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陶謙真的是一位敦厚長者嗎?

《三國演義》中的陶謙真的是一位敦厚長者嗎?

《三國演義》描述中陶謙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實人,他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勉力維持著徐州的和平,並有對劉備有退位讓賢的美德。曹操是因為看準陶謙老實可欺,藉著為父報仇為名對徐州用兵征討,似乎陶謙在群雄混戰之際顯得無可奈何。

說來有人可能不信,是陶謙先對曹操動的手。

在陶謙殺害曹操之父曹嵩以前,陶謙就曾參與過一場不為後人所矚目的中原大戰,由於這場戰役於史書中記載過於簡略,難以知道詳細交戰過程,多不受為人所討論。

但是這場大戰的主要參與者就聚集了袁紹、袁術、曹操、公孫瓚、陶謙、劉備、張邈、臧洪、袁遺、夏侯惇、於扶羅等人,群雄聚集,並以曹操的領地兗州為中心展開火拼。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兗州刺史劉岱率軍迎戰,兵敗戰死。兗州因此出現了刺史的空缺,頓時成為群雄矚目之地。不久前豫州刺史孔伷病逝,豫州頓時陷入了袁術、孫堅、周昂、曹操、公孫越多方混戰當中,劉岱之戰死自是給兗州造成了亂局。

曹操在當時還只是東郡太守,他作為兗州本地官員,受濟北相鮑信、陳留太守張邈、山陽太守袁遺等人擁護為兗州牧。與此同時,公孫瓚命部下單經為兗州刺史,率軍逼近兗州。遠在長安的李傕、郭汜也插上一腳,他們以朝廷的名義派京兆人金尚接任兗州刺史。

曹操並不承認漢獻帝朝廷的合法性,出兵驅逐金尚,金尚出逃到袁術處,並引袁術襲擊兗州。袁術又與公孫瓚、陶謙聯盟,相約三方大軍共擊兗州,其戰略意圖就是趁新接管兗州的曹操尚未坐穩,趁虛而入攻取曹操的領地。

於是,袁紹、袁術、曹操、陶謙、公孫瓚五大諸侯展開了交戰。時任高唐令的劉備雖然還不被世人所熟知,卻也參與其中,其時手下已有關羽、張飛、趙雲、田豫四員戰將。就暫時給這場戰役起個名字,叫五軍之戰吧。

《三國演義》中的陶謙真的是一位敦厚長者嗎?

混戰初期形勢如圖。袁紹前一年才與公孫瓚在界橋交戰,又匆匆返回鄴城擊敗黑山軍。緊接著就是盟友曹操面臨四面受敵的處境。袁紹與公孫瓚仍舊兩軍對峙,公孫瓚另派田楷奪取青州,單經、劉備與陶謙組成聯軍逼近兗州。

陶謙屯兵之地是兗州東郡的發乾,部隊已明目張膽入侵到曹操領土。袁紹派部將臧洪為青州刺史,與青州境內的劉備、單經、田楷等人或有所摩擦。由於單經、陶謙的部隊深入兗州,被曹操所擊敗,曹操擺脫了兗州東北的威脅。

戰役第二階段是更多人熟知的匡亭之戰。袁術率軍由兗州西面入侵陳留郡,並擊敗了陳留太守張邈,派劉巴之父劉詳駐紮在匡亭,袁術聯軍逐漸在此地集結。

黑山軍首領於毒和匈奴單于於扶羅受到袁術的號召,一同率軍入侵兗州。若非曹操在短時間內擊退了陶謙、單經,則必受到袁術、陶謙東西夾擊。

曹操率軍回援張邈,與袁術聯軍在匡亭決戰,並將其擊敗,又大破於毒、於扶羅,一路追擊袁術,將其趕到揚州。袁紹命袁遺為揚州刺史,南下揚州追擊袁術。袁遺棒打落水狗,卻被袁術反殺,在逃亡中被士兵殺死。

曹操在這場混戰中憑實力穩坐兗州牧之位,經此一戰確立了曹操成為大諸侯的地位。亦顯示出曹操轉戰千里的作戰才能,把守住四戰之地。

《三國演義》中的陶謙真的是一位敦厚長者嗎?

