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终一定会采用戴森球方式升级到二级文明吗?

邵金明


这个很有趣,是科幻界提的比较多的概念,猫先生也来凑凑热闹吧。

简单讲两句这二级文明以及戴森球吧。将文明以人类利用能源的总量进行划分,是前苏联卡尔达肖夫的一个设想,搞掂地球叫一级,吃定了太阳称为二级文明。而将整个星系能源进行利用则达到三级。目前吃瓜群众到达0.7级。


戴森球嘛,和苏联人无关,是美国佬的脑洞,他吃定太阳的方法是将太阳打包,只是带不带走就看心情了。而苏美这次联动很成功,我看过很多科幻作品,都把这两个不同脑洞君的推论打包一起玩,仿佛冥冥之中的量子纠缠。

猫先生比较赞成人类文明划分可以参考苏联老大哥。清晰明了啊!大家交电费时,看主管部门就知道几级文明了,既普及了科学认识,也获得了普法教育,很有社会主义风格。

至于戴森球?我的天啊😱!戴森先生终究代表了邪恶的帝国主义啊,利用就是打包带走,一点渣渣都不留下啊,真是不厚道的人呐。也太蠢了啊!完全就是复制人类现在修火力发电厂的操作嘛!包起来烧开水,再推动轮机发电。都能包住太阳了,还是这套路,美帝想象力太差了。


人类达到星际航行的水准后,能源的采集利用方式,猫先生不敢断言如何,但一定不是暖宝宝烧开水了吧!聚变,反物质利用,更高效的能源交换形式,从三力统一中寻找应变之路,都是可行的方法。


猫先生内涵科普


采取戴森球升级文明虽然可以,但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怎么高明,也毫无新意。



所谓的戴森球就是建立一个可以360°无死角完全覆盖恒星的外壳,然后让这个外壳收集恒星能量以此来供应人类文明,这个外壳就是所谓的戴森球。戴森球听起来好像挺简单,但其实实施起来并不怎么高效有用。首先恒星过于巨大,而建立一个完全覆盖恒星的外壳那得需要海量的资源。即便把地球拆了,还有点差强人意,因为太阳本身就是地球的130万倍。第二,太阳温度很高,所以建立戴森球的材料必须耐高温,而这种材料很难得,用来建立戴森球真的有点浪费了。



所谓的文明分级也仅仅是前苏联卡尔达肖夫一个臆想的概念而已,一级文明利用整个行星能源,二级是利用太阳,三级是星系。但其实文明等级真的这么分吗?我看未必。近期热度很高的电影,里面推动整个地球运动的行星发动机就是重核聚变发动机,我想这种技术都要比建立戴森球裹着太阳高明的多!所以,人类升级文明,最简单的就是研究可控的重核聚变技术,如果掌握了像流浪地球里面的那种重核聚变技术,或者钢铁侠里面的小型核反应技术,那么人类文明无疑会迈进一个新的台阶。



人类文明在掌握好核聚变技术之后,再次升级文明就要掌握真空零点能了。这种能量是真空本地能量,能量巨大且密度极高,宇宙中随处存在且随处可以提取,所以依照这种方式升级文明才是真正的正途,而非简单的利用恒星能量。


科学探秘频道


人类最终一定会采用戴森球方式升级到二级文明吗?

尽管这是一个十分可笑的想法,但为保证大家都能了解文明等级的区分方式和戴森球的定义,我们先来简单科普下这两个到底是什么玩意!

二级文明的含义是前苏联卡尔达肖夫想象了宇宙中以文明对于能源利用的方式来区分文明的等级,完全掌控行星能源的为一级,二级则能利用整个恒星能源,彻底利用整个星系能源则是三级!而我们人类大约处在0.7级左右!

戴森球则是美国物理学家戴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想象的一种外星文明利用恒星能源的方式,比较有趣的是这两种理论产生的时间差得并不久!但戴森球理论提出以后一直都没有引起轰动,实在难以想象有文明能完成如此大的工程!

但在2011年之后这颗出现在1480光年外、天鹅座方向的KIC 8462852的光变现象却让大家重新回忆起了戴森曾经预言过的“戴森球”!大量的遮盖物出现在地球和恒星KIC 8462852之间,造成了亮度大幅下降的现象!

不过此事后来也被认为只是恒星KIC 8462852周围的尘埃带而已,并不是什么超级文明的“戴森球”!当然这是证明了就是无稽之谈!

