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爱”,成功入轨!

天高云淡,皓月千里。昨晚10时41分,青山环绕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里,响起了巨大的轰鸣声,一枚火箭拔地而起,直冲云天——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也是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

“小爱”,成功入轨!

卫星发射后,经过约半小时飞行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变轨进入工作轨道,并进行一系列在轨测试,将与此前发射的19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导航服务。

“小爱”,成功入轨!

此次发射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英文简称缩写为IGSO卫星,很多网友称呼它为“小爱”。而将小爱送上太空的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属于长征三号甲系列。此次发射也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

“小爱”,成功入轨!

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优质服务

4月19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卫星发射进入倒计时,火箭开始加注燃料。此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也在发射中心,信心百倍地等待着今年北斗导航卫星的首次发射。

“小爱”,成功入轨!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伫立在发射塔等待加注燃料

天边的北斗指引找路的人,而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在太空中织起了一张“指路网”。

杨长风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北斗三号工程建成基本系统,开通全球服务。截止到目前,北斗系统运行平稳,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在全球区域定位精度优于10米,在亚太区域定位精度优于5米,满足指标要求。

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工作后,亚太地区的用户体验会更好,位置定位精度更高。昨晚完成的发射,拉开了今年密集发射的序幕。

“小爱”,成功入轨!

记者了解到,今年北斗系统将发射8至1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完成所有中地球轨道卫星发射,进一步完善全球系统星座布局,全面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

北斗在太空中织就的一张网,在我国交通、农业、公安、测绘等行业以及大众领域已实现规模化应用。杨长风说,今年北斗系统还将逐步加大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创新融合,不断催生“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和新业态。

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目前,北斗系统在印度尼西亚土地确权、科威特建筑施工、乌干达国土测绘、缅甸精准农业、马尔代夫海上打桩、柬埔寨无人机、泰国仓储物流、巴基斯坦机场授时以及俄罗斯电力巡检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就在本月初举行的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上,北斗展示中心里上演了一场“自动驾驶秀”,北斗农机无人驾驶的精度达到了“厘米级”。

杨长风说,按计划,

2020年,我国将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提供特色服务。2035年,我国还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北斗系统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金牌火箭”长三甲加入百次发射俱乐部

这次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项纪录:长三乙和“哥哥”长征三号甲(简称“长三甲”)、“弟弟”长征三号丙(简称“长三丙”)组成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完成第100次发射,成为我国首个进入“百次发射俱乐部”的单一系列火箭。

“小爱”,成功入轨!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介绍,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几乎包揽了我国所有高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强密度发射的“主力”,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

该系列火箭具有“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特点。截至目前,北斗工程从一期到三期、探月工程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全部由长三甲系列火箭实施发射。

2013年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两器互拍成功,着陆器和月球车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相拍照。此图为嫦娥三号着陆器上的相机拍摄的“玉兔”号月球车。

资料显示,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前50次发射,用时18年,完成后50次发射,用时仅7年。

特别是在2018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共执行14次年度发射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单一型号年度发射次数最多的纪录。

在80天内执行了5次发射任务,单发任务周期16天,

创造了中国航天单一型号高密度发射纪录。

早在1998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就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并在2007年获得“金牌火箭”的称号。

2007年6月1日0时0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鑫诺三号”通信卫星。

长三甲系列火箭运载入轨精度高、适应能力强,其发射卫星的入轨精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火箭可以一箭单星也可以一箭多星发射,既可以用于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也可以用于超同步转移轨道或低倾角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以及深空探测器发射,可以满足卫星用户多种不同使用要求。

截至2018年12月,长三甲系列火箭已先后承担了20多次国际商业发射任务,为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射了卫星,全部取得圆满成功。

其中,鑫诺一号卫星的发射服务项目使长三甲系列火箭打开了欧洲市场。

在尼日利亚卫星项目中,首次实现了整星出口,首次以在轨交付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宇航系统集成的一揽子服务。

“老挝一号”星发射任务中,型号队伍探索了一条从航天制造、发射、地面到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之路。

未来,长三甲系列火箭还将不断创新,完成以助推器伞降落区控制、电气系统一体化设计、智能检测组合等为代表的改进,为中国航天强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三甲系列火箭首任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信它的后续型号一定能够继承发扬长三甲系列的优良基因、充分汲取新一代火箭的新成果,从中国的‘金牌’创新发展成世界‘金牌’。”

记者:王谌 贾晓宏

摄影:史啸 郭文彬

监制: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