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唐朝皇帝按明君昏君、对国家民族贡献以及个人成就划分等级,你会怎么划分呢?

知网是什么东西啊


大唐帝国自618年建立到907年灭亡,在289年的历史中有21位(李重俊一般不计入此列)皇帝轮番登场,不同程度的左右着大唐的国运。他们中有强悍如斯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有完全沦为傀儡的唐哀帝李柷;有励精图治的唐宪宗李纯,也有只知玩乐的唐穆宗李恒;有拨乱反正的唐玄宗李隆基,也有被军阀争抢的唐昭宗李晔。帝国在他们手中从建立到强大到盛世再到衰落进而灭亡,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时时间又是飞速前进的,来不及做出改变,帝国就走向了灭亡。

这里四姑娘就将这21位皇帝做一下等级的划分,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

第一等级: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唐宪宗李纯

这三位都是很强悍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李世民自晋阳起兵开始就是唐军最主要的军事统领,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了问鼎天下的野心,最终发动政变做了大唐的第二位皇帝,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李世民更像是一位开国之君。继位之后的李世民虚心纳谏,任用贤臣,开创了贞观之治,这是一个文治武功的时代,为大唐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李隆基则是亲手结束了大唐近十年的内乱,将干政的女人们全部处死,拨乱反正,重新将大唐拉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任用一大批贤相治理国家,改革兵制维护边境的安全,大唐盛世由他开启。

李纯是安史之乱后真正曾改变过政治格局的皇帝,安史之乱后,帝国被藩镇问题、宦官专政和朋党之争折腾的筋疲力尽,每个皇帝都想改变这种局面,但都没有成功,直到李纯继位。李纯对藩镇的态度既是强硬的又是可以退步商量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西川节度使刘辟、镇海节度使李琦都被处死,河朔三镇也在一定程度上归附了朝廷,皇权在安史之乱后第一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等级: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武则天

这三位算得上是明君,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守成之主。李渊虽然是大唐帝国的建立者,其在晋阳起兵过程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承认,但是或许是因为他在位的时间比较短,又处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实际上他在位时期的政绩并不是有多好,更像是一位守成之主,本身大唐的很多东西就是继承的前朝。

而李治作为大唐的第三位皇帝,在贞观之治后,沿着李世民的道理继续向前走,让大唐的疆域一度达到了最大值。在李治和武则天的联手出击下,关陇集团最后的支柱长孙无忌倒台。武则天虽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武周时期,但通常我们还是将她看做大唐的一部分,她在位的大部分时间内政治还算是比较清明的,有狄仁杰等贤相的辅佐。这一时期对外战事是比较保守的。

第三等级: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

这五位都是安史之乱后算得上有为的皇帝,李亨在马嵬兵变中毅然北上灵武试图收复两京,这是改变大唐历史的一件大事,如果不是后期李亨纵容宦官干政而自己喜欢躲在宫中,说不定他也能成为大唐的一代明君,只可惜在曾经唐玄宗这为父亲的长期压迫下,李亨实在是懦弱的很。

收复两京的工作正是李豫这位天下兵马大元帅带领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开展的,安史之乱也是在李豫的手中结束,虽然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大问题,但到底安史之乱还是压下去了。李豫去世后,其子李适继位,李适在最初是下了决心解决藩镇问题和宦官干政问题的,他对藩镇的态度是及其强硬的,但是他又不能不依靠藩镇打藩镇,最终引发泾原兵变,他狼狈出逃,下罪己诏,从此之后对藩镇多有姑息。但他设立的两税法以及后来的爱财如命充实了国库,给唐宪宗李纯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唐武宗李炎继位后依靠李德裕进行过改革,并试图解决宦官专政的问题加强皇权,还进行过毁佛运动,增加了帝国的税收,开启了“会昌中兴”。但他在位时间比较短,仅六年就去世了,他去世之后,宦官拥立李炎那“痴傻”的皇叔李忱继位,即唐宣宗。李忱一继位就向世人表明了自己绝不是痴傻好控制之人,他在位时间内最大的功绩是取得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尤其是收复了河湟之地,这是对吐蕃的最大胜利。

第四等级: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顺宗李诵

这三位可以算的上是平庸之主,没有什么作为。唐中宗和唐睿宗都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长期被武则天压制着,性格懦弱,即便做了皇帝也没有什么政绩。而唐顺宗之所以被归于此列是因为他在位的时间极短,只不过才七个月,他本来搞了一个“永贞革新”,但以失败告终,自己也被宦官逼下了台。

第五等级:唐文宗李昂、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

这四位在不同程度上都算是大唐的傀儡皇帝。李昂算是一位悲剧皇帝,他继位之后也曾想着改革弊政,改变宦官专政的局面,但是那时候正是牛李党争最激烈的时候,他无人可用,不得不用李训和郑注,虽然除掉了宦官王守澄,当时在随后发动的甘露之变中,李昂被宦官们劫持并软禁,从此就成了傀儡皇帝,在五年之后抑郁而终。