即使没有证明,很难想象超级文明建立如此庞大的工程而目的仅仅是为了利用太阳能,这实在是太可笑了,有种原始人在想象我们现代人为了不浪费热能而把火堆上下周有全包围起来的可笑想法!当然我们现在有这个技术,因为很多热电厂的锅炉就是这样使用的,但这并不是我们能源利用的终极方式,我们现在想要的是核裂变和核聚变,那种热电厂模式迟早都是要淘汰的!

当然以能源利用方式分级有一定的科学性,毕竟人类从诞生到现代化就是一个能源利用的过程,很多朋友比喻人类的文明进程就是一个变着花样烧水的过程,其实这还真没错,即使在未来实现核聚变也同样得烧水,然后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出我们需要的电能!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绝佳的讽刺了我们能量转换技术的落后,毕竟这样转换来转换去就会有各种损失,最终到达用户手里也就30%到顶天了!燃气轮机的效率比较高一些,但速度太快需要减速齿轮组!

未来人类实现文明突破的方式绝对不会在“戴森球”方向,而是在动力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空间的利用,比如实现曲速引擎,或者这本身就是建立在空间之上,但至少核聚变必须实现!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我认为不会……

恒星级别的戴森球压根无法制造出来。

原因有四点:

第一,材料问题

太阳赤道长6亿公里,戴森球周长必须必太阳赤道长数倍,用什么材料建造呢?再强的材料达到一定长度都会和面条一样柔软。另一方面,太阳表面数千度高温,强烈的辐射和太阳风,而背对太阳一面则会达到零下一百多度,有什么材料有这种耐热耐冷的能力呢?所以第一点材料问题就难以解决。

第二,能量输送

戴森球为的是生产能量,比如电能,热能……不管如何,都需要输送到使用者手中。请问,如何输送呢?从太阳上拉根高压线到地球?中途会损失多少?什么线材可以经得起如此长距离的输送?

第三,引力问题

世间万物只要有质量都具备引力,戴森球也不例外,如此巨大的建筑势必具有了行星级的引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改变了恒星的引力,势必对整个星系影响巨大,届时说不定小行星乱撞,所有行星都玩儿完。

第四,失去阳光

戴森球可以遮蔽大多数太阳光,对周边行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会让周边行星失去太阳光照,改变行星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戴森球只是个幻想。

不过……

我们其实可以在人造聚变核心周边建造迷你戴森球。宇宙中的恒星都比较大,温度不会很高。而人们现在已经具备了一丁点聚变技术,可以制造出超高温的迷你恒星,在它的周围制造迷你戴森球才是真正可行的一种办法。


冰65774307


不会。不要想太多,人类只是虫子。

在文明的进化中,人类这种生物在生物学上是很低层次的,我不认为人类有进化成所谓二级文明的可能。

人类的生存极限过于狭窄,需要非常严格的温度、气压、氧气含量、辐射水平等,其实生存力上就是渣渣。人类的寿命大概最高极限300年,不足以储存足够的知识进行科技的飞跃。

2亿年前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估计也认为自己是高级文明,后来事实证明生存能力都抗不过一次小行星撞地事件。

我们人类就算将来实现了聚变,能源不依赖太阳,即使下次小行星相撞,烟尘使地面不能接收阳光的情况下也能满足能源,也扛不住地球每天都在持续发生大规模地震和海啸。

其实大刘的想象力真的很好,三体人明显具有在极端条件下脱水休眠的的能力,对物质世界和能量的掌握也高于人类文明,可见其生物等级上明显高于人类。不过三体也只是一个非常低阶的文明。

如果下一个生物等级的文明是硅基而非碳基,或者虽然是碳基但是具有水熊一般的生命力同时单个个体本身就具有高于人类能够创造的最现金ai的智慧,也许会考虑戴森球吧。

进化论不是说后来的生物都是曾经的霸主进化来的,人类的祖先在恐龙时代可能只是个被非常瞧不起的非主流弱鸡,下一次生物大进化的时候我感觉蟑螂会生出智慧形成新的文明都比现在的人类能够进一步进化的概率高,毕竟人家不怕核辐射。

人类从智人至今几万年而已,蟑螂再进化2亿年智慧上估计会秒杀人类。


蘑菇果果莓


1960年弗里曼·戴森提出了一种理论-戴森球,认为可以用一种人造机构包裹太阳用来高效率的采集太阳资源,而在1964年俄罗斯的天体物理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才提出了银河系文明等级划分的概念。两者联系到一起,如果一个文明能建造戴森球或者戴森环恰巧是二级文明的标志。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虽然一个文明的发展跟能量的摄取方式和利用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这样大张旗鼓的去摄取恒星能量代价也很大。戴森球简单的理解就像是太阳能发电一样,太阳作为一颗恒星内部在持续性的进行核聚变,但是太阳系所有的天体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也仅仅占太阳释放能量的 1/10^9,几乎所有的能量都被浪费掉了。

