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纳粹恶魔海因里希.希姆莱如何从学霸帅哥蜕变为杀人狂魔

	Do not put your muzzle toward the animals grazing ignorant with no sin.
“不要把你的枪口对准那些一心吃草的无辜动物。”

——海因里希·希姆莱【1938年一次参观中对猎人如是说】
历史揭秘纳粹恶魔海因里希.希姆莱如何从学霸帅哥蜕变为杀人狂魔

 Heinrich Luitpold Himmler(10/7/1900-5/23/1945

 至于这次的开篇名言……好吧显然我知道拿要写的人自己说的话来凑字数不对,再加上没搞到原文(是在一本英文传记中找到的)也显得有些败笔……但还是义无返顾地把它写上了……难道大家不觉得这样的语言由希姆莱说出口很有……反差美么?

进入正题吧,为什么要这么早进入这个人物呢?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被写烂了骂烂了的人物呢?德国《明镜》说他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刽子手”,二战中就有人嘲讽他是海德里希的傀儡人物,时至今日许许多多的大话历史论坛提及他时总会叫他的外号“养鸡场主”……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这位仁兄只不过是一个跑龙套的小丑似的人物,嗯……不过当年和他作对的人最后几乎都进了集中营的焚尸炉了。

背后骂人不叫本事,隔了好几十年再骂就更不叫了。其实仔细看看的话这位仁兄在某些方面很有一点当年严嵩的感觉:国内斗争的王牌,国外斗争的庸才;也有点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的感觉:大特务头子,最受宠信的那个;还有一些像圣徒保罗:偏激的宗教狂热分子……按说做到哪一样都可以彪炳史册了,只可惜不是好名声而已。

	人说“三岁看老”,这句话其实也没什么理的,只是给那些平素表现不错小孩子的家长一个宽心罢了,事实也是根本不靠谱。以下是希姆莱7岁时的一张照片,先看着:


历史揭秘纳粹恶魔海因里希.希姆莱如何从学霸帅哥蜕变为杀人狂魔

童年的希姆莱


怎么样?很好看吧,虽说后来的长相变得一片混乱,但至少他是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的。显然通过这三篇文章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能够有小时照片流传下来的孩子,他的身世背景一定是不容小觑的……毕竟至少是照得起像的人才能留照片不是么?不过相比海德里希,希姆莱的家世也许更加辉煌一些,父亲约瑟夫·戈培哈特·希姆莱(Joseph Gebhard Himmler)与巴伐利亚的威特尔司巴赫王室关系良好,曾担任皇室顾问,海因里希亲王(Heinrich Prinz von Bayern)的家庭老师,之后在慕尼黑的一所高等中学教书。

母亲安娜·玛利亚·海德(Anna Maria Himmler Heyder)则是一位贸易商人的女儿,她于1897年与戈培哈特结婚。显而易见,“海因里希”这个名字就是来源于那位海因里希亲王的,事实上,他正是小希姆莱的教父。幼年的海德里希品学兼优却体弱多病,在因病总计旷课数百天的情况下居然以全校第二的成绩小学毕业!事有反常则近妖,看来显然妖人是要从小养成的……

那时候的德国延续着数百年来普鲁士的铁血传统,以从军建功为荣。初中毕业后,正值一战爆发,小希姆莱梦想着像其兄长一般建功立业,但无奈还是年纪太小,直到1918年才终于编入现役……然后其实大战已经结束了。在凡尔赛和约的屈辱条款下,德国经济前所未有的衰败,原本家境殷实的希姆莱家也不能幸免。

面临失业的希姆莱只好与妻子买下一个小养鸡场务农为生,一切似乎毫不出彩,只是命运并不会就这样放过他所选定的人的。

突然想八卦一下这个养鸡场的事情,这个养鸡场位于慕尼黑郊外的鲁德林格小镇,后来人们有时候说到他建这个养鸡场是为了“在经济危机中探索德国农业的出路”,好吧,事实上这真是我听过极少数挺希姆莱的言论了,但是显然是无稽之谈。话说那时候他一个月的薪水不过200马克,还要养活妻女,在那个通货膨胀如此严重的年代他要还想着救国救民就纯属腐儒一个了。

另一种说法是他的养鸡场经营不善,犹太人中间商从中取利很多,这促成了他反犹思想的形成。这个倒是比较靠谱的,毕竟所有的国恨都起源于家仇,希姆莱自也无法免俗。其实那个养鸡场之所以如此有名也许是因为和他一直明争暗斗的纳粹二号人物戈林在党卫军(SA)正式建军时曾嘲笑他“希姆莱能管理军队?他也就是一个养鸡场主而已!”从此恶名传千里了~

我一直不觉得政策的执行者是不可或缺的历史人物,如果没有希特勒,不会有第二个希特勒,但如果没有希姆莱,犹太人也未必就会幸运一些。历史继续发展,至迟到1922年,希姆莱就已经与纳粹党过从甚密了。希姆莱是一个心理很奇怪的人,一方面在他的心中德意志的荣誉是至高无上的,另一方面他却不认为德国最辉煌的年代,一战之前就是德意志文明的乐土——在其心中这只是惨淡前的辉煌而已——而致力于回复一种条顿式的荣耀。

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希姆莱几乎不择手段,但也确实具有一定的能力。起初纳粹党未统一前,反希特勒的施特拉赛派系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以权力笼络于他,但当他发现希特勒可以给他更多时,临阵倒戈也是不希奇的。而此后至少在希特勒败象已现之前,他保持着绝对的忠诚,甚至有些迷恋的崇拜,对被认为可以使他离梦想越来越近的人,这样的态度并不难以想象。


