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厚的剪纸艺术人生

李林厚的剪纸艺术人生


陕西从南到北, 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它以特有的文化风韵,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融古文化之精髓与历代劳动艺人智慧之结晶,可谓民族艺术之瑰宝。 李林厚,陕西陇县十大民间艺人,陕西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陇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1960年出生于陕西陇县城关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母亲是镇上远近闻名的剪纸能人,每逢过年过节或邻居家有喜事,人们总来请他的母亲用红纸、绿纸等各类彩纸剪出一些喜字、龙凤等之类表示欢乐祥和的图案。李老师自小心灵手巧,从懂事起,他就跟着母亲学习剪纸。从简单的双喜、荷叶图案剪起,然后是小鸭、小鸡、小羊等等,到12岁时,他已成为一位得心应手的小“艺人”了,看到喜欢的东西,比照原样临摹下来,还能摸索着加入新的元素,让每件作品更生动,具有活力,剪纸也给他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但是好运并不偏向于他,在李老师15岁时,母亲因病去世,这无不给他最沉痛的打击。没有了母亲的陪伴和教导,李老师并没有放弃他热爱的剪纸艺术,反而更加刻苦,一有空闲时间他就用心努力专研,反复练习剪纸技术。他所剪的人物、动物、花草等作品栩栩如生、生龙活虎、活灵活现,深受人们的喜爱。

付出与回报永远都是成正比的,不懈的努力,执著的追求,可以说是圆了李老师的剪纸艺术梦。如今,一张红纸在他手中上下翻动,左剪右剪不到3分钟,一幅惟妙惟肖、生动逼真的《喜鹊登枝报喜图》便魔术般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李林厚的剪纸艺术人生


他的作品以构图独妙、造型简炼、结构严谨、线条明快、刀法流畅、剪纸样式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型等等,配置以各种吉祥的图案,如龙凤鸳鸯,喜鹊,花草,牡丹等。体裁格式,根据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构图风格丰富活跃,不受任何题材内容的局限,天马行空,将若干影像有创造性的进行组织,使之连贯完整。经常剪的有:蝴蝶戏金瓜、喜鹊采梅、牛郎织女,龙凤呈祥,鸳鸯戏水,观音送子,金童玉女,榴开百子等等;祈求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形象突出和装饰性强见长,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他的作品,先后有30多篇在《中国妇女·海外版》、《陕西日报》、《陕西人口报》等报刊发表,也曾多次在各种剪纸大赛中获奖。2003年在陕西民间艺术绝活大赛,荣获一等奖。2003年在宝鸡市民间艺术展演活动看,获得三等奖;2005被年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国学杰出贡献艺术家”荣誉称号,荣获“中国国学杰出贡献奖”。

陕西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周秦汉唐等13朝都在陕西建都,留下了丰厚的民俗文化遗产,陕西剪纸有“活化石”之称,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古老的造型纹样“鱼身人面”“狮身人面”,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相似的“牛耕图”等。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林厚的剪纸艺术人生


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标志。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和积淀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这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非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面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显得尤为重要。

李林厚的剪纸艺术人生


2010年李老师在陇县民间工艺品展评中,获得二等奖;

2011年被评为陇县“十大民间艺人”;2013年被评为陇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陇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三秦杯》全国剪纸邀请赛中获得铜奖;2017年《潼关杯》全国剪纸邀请展中获得铜奖;到现在为止,他所创作的作品也有上千件了,荣获的奖

项至少也有十几项了。

李林厚的剪纸艺术人生


创业难,守业更难,诸多荣誉于一身的李老师还是一如继往,不忘初衷,仍然坚持不懈的工作。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工业化产品替代手工制品层出不穷,老一辈手艺人热衷的传统民间手工艺逐渐消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说起将来的打算,李林厚满怀欣喜地说,保护、宣传、弘扬非物质文化是我们做文化人的责任,也希望自己有生之年,尽其所能将中国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