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計算機仍在沒日沒夜計算圓周率,到底為了什麼?答案在這

超級計算機仍在沒日沒夜計算圓周率, 到底為了什麼? 答案在這

我們在唸初中的時候就學習過圓周率,它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通常是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π是一個數學常數,在數學和物理學中均普遍存在。

超級計算機仍在沒日沒夜計算圓周率,到底為了什麼?答案在這

早在公元263年,我國的數學家劉徽就用“割圓術”計算出了令他自己滿意的圓周率,約等於3.1416;之後在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了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的結果,即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在此後的800年時間裡,祖沖之計算出的π值都是最準確的,被認為中國古代的數學領先西方的重要標誌。

超級計算機仍在沒日沒夜計算圓周率,到底為了什麼?答案在這

即使早已明白圓周率很大可能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而且教科書上也下了定論,但是直到今天人類依然沒有放棄對圓周率的研究。自從人類有了超級計算機之後,計算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因此在圓周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果。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已經計算到了圓周率的小數點後10萬億位。而在人工計算時代,最多也就計算到小數點後808位。

超級計算機仍在沒日沒夜計算圓周率,到底為了什麼?答案在這

現如今,超級計算機仍在沒日沒夜計算π,這令很多人十分費解,到底是為了什麼?計算那麼精確有什麼用?甚至有人表示這是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這麼想就錯了,我們不能以普通人的思想去理解這件事情。實際上,這背後體現的正是人類所需要具備的學術精神,就像人類不斷地對自然和宇宙進行探索一樣,可以說是好奇心的趨勢,但更多的是那份責任心在推動著一代代的人去研究去突破。

超級計算機仍在沒日沒夜計算圓周率,到底為了什麼?答案在這

雖然圓周率目前在大家的認知中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但是萬一有一天它被發現是有限的呢?或者是哪一天發現它是一個循環的小數呢?萬一將來有這麼一天,那麼這對人類整個學術界而言又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收穫。如今有很多科學家都在前仆後繼地堅持著,哪怕付出自己畢生的心血也無怨無悔,正是因為有了這種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人類社會才會不停地進步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