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男孩子,被妈妈批评后跳楼。现在的孩子都不能直接管吗?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迪博数学课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也是日积月累之间产生的,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正确的沟通方式,青春期的孩子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父母一定要注意方法方式。

男孩子决绝一跳,留给父母的是无尽的伤痛!不管说什都悔之晚矣,孩子都是妈妈的命根子,这下他走了,也要了他妈妈的命了😭😭,这后半辈子可怎么过啊?心痛!

现在的孩子敏感早熟,大家都说现在的娃难养,一点不顺心就闹跳楼自杀,把一切错误归结在孩子不够坚强,心里不够强大的份上。可是父母从不自省,没有反思孩子之所以有今天,还不都是她日积月累的功劳。不管是心思缜密的孩子还是大大咧咧的孩子,管孩子一定要因材施教。

过去人都讲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打出来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好,而我要说这绝对是错误的观点!无能的父母才会甩锅棍棒和言语暴力,孩子的性格行成和家庭还有所处环境有绝对的关系,明知道他性格刚硬,还和他硬碰硬,结果就悲剧了!以暴制暴绝不可取,坚决抵制暴力养育孩子!

为人父母者不光是要提供他经济支持,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早说不会,不懂表达,不会就去学,不懂就去问,没有教不乖的孩子,只有不中用的父母。


西安王小姐


首先,孩子的任何问题,根源都在父母身上,别想推卸责任。

其次,我们不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别轻易推断孩子是因为受不了批评跳楼的。

讲个故事

在2016年,警方在福州某中学教师宿舍里发现了一句尸体,凶手被确定为他在北大就读的孩子。

他杀母之后用母亲的手机跟亲戚朋友借了144万,说跟妈妈出国去读书了。

他杀母之后把母亲用胶带裹了上百层,过了半年多还没有人发现。

这件事情还是他自己故意想让警方发现的。不然还不知道多久才能发现

杀母半年后到了春节前,他打电话给舅舅,说要跟母亲回国,让舅舅去高铁站接他们

舅舅登了一天,联系不上也接不到人

觉得奇怪,才去他家房子里找,发现了这件事情。


这是个单亲家庭,外人看来,母亲对孩子很好,孩子也很上进,考上了北大,谁都没想到凶手会杀掉自己母亲。


在记者的采访中和吴谢宇的同学邻居爆料中,谢天琴对吴谢宇是很好的,比方买零食什么的都会选择超市里最贵的那一种,无论任何东西,只要在能力范围内,谢天琴就会给儿子买最好的。而且由于谢天琴夫妇都是知识分子,吴谢宇从小就是成绩好的孩子,家里也很少出现打骂孩子这种事情。更加关键的是,吴谢宇的同寝室同学说他们母子关系密切到每天都打电话。而在吴谢宇的社交媒体上,什么QQ空间啊,人人网都出现过对妈妈表示爱意的文字或图片。

为什么这个人会杀母?

大部分的揣测是母亲控制欲太强,让他不知道如何摆脱自己母亲的控制,很有可能他出国,母亲也想跟去,导致他最后想到了唯一办法就是把母亲杀了

当然这是我们这些人的揣测只能是揣测,但是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面对的是一个人,不是你的宠物。


思听三个爸爸实验室


类似的悲剧真的发生了好多,去年一个爸爸把孩子手机扔到楼下,孩子跟着就跳了下去。我至今还记得他扑在孩子身上撕心裂肺的哭声。每一次这样的事件都会成为热点,但是没过多久就过去了,下次悲剧还是会发生。

我相信这次事件中孩子跳下去,妈妈说的话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里面最重要的不是能不能直接跟孩子说,能不能直接批评孩子,重要的是他们平时是怎么相处的?相处的方式是什么样的?怎么跟孩子进行沟通的?

讲一个真实的事情。在广州一个中产家庭,父母都是做生意的,没有太多时间管孩子,孩子上中学的时候,特别沉迷于电脑,经常放学之后就去网吧,很晚才回来。一直到后来,夜不归宿。那个时候父母开始意识到事情很严重了,然后觉得如果孩子没有管好,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所以妈妈回归家庭专门管孩子。还是那个时候正处在叛逆期,妈妈说话根本听不进去,还是每天去网吧骗妈妈说去上学了,所以每天妈妈都会去网吧把他捉回去,每天如此,每天大吵大闹,直到有一次差点从窗台跳了下去。

那一次之后,妈妈知道用他的方式教不了孩子,可能还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就是找了一个心理学老师求教。老师教他,不要再管孩子不要再去网吧捉他。只是每天晚上,等孩子回家,再给他准备一份热腾腾晚餐。然后告诉孩子,“你回家了,那妈妈就放心了”。然后就进自己的房间睡觉,不要再做其他。每天如此,温暖而坚持。开始的时候,孩子还经常骂妈妈,说“你有神经病啊!”,妈妈笑笑走开。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慢慢的她发现孩子回家越来越早了。四个月之后一天,她收到孩子给她发的短信“我今天放学回家吃饭”,当时大哭一场。现在这个妈妈还是全职在家陪孩子读书,但是可以看到,她跟他儿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是快乐的,他们甚至可以一起讨论以后找一个什么样的女朋友。

其实这个老师只是给了这个妈妈一件法宝,就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当孩子能够感觉到你是理解的,包容的,爱他的时候,他是非常愿意向你敞开心扉的。

我们总在说教孩子,其实“教”这个词,就已经说明是不平等的,特别孩子越来越大,他想挣脱这种束缚,想被尊重,想被认可,这说明他越来越成熟了。我们也需要适应孩子的成长和变化。

所以,当我们发现跟孩子无法沟通的时候,看一下自己。你是跟孩子在一起的,还是把他放在了对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