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節”導覽:看!希區柯克這個傢伙,他總愛偷窺

2012年11月,美國福克斯探照燈公司製作發行了一部由薩沙·傑瓦西執導,安東尼·霍普金斯、海倫·米倫和斯嘉麗·約翰遜主演的傳記影片《希區柯克》。影片以希區柯克拍攝《精神病患者》(1960)前後的經歷為主線,試圖探討這位年逾六旬的懸念大師的日常生活及其內心隱秘。其中一幕,《精神病患者》女主演在自己的化妝室裡,突然看到一個叼著菸斗的胖男剪影從窗外飄過,女主演即對身旁的閨蜜說:“看到了吧?他總愛偷窺。”

“北影节”导览:看!希区柯克这个家伙,他总爱偷窥

傳記片《希區柯克》

觀淫癖是對被壓抑的情慾的宣洩,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詢喚和操縱觀眾。喜歡惡作劇的希區柯克,經常會把偷窺這種人類的本性,跟禁止的慾望和恐怖的樂趣聯繫在一起,通過躲在角落裡拿著攝像機的人,讓觀眾剝開真相,獲得真理,隨後輕描淡寫地告訴所有人:這只是一場電影。

但這一場電影,遍佈天才與瘋狂的印記,從1920年拍到1976年,從無聲拍到有聲,從英國倫敦拍到美國好萊塢;影響無遠弗屆,感受歷久彌新。

“北影节”导览:看!希区柯克这个家伙,他总爱偷窥

希區柯克

事實上,法國人最早表現出對希區柯克的高度推崇。正如新浪潮主將之一弗朗索瓦·特呂弗所言,希區柯克的影片是以異乎尋常的細心、獨特的激情,並以罕有的嫻熟技巧掩蓋起來的敏感製作而成,它們連續不斷地流傳開來,在全世界播散,能與最新出品的影片相媲美,不會遭到時間的損毀。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也曾在《視與聽》發表紀念希區柯克的文章,並充滿感情地表示,每一次都能從希區柯克的電影中發現新的東西;你一年年長大,他的電影也隨之發生改變;過一段時間,你就數不清把他的電影看了多少遍;斯科塞斯指出:“我一段一段地看過希區柯克的電影,它們好像偉大的音樂或者繪畫作品,你可以跟他的電影一起生活,或者讓他的電影引導你的生活。”1998年,為了向希區柯克致敬,導演格斯·範·桑特竟然運用現代拍攝技術,按照希區柯克設計的鏡頭“照搬”式地重拍了一次《精神病患者》。

“北影节”导览:看!希区柯克这个家伙,他总爱偷窥

《精神病患者》

作為一個令人迷惑的魔術大師和善於經營的公關天才,希區柯克引發的媒體關注和學術研究,應該超出了電影史上的所有“作者”。在《希區柯克:天才的陰暗面》一書中,唐納德·斯伯特曾經指出,希區柯克是一個“陰森的獰笑者,驚恐的孩子,暴君般的藝術家”,然而,他也認為希區柯克的作品“有力、深刻而迷人,使他成為了一位與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艾倫·坡比肩而立的藝術大師”。

“北影节”导览:看!希区柯克这个家伙,他总爱偷窥

《希區柯克:天才的陰暗面》

迄今為止,希區柯克個人史裡豐富複雜的言行舉止以至潛意識中的大量細節,都被不厭其煩地挖掘、整理和分析,甚至包括他的童年拘禁、肥胖身軀以至長年的陽痿和濁重的口氣;與此同時,希區柯克電影裡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鏡頭以至每一個道具,也已被置放在大量電影史學家、批評家和無數電影觀眾的顯微鏡下,甚至包括早年的寫作、散佚的短片以至樓梯的象徵和匙孔的隱喻;特別是在派拉蒙的輝煌歲月裡,希區柯克導演的《後窗》《眩暈》《西北偏北》和《精神病患者》等傑作,不僅曾讓全世界感到了驚悚,更成為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影人和觀眾去往電影院朝聖膜拜的經典。

“北影节”导览:看!希区柯克这个家伙,他总爱偷窥

《眩暈》

不得不說,當閱片無數的老影迷,或者初來乍到的新觀眾再一次在銀幕上看到風度翩翩、瀟灑迷人的男主角加里·格蘭特,為了擺脫身後緊追不捨的飛機,沿著公路向攝影機狂奔的畫面(《西北偏北》),以及典型的、希區柯克式的金髮女郎珍妮特·利在浴室中被突如其來的利刃亂刺、掙扎倒地的蒙太奇段落(《精神病患者》),確實仍能體會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驚險刺激感和“猝死的震撼”,就像當年的觀眾一樣。

“北影节”导览:看!希区柯克这个家伙,他总爱偷窥

《西北偏北》

除此之外,影院觀摩的專業修養也變得必不可少。如果你明白“浴室兇殺”段落是利用庫裡肖夫效應,在45秒鐘組接78個刀子、人體、噴頭和浴缸的近景與特寫短鏡頭,令人頭暈目眩地完成了快速切換,便初步進入了希區柯克的世界;如果能夠想起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家勞拉·穆爾維的觀點,在希區柯克的影片中,男主人公看見的正是觀眾所看見的,他通過觀淫癖的性行為把對形象的迷戀當作了影片的主題,你就已經對希區柯克進行了精神分析學的讀解;如果碰巧看過一本名為《不敢問希區柯克的,就問拉康吧》的書,還知道哲學家斯拉沃熱·齊澤克和雅克·拉康的名字,認識到對希區柯克的闡釋,可以在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三個層面上予以展開,你便有可能跟當年的希區柯克一樣,在現場收穫大量的粉絲。

總愛偷窺的希區柯克,也徹底暴露在每一個偷窺者的視野裡;而作為好萊塢歷史上接受採訪最多的導演,希區柯克也被自己的話語淹沒。這是一個窺視與監控的世界,也是一個文本交互和過度闡釋的時代。但對於希區柯克,我們仍然保有原初的興致,甚至比當年更加強烈。

這種原初的興致,或許就是一種未泯的童心。

因此,當我們回到1929年,在希區柯克導演的無聲片《訛詐》(也有一個有聲片版本)裡,看到30歲的希區柯克客串的一個胖子角色,正在地鐵上專心看書的時候,便會在流逝的時間面前體會到生命的永恆;而當坐在前排的一個熊孩子站起來,無來由地不斷拉拽希區柯克的帽子,讓希區柯克非常氣憤而又頗顯無奈的時候,我們知道希區柯克始終未泯的童心,其實是一種為了趣味而工作,通過工作而生活的人生境界。

“北影节”导览:看!希区柯克这个家伙,他总爱偷窥

希區柯克在《訛詐》裡客串

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個人的希區柯克觀影史上,我總是想要放棄哲學、思想和電影理論本身,一遍又一遍地期待影片中將要出現的希區柯克的身影。這個超重的身體,雖然不完美,卻是可愛的。

就像拉康,也像齊澤克。

文 | 李道新

動動手指,參與一下!

“北影節”導覽:它特別牛,絕不只是因為出神入化的攝影技法

“已完結”的《權力的遊戲》:從“割膿瀉火”到“價值療傷”

有人行“拆穿家”的勇猛,有人存“不說破”的悲心

對話錫蘭:創作是我擺脫憂鬱的方式

畫說吳冠中:水陸兼程 他的風箏不斷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