陶謙兵敗以後對兗州仍不死心,恰逢那時下邳人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與闕宣勾結,他讓闕宣以流寇的形式入侵泰山郡的華、費二縣,轉攻兗州的任城,再度入侵曹操領土。

與此同時,原本居住在琅邪國的曹嵩舉家啟程前往曹操的領地,一則因為曹操與陶謙交惡,二則琅邪國的國王劉容忽然病死,琅邪順理成章被陶謙所接管,陶謙派泰山賊臧霸、孫觀等人駐紮在琅邪境內,形勢不容曹嵩逗留。

曹嵩在經過泰山華、費二縣附近時,被陶謙的都尉張闓所劫殺。說法一,是陶謙派張闓護送曹嵩,張闓見財心起襲擊曹嵩,曹嵩和小妾從牆洞逃走,因為小妾太胖,被卡在洞口一時出不來,最後曹嵩躲到廁所,終不免遇難。

可結合到陶謙派闕宣入寇華、費地界,陶謙在殺死曹嵩以後,把責任推諉給張闓的嫌疑非常之大。不久,闕宣又被陶謙所殺,並奪走了闕宣的部隊。張闓潛逃到袁術麾下,袁術又派張闓去刺殺陳國的國王劉寵,張闓似乎是一位職業殺手,所以史書多認為陶謙刻意殺害曹嵩。

《三國演義》中的陶謙真的是一位敦厚長者嗎?

張闓形象參考

由上看來陶謙絕非《三國演義》中描述是一位老好人。陶謙幼年喪父,以放蕩的性格聞名於鄉里,他十四歲就用布作為戰旗,騎著竹馬與鄉里孩童嬉戲,玩打仗的遊戲,這意味著陶謙自小喜好軍事。

陶謙為人聰明,很快考入太學,曾官拜幽州刺史。皇甫嵩討伐羌族時,向朝廷申請善戰的武將進入自己軍隊,陶謙由此入選,官拜楊武都尉。皇甫嵩在西邊討伐羌族數年,頗有戰功,想必陶謙在那時也曾領兵征戰。其後車騎將軍張溫又申請讓陶謙擔任自己的參軍,與陶謙同時擔任參軍的是江東猛虎孫堅。

隨著徐州的黃巾賊作亂,當地官員沒法壓制,朝廷選中陶謙的軍事才幹,命陶謙接任徐州刺史。陶謙進入徐州後,安撫了臧霸、孫觀等泰山賊為自己所用,又組建了精銳的丹楊軍,陶謙由此大破黃巾,穩定了徐州局勢。徐州名士趙昱相當不喜歡陶謙為人,應該就跟陶謙是軍閥勢力有關。

陶謙本人就是丹楊人,他能招攬丹楊兵自不足為奇。丹楊兵是當時著名的精兵,曹操、劉備、孫策麾下部隊都有丹楊兵的血統,可見這支部隊相當的珍貴。

陶謙可以說是東漢末年很典型的軍閥勢力,其人亦可說文武雙全,雖說不上是軍事奇才,卻有些軍事手段,擁有稱雄一方的才能。他未曾加入袁紹等人的反董卓聯盟,可是在第二年陶謙又號召諸侯奉朱儁為盟主,討伐董卓。但那時諸侯已陷入混戰當中,無人響應陶謙。

初平三年(192年)是陶謙勢力最強盛的一年,這年他再次號召官員奉朱儁為盟主,討伐李傕、郭汜。受陶謙號令的官員有前揚州刺史周幹、琅邪國相陰德、東海國相劉馗、彭城國相汲廉、北海相國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人。

琅邪、東海、彭城、北海、沛國、泰山、汝南的太守全都聽從陶謙號令,徐州境內官員姑且不論。北海國屬青州,沛國、汝南屬豫州,泰山屬兗州,陶謙不僅掌控了徐州全境,還不斷蠶食其他州郡。

《三國演義》中的陶謙真的是一位敦厚長者嗎?