而唐僖宗李儇继位的时候只有12岁,还只是个孩子,朝政由田令孜把持,在黄巢起义攻进长安的时候,田令孜带着李儇跑到了四川,虽然在几年后将黄巢赶出了长安,但是田令孜在随后与王重荣的矛盾中再次挟持李儇离京,这个时候的李儇与田令孜已经离了心。但那时候唐末的军阀已经开始不把天子放在眼中,强行滞留李儇,等他好不容易回到长安后,很快就病逝了,去世的时候才27岁。

唐昭宗李晔更悲剧,这位皇帝登基后也曾有大志,并很快解决了大部分的宦官,但是在后来的讨伐藩镇军阀时,却吃了亏,不得不向李克用赔罪,又被李茂贞逼迫,被韩建软禁在华州达三年之久。好不容易回到了长安,又被宦官逼迫退位,最终被朱温利用,并被朱温逼着迁都洛阳,然后为朱温所杀。

他死后,他的儿子李柷被扶立为大唐皇帝,只是这个皇帝完全就是一个傀儡,907年被朱温所杀。


第六等级: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懿宗李漼

这三位是大唐只知享乐的皇帝。李恒算起来还是郭子仪的后人,其母正是郭子仪的孙女,但是李恒却是彻头彻尾的昏君,只知道打猎和举行宴会,为此不惜大兴土木,而他的死也非常的应景,曾在打马球的过程中被吓得中风,之后就长时间养病,迷上了长生不老药,29岁就去世了。

李恒去世后,他的长子李湛继位,李湛对玩乐的痴迷程度比李恒更甚,酷爱打马球、游宴,在宫中举行体育比赛,白天玩了黑夜也要玩,黑夜招呼宦官出去打夜狐,在一次夜晚外出的时候,李湛被宦官们杀死,当时李湛继位还不满两年,而年龄仅仅只有18岁。

而唐懿宗李漼则是唐宣宗的儿子,继位之后并没有延续父亲留下来的大中之治,反而对玩乐更有兴趣,出行的排场是相当大的,动辄十余万人跟随,奢侈程度令人发指,后来的他还奉迎佛骨。为了维持他的奢侈生活,百姓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大唐的形势也急转直下,在李漼去世后不久,黄巢起义爆发。


萧晓四姑娘


唐朝皇帝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开创之主或中兴之主,功绩远远大于过失;第二个等级是守成之主,有功有过;第三个等级是傀儡皇帝,无功无过;第四个等级是昏庸之主,有过无功。

第一等级明君有6人,包括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唐宪宗李纯、唐宣宗李忱、唐武宗李炎、唐代宗李豫。

他们在位期间,李世民贞观之治,李渊开创大唐,宪宗元和中兴,宣宗大中之治,武宗会昌中兴,代宗结束安史之乱。

这些皇帝都不是完美的,多少有些过失,或者遗留下来一些问题一直在影响着大唐。但功大于过,算是唐王朝前进的最主要动力。

第二等级守成之主有5人,包括武则天、唐德宗李适、唐肃宗李亨、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

武则天总体上还是做了一些有利于天下的事情,李治的功绩大多要算在她的头上。但掌权期间政治压迫严重,对之后大唐政治风气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只能算是守成之主;

唐德宗李适功绩和过错都很大,功劳是削弱了吐蕃,过错是削藩方式方法错误激起了藩镇的集体反抗,并且开了宦官直接掌握大唐禁军军权的先河;

唐肃宗李亨实际是个无能之辈,一辈子做的唯一一件正确的事情就是马嵬驿发动兵变杀了杨国忠、杨玉环兄妹,之后也一直对他老爹李隆基心存恐惧,并放纵皇后专权,好在在位时间短,没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勉强算是守成之主;

唐玄宗李隆基如果当三十年皇帝就死掉,能够进入大唐皇帝前五名之列,前三名也有希望。但他开创了盛唐,又终结了盛唐,只能排在这个位置;

唐高宗李治靠老子李世民留下来的雄厚家底、媳妇武媚的强大能力才风光了一世,成为了唐王朝权力最大的一个皇帝,在位期间也使唐王朝疆域面积达到最大。但大唐在李治手中相当于亡国了一次,他险些成为大唐的末代皇帝(不算被废的中宗、睿宗),只能排在这一等级的最后一名。

如果刻薄一些,李隆基和李治都应该排到第四等级亡国之君的行列,就是看他们在位时期还是有功绩的,所以留在第二等级。

(唐高宗李治)