因此有了这样的设想,如果能把太阳释放的所有能量或者大部分能量摄取供人类文明使用,那么足以让人类发展到足够高度。但是这是非常困难的,这并非是像在地球上建造高楼大厦那么简单,虽然和空间站的组装有点类似,但是难得多。



如果想要建造一个戴森球或者戴森环可能把靠近太阳的两颗岩质行星水星和金星全部炸掉做成材料都不够用,最靠谱的方式还是要人类自己掌握可控的核聚变方式。毕竟太阳系不是长久之计,如果人类发展下去离开太阳系是早晚的事情。一颗恒星能源在充足又不能随身携带。



科学黑洞


答:戴森球只是当前科学技术下,人类能想到最大效率利用恒星能量的方式;一个文明真达到二级文明后,会有很多方式来获取能量,不一定是戴森球。


在宇宙文明划分中,一个文明能利用所在恒星系的所有资源,那么这个文明就到达了二级文明;戴森球是科学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一种高效率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指建造巨大的球体来包围整颗恒星,从而获取恒星的全部辐射能量,这一科学设想其实并不严谨,因为戴森球本质上还是基于当前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能想到的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一个文明真正达到了宇宙二级文明,会有很多方式获取能量,比如土卫六上有大量甲烷,木星上有大量氢气,这些都可以作为能量物质。

更先进的能源,来自于核聚变和正反物质湮灭,比如月球上就存在大量的氦-3,氦-3是未来最重要的清洁核能源,也许在某个小行星或者卫星上,就存在大量的氦-3资源。


而戴森球获取能源的方式,需要戴森球先把巨大的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其他方便储存的能源,比如制造核聚变材料,或者制造反物质等等。

戴森球只能算是一个科学设想,实际制造戴森球的工程量太大,而且单位面积上太阳的辐射能量也有限,远远不如去其他星球上开采核聚变材料,所以宇宙二级文明不一定会采用戴森球的方式获取能源。


好啦!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戴森球是戴森的设想,近距离吸收太阳产生的能量,确实很诱人。但是未来人类不见得一定要这样搞,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可以利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戴森在他的设想中,按照可能利用能量的规模将文明分为几个等级,有他自己的道理,能利用的能量的规模代表文明可以支配的范围,二级文明可以利用整个恒星系统的能量,实现跨恒星系旅行,到达周围较近的恒星系统,只有先出恒星系,才能更好地再次扩大可支配的能量,向更高的文明层次买进。一个恒星系统的能量主要存在于中央恒星,所以建造戴森球近距离获取太阳的能量是很有创意的一个想法。

现代人类利用的能量多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比如远古动植物形成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烧水-蒸汽-汽轮机-电),和太阳能(太阳能板直接转换/聚焦太阳光烧水推动汽轮机发电)、风能(受热不均—大气热运动—风—风力发电机)、水(蒸发-降水-江河-水电站),也用核能,一种是放射性物质裂变产生的能量,放射性物质是太阳系形成之前就存在于这片星域的。然后现代人在探索可控核聚变这样的能源利用形式,核聚变过程中元素核会发生质量损失,转化为能量。

未来会有什么利用形式不好说,如果还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那建设戴森球是不错,如果是利用可控核聚变,没必要建,直接采集太阳和其他行星上可利用的物质就行;如果是更加科幻的能量利用方式(是啥个人想象不出),那就更不用局限于太阳附近,工程量那么大,多费事啊。


来看世界呀


为什么这么说呢,戴森式的能源结构仅是当时人们对于未来无限能源的设想,他们认为恒星就是无限能源的来源,恒星寿命长且稳定,在宇宙中数量极多。

戴森式的能源结构被认为是二级文明的标志,换言之,掌握了无限能源就可以被认为是二级文明了。戴森球、戴森环、戴森云是这种能源结构的不同形式。

但是,并不一定非要采用这种方式来升级到二级文明,我们可以这样想一想,如果拥有了建造戴森式能源结构的能力,其已经属于二级文明了,对于能源的问题,他们早已经解决,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再来建造呢?

在建造过程中,需要花费的材料、投入的飞船数量、机器人等等不计其数,这样庞大的工程不是如今0.7级文明可以想象的,你说呢?

个人的浅见,欢迎大家评论哟!!!


科幻船坞


人类都能建戴森球了,干嘛还建戴森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