初平四年(193年)秋,曹操以替父報仇為由,起兵討伐陶謙。袁紹派朱靈增援曹操,公孫瓚派田楷領劉備增援陶謙。曹操大軍先後攻拔十餘城,曹將於禁攻克廣威,沿泗水直至彭城。曹仁別攻陶謙部將呂由,破敵之後還與曹操合兵。陶謙引軍迎擊,卻遭遇大敗,只得逃離彭城,退保東海郯城,曹操乘機又破彭城,傅陽。向東北攻費、華、即丘、開陽。臧霸、孫觀屯兵在開陽一帶,應曾被曹操所擊敗。唯有陶謙的主城郯縣不能攻下,曹操又轉攻取濾、睢陵、夏丘三縣,軍隊所過皆屠之,雞犬亦盡,破邑無再能看到行人。

也許陶謙的軍事才能確實不如曹操,可也不至於不堪一擊。在陶謙和曹操交戰前,徐州地方政府曾發生一件大事。陶謙任命同鄉笮融擔任下邳相,並負責運輸廣陵、下邳、彭城三郡的糧草到達徐州的治府郯縣。

但笮融是一位在虔誠的佛教徒,他用心良苦,得到陶謙三郡糧草和貢品、物資以後,並沒有送到郯縣,反而佔為己有。笮融得到這些財物後,便在下邳境內廣興佛寺廟宇,要下邳人民日夜朗讀佛經。使附近各郡的和尚、尼姑遷入下邳郡,前後高達五千多戶人家。每到佛祖誕辰【農四月八日】,他就舉辦《浴佛會》,光是在路旁設酒宴的費用要用億為單位來算,是一位在中國傳揚佛教的先驅。

《三國演義》中的陶謙真的是一位敦厚長者嗎?

這件事對陶謙影響到底有多大不得而知,徐州只有彭城、東海、琅邪、廣陵、下邳五郡,北海的孔融自身難保,沛國的袁忠已經跑路,泰山的應劭已轉投袁紹,汝南又被袁術入侵,陶謙一次失去三郡糧草、物資可謂相當嚴重的打擊。

陶謙還沒來得及處理笮融,曹操即入侵徐州。笮融趁機擄劫五千多戶人口南下揚州,又襲殺了廣陵太守趙昱,將廣陵郡洗劫一番,陶謙是又丟錢財又丟人口。他整個軍閥很可能因此陷入糧草不繼的被動局面,被迫主動與曹操交戰,才招致連番慘敗。

幸得田楷、劉備增援,阻擋到曹操退兵,陶謙終究保住了徐州。但徐州境內連遭曹操屠城,損失沉重,陶謙的徐州政府經此一役,幾乎是名存實亡。

《三國演義》中的陶謙真的是一位敦厚長者嗎?

陶謙給劉備增添精銳的丹楊兵,並任命劉備為豫州刺史,想讓劉備抵禦曹操之同時,再開拓豫州戰場。

興平元年(194年)四月,曹操再徵徐州,連拔五城,遂攻至琅邪、東海。回軍過郯城,劉備與曹豹屯兵郯東,與曹操交戰,被曹軍所擊敗。曹操隨即西拔襄賁,所過之處多所殘戮。陶謙眼見日暮途窮,欲要返回老家丹陽,恰逢此時陳留太守張邈迎呂布入兗州,陳宮、張超皆叛,迫使曹操撤回兗州平叛。

陶謙的病情日益加重,對徐州別駕糜竺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於是在陶謙死後,徐州官員擁護劉備為徐州牧。

《三國演義》中著名的三讓徐州是小說中多加的故事,主要是指陶謙敬重劉備的仁義之名,主動退讓徐州。但是從歷史上的實際情況看來,軍閥出身的陶謙更多看中劉備的英雄之氣,認為劉備徐州諸位官員中最有能耐一位。

陶謙與曹操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就是東漢末年軍閥之間的領土糾紛,軍閥之間相攻是尋常之事,曹嵩之死令曹操更擁有討伐陶謙的名義。在群雄混戰時期,陶謙一度以大諸侯身份欺壓小諸侯曹操,經過徐州之戰以後,徐州地方政府一蹶不振,即便陶謙沒有及時病死,怕也支撐不住多少年。

陶謙死後,徐州就跟當初的兗州一樣變成人所垂涎的大蛋糕。劉備跟當初的曹操一樣被當地人擁護為徐州之主,可是外有曹操、呂布、袁術環繞,無不想趁機霸佔徐州,衍生出新的混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