第三等级有7人,是无功无过傀儡皇帝,包括唐顺宗李诵、唐睿宗李旦、唐中宗李显、唐僖宗李儇、唐哀帝李柷、唐文宗李昂、唐昭宗李晔。

这7人基本上是白吃饭不干活的皇帝,或者有心无力,总之基本上是无功无过。

唐顺宗李诵继位时就重病瘫痪,当了六个月皇帝就禅位给儿子唐宪宗,永贞革新虽未有成效,但也体现了唐王朝柳宗元、刘禹锡等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改革勇气;

李旦和李显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过于强势的母亲往往有懦弱无能的儿子,在位期间都是傀儡,先期是武则天的傀儡,后期是因为自身的无能成为韦后、太平公主等人的傀儡;

唐僖宗李儇是宦官田令孜的傀儡,继位时是个爱玩儿的小孩子,等长大了之后国事艰难却无能为力,只能私下哭泣;

唐哀帝李柷更不用说了,是大唐王朝最后一个皇帝,藩镇朱温(朱全忠)杀掉他的老爹唐昭宗和年长的哥哥们之后拥立的傀儡皇帝,几年后禅位给朱温又被杀,大唐灭亡的锅不能让这个可怜的孩子背;

中唐开始的唐文宗李昂是宦官的傀儡,但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唐和晚唐初期宦官还没有那么大权力,皇帝还是有机会的,但唐文宗能力不足,贸然发动了甘露之变,被宦官反扑使自己彻底成为傀儡皇帝,并加深了宦官集团对皇帝和文官的戒备;

唐昭宗李晔是唐王朝最后一个有权力的皇帝,同样是能力不足以掌控晚唐凶险的局面,多次有削藩和抑制宦官的机会都被他的错误决策浪费。这是个穿越当皇帝的最好人选之一,大唐仅存的一线生机看如何把握了。

(唐睿宗李旦)

第四等级昏君、亡国之君有3人,包括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懿宗李漼。

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是唐宪宗的儿子、孙子,但他们两个在位数年中挥霍了唐宪宗元和中兴的成果,让宦官集团开始做大,并能够任意拥立新皇继位,对朝政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是晚唐大多数问题的起源。但实事求是讲,他俩在位时间比较短,只能算是昏君;

真正的亡国之君是唐懿宗李漼,在位十四年之久,终结了晚唐武宗、宣宗大唐最后的辉煌,横征暴敛、胡作非为,生活上奢侈腐化,政治上任用奸人,唐王朝的国家经济和政治风气就是在唐懿宗时期遭到了严重破坏,王仙芝、黄巢起义也源于唐懿宗。大唐灭亡,唐懿宗李漼要至少负一半以上责任,是大唐真正的亡国之君。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理工男读历史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巅峰时期之一,唐诗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唐朝的经济、政治、军事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最强盛的。唐朝有明君也有昏庸,下面抒发一下个人见解。


T1级别:功大于过的明君。

唐高祖李渊:大唐的开国皇帝,并且登基后也做了许多为国为民的事,只是光环被儿子李世民抢了,可以说严重被低估了。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是一位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均有建树的有为之君。破匈奴、灭突厥,重创高句丽、吐蕃。在位期间,任用贤才、爱护百姓、修生养息、发展经济,完善了科举制度,开创了“贞观之治”,国泰民安、万方臣服,为大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高宗李治:一位被严重低估的明君,前面有李世民,后面有武则天,前有狼、后有虎,他的光环显得很弱。唐高宗继承了父亲大业,重视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并且任用长孙无忌、李绩等良臣辅政,并且灭了西突厥、高句丽、百济,完成了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使得唐朝版图达到了最大化。对唐朝的发展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高宗时期就开始管理朝政,中宗、睿宗时期更是独揽朝政大权,最终多方辗转之后,废除了唐中宗的帝位,自己当了皇帝,并改国号位“周”,直到“神龙之变”才把帝位退还给唐中宗。她的一生具有相当的传奇色彩。武则天在位时期大兴佛教、改革吏治、抑制门阀、重视人才,任用狄仁杰等贤臣处理国家政务,对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但在位后期变得昏庸,宠信张易之、张宗昌等不良之人,导致了统治出现了许多弊端。

唐代宗李豫:他在安史之乱率领部队收复了长安、洛阳,并且战后实行了一些列发展经济、安定人民的政策,对战后国家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唐宪宗李纯:他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臣、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削弱了各地方藩镇的实力,收复了大量领土。开创了“元和中兴”。

唐武宗李炎:他用灭佛运动进一步发展了国家的经济,并且任用李德裕为相,做出了许多正确的决策,进一步打击了藩镇实力和击败了回鹘。国家进入一段发展较为稳定的时期,史称“会昌中兴”。

唐宣宗李枕:一位不可多得的贤明之君。他当皇帝时,大唐已经接近历史尾声,内忧外患不断,但正因为有了他,大唐再次崛起。改善社会问题、结束牛力党争、抑制宦官势力、打击不法权贵、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收复了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量领土。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国家逐渐富强。史称“大中之治”。唐宣宗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小太宗”。


