更不靠譜。AL31FN原本就不是我們自己研製的發動機,技術上更加吃不透,與其改進AL31FN,還不如改進太行發動機,畢竟這是自己從核心機開始做起來的,比起AL31我們對自己研製的發動機要有把握的多。但是無論如何,不用推比10一級的核心機,就想讓四代機的發動機通過簡單改進達到五代機的技術標準,這實在太不科學。如果真的能夠實現,那麼何必投入巨資,花費一二十年的時間來開發推比10一級的發動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