历史揭秘纳粹恶魔海因里希.希姆莱如何从学霸帅哥蜕变为杀人狂魔

希姆莱在1927(左一)

1925年,当刚刚出狱的希特勒草创党卫队——那时还叫做亲卫队——时,恐怕真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想到这个依附于庞大的冲锋队体系,显得可怜兮兮的小组织即将壮大成为一场席卷欧洲的黑色瘟疫。而之后的这一切荣耀都来源于1929年5月7日,在这一天,希姆莱正式担任第四任党卫队全国领袖。可是在这看来很有气势的官职之下,掩盖不住党卫队全体人员数不过三百的窘境,但好在来日方长,这一年,希姆莱年仅29岁。

既然无论是罗姆,施特拉赛还是希姆莱统统没有好的历史评价,我也就没必要曲笔弘扬什么了。毫无疑问接下来的五年是希姆莱一生中事业上升最快的时期。依靠戈林与罗姆愈演愈烈的冲突,他在夹缝中扶植自己的势力,并最终导致了1934年的长刀之夜,冲锋队解散,罗姆身首异处;

依靠希特勒对向他个人宣誓的党卫队无比的信任,以及海德里希的加盟,党卫队新建立的保安局成功地将整个德国覆盖成了“交织着黑网的透明国家”;通过保安局先人一步的情报搜集能力,在纳粹党正式掌权后对各州的逐一同化中,他所领导的党卫队总会抢占先机,以至于最终赚来了戈林辛苦组建的国家秘密警察“盖世太保”(GESTAPO)

【1】

历史揭秘纳粹恶魔海因里希.希姆莱如何从学霸帅哥蜕变为杀人狂魔


 如果只是这些的话其实这个形象还算不上人人喊打,最多也就是一个“德国特务头子”的恶评,然后显然大家就会知道又是犹太人的事情了。

在所有要对屠犹事件负责的人中,希姆莱不是地位最高的,但一定是最变态的那个。所谓变态,其实我的意思就是和大多数人的思路完全不符的人,其他的人,比如汉斯弗兰克在波兰大屠杀是为了向他的主子希特勒邀功;

达吕贝格领导党卫队特别行动队无恶不作是出于一种由于家破人亡引发的报复欲;海德里希制订屠犹方案是为了尽他的本职工作,也是出于一种隐隐的仇恨,但是希姆莱是为了什么呢?据他自己多次所说,是为了所谓“信仰”。

于是他一方面表现得格外勤劳节俭,对下严格要求【2】,同时表现出对德意志民族及自然界生命的热爱,一方面却可以理所当然的下达对犹太人最后解决的命令,说出“即使是犹太人,能承受劳动的话也要给他做到死”这样毫无人性的话语。每次观看行刑或是视察集中营时他几乎都会不自觉的表现出厌恶或是感到恶心,却仿佛把这看做一种仿佛苦行僧承受痛苦般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更高级别的自我实现……我只能说这显然是神经不正常的表现,我不排斥信仰,但这样的思路确实变态。


历史揭秘纳粹恶魔海因里希.希姆莱如何从学霸帅哥蜕变为杀人狂魔

希姆莱视察毛特豪森集中营(1941年4月)

希姆莱还有一个令人不齿的地方就是嫉贤妒能,史料记载莱因哈特海德里希的遇刺身亡背后未必就没有希姆莱的身影,至少他一直对海德里希敞篷出行赞赏有加,而他对其管理帝国保安局展现出的隐隐与之分庭抗礼的卓越能力有所恐慌也是众人皆知的。在海德里希死后,希姆莱立即令无能的党卫队上将卡尔滕布伦纳填补权力真空,事实上独揽了党卫队系统的全部大权。

最后一个话题有关武装党卫队,也就是常说的“党卫军”(SA),无数的史诗笼罩下的这支部队却是创造过无与伦比的战绩。具体的介绍还是直接wiki就好了,我只是想说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古人诚不欺我,倒不是说希特勒这个人没有军事能力,他在冷静时的战略洞察力是非常强的,但是他实在是不应该次次越俎代庖……此事延后再说,先专注于主角:这个希姆莱啊,养兵还是很有两下子的,但是真到打仗指挥的时候,好吧,戈林也诚不欺我……


历史揭秘纳粹恶魔海因里希.希姆莱如何从学霸帅哥蜕变为杀人狂魔


这是全部34个曾经在编的党卫军师团徽章,我只提一句,编号1,2,3,5,12的这五支部队是二战战场上各国公认的最强战力,无论是意志,技巧,战术还是装备,都是个中翘楚,不论政治,每一个装甲师的战史都是一座丰碑。

	希姆莱在二战结束前终于放弃了对希特勒的幻想,但大势已去,被英军俘虏后,以藏于假牙中的氰化钾胶囊自杀。


历史揭秘纳粹恶魔海因里希.希姆莱如何从学霸帅哥蜕变为杀人狂魔


这是希姆莱的遗体存档照片,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该死的人,人说氰化物有致幻的作用,也不知在他临死前的一刹那,脑海中浮现的是他一生梦想的大日耳曼尼亚,还是千百万犹太人凄厉的魂灵……

	注1:严格的说“盖世太保”在归属希姆莱统辖后就改名为保安警察(Sicherheitspolizei,亦即SiPo),只是约定俗成而已。
注2:“即使贪污一芬尼也要处以极刑”这一近乎朱元璋肃贪的命令就出自他口,并在德军陷入崩溃前确实得到了执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