T2级别:有功有功,功过参半,功过都不突出这种类型的帝王。

唐中宗李显:基本上没有掌握实权,一直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中,但基本也没有大的过错。

唐睿宗李旦:和他哥哥唐中宗一样,也是一位没有掌握实权的皇帝,一生基本上在武则天和太平公主的控制之下,无功也无过。

唐玄宗李隆基:他在位前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开元盛世”,这时国家的经济空前繁荣、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国力空前强盛、商业和农业都高度发达,大唐进入了最强盛的时候。但是玄宗后期犯糊涂,过于重用了安禄山、杨国忠、李林甫等奸臣,最后导致了安史之乱,大唐开始由盛转衰。

唐肃宗李亨:安史之乱时他也为平叛做出了一些事,但是当皇帝后变得有些昏庸,重用李辅国等奸臣,最后居然被宦官吓死,也是非常有戏剧性的。当然,发动马嵬事变也是难得的正确决定。

唐德宗李适:前期任用贤臣杨炎,抑制宦官势力、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这些都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但是后期却任用奸臣卢杞,并且出现了“泾原之乱”,藩镇势力也加强了,人民对他非常不满。

唐顺宗李诵:他在位期间宦官势力猖獗。为了打击宦官势力,顺宗发动了“永贞革新”,但由于策划出现问题而失败,最终他被迫让位给宪宗,自己也郁郁而终。

唐文宗李昂:前期励精图治、重在治国,但后期急于夺回权力,任用了李训、郑注等奸臣,想要借用他们之手铲除宦官势力,但事情泄露,文宗被宦官囚禁,最后年仅31岁郁郁而终。

唐僖宗李儇:僖宗也是一位傀儡皇帝,12岁就即位了,是唐朝即位最小的皇帝。他没有实权,权力被宦官所掌握,在宦官的折腾下,僖宗也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年仅27岁。

唐昭宗李晔:昭宗真可谓大唐最后的曙光,有雄心、有抱负,力图恢复大唐往日的辉煌,但权力却被权臣朱温掌握了,朱温为人极其残忍、好色、利欲熏心,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低配版曹操”。最终昭宗也被朱温所弑,大唐基本已经灭亡。

唐哀宗李柷:如果说朱温是“低配版曹操”,那么哀宗就是“低配版汉献帝”。一生没有掌握实权,权力完全在朱温手里,最终在位仅3哀宗被迫让位给朱温,次年就被朱温害死,年仅17岁。

T3级别:治国无能的昏君。

唐穆宗李恒:安图享乐、荒废政事,并且用人不当,任用庸臣萧俛、段文昌为相。使得大唐离灭亡又进了一步。

唐敬宗李湛:玩世不恭、荒废政事、沉迷于安图享乐,任由宦官专权,他却没有做出任何应对之策,最终被宦官刘克明所弑。

唐懿宗李漼:唐朝明灭于哀宗,实灭亡于懿宗。懿宗是一位典型的昏庸之君。他在位时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奉迎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相继发生动乱,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宪宗的成果完全被他所败光了,加快了唐朝的灭亡。

总地来说,唐朝帝王基本上都算合格的,几十位皇帝只有三个昏君,相比于其他王朝已经相当好了。其中最优秀的就是李世民,中国古代贤君的典范。唐宣宗也是古代难得的明君。顺宗、文宗、昭宗等都是没有实权的皇帝,也不能称为昏庸。穆宗、敬宗、懿宗虽然昏庸,但是已经比好多昏庸的皇帝都好了。


空世界人也空


🌹唐朝:开国皇帝是李渊,为“李氏天下”。618年建立,907年灭亡,存在289年。唐朝: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是华夏民族引为自豪的朝代。

📒公元626年,李渊次子李世民登基,年号“贞观”,帝号“太宗”。

📔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賦,爱惜民力。重视用人,善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

📒武则天时期,继承了“贞观之治”,并有所发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做了过渡。

📔唐玄宗(李隆基):年号两个,开元(712——741年);天宝(742—756年)。他励精为治,任用名相姚崇、宋璟等人,重视吏治,生活节俭,勇于改革进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后期,渐渐贪图享乐,溺宠杨贵妃,不理朝政。他还任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奸臣杨国中,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了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唐朝未期,爆发了唐未农民大起义,大唐瓦解。907年,唐朝灭亡。


笑看东篱


明君有: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都算是明君。昏君有: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柷都算是昏君。


静静的河16


李纯、李烨应该是明君


宁远6182


李渊,李世民算明君,李显以后基本上都开始昏了


莲韵依然


开元盛世前无古人,今有改革开放


和谐之君


李渊、李世民就是明君,对国家有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