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6分的韓劇,道盡了中產焦慮下的畸形教育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6分的韓劇,道盡了中產焦慮下的畸形教育

《天空之城》是韓國JTBC在今年推出的最後一部金土劇,講述了在一個名叫“天空之城”的頂尖名流小區裡,名流的太太們過著侍奉丈夫,並且把子女培養成下一代名流的緊張生活,併為此各種勾心鬥角,是一部品質黑色喜劇。

說它是一部關於「韓國(中國)式家長」的教育警示片,或也不為過。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6分的韓劇,道盡了中產焦慮下的畸形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天空用了英文SKY,剛好是韓國最頂級三大名校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英文首字母的縮寫。

《天空之城》的故事一開始,整個小區的住戶們就聚集在一個華麗的聚會上,慶祝小區裡樸教授家的兒子考上了醫科大學。其他幾位夫人為了從樸教授夫人的手中,得到她兒子的升學履歷明爭暗搶,樸教授夫人卻告訴了她們“高考協調專員”這個神秘角色的存在。

這種高考協調專員的收費高達數十億韓元,只有非富即貴的家庭才能夠聘請得起,協調專員團隊有著各種各樣的內部資源和能力,能夠動員一切力量,讓自己輔導的孩子考上最心儀的名校。讓好家庭和專員們建立聯繫的,是各種大銀行為VVIP準備的特權。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6分的韓劇,道盡了中產焦慮下的畸形教育

同時,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履歷上有高學分,有能力的家長們也會形成小團體,彼此交換資源。韓國現實中,就有身為醫學教授的父親們,彼此把對方孩子們名字寫進自己的醫學論文,以此為孩子們“掙學分”。

以上所有的內容,既是《天空之城》的劇情,也是韓國的教育現實。也難怪不少為人父母的觀眾表示,一看這部劇,就覺得自己的教育焦慮全部被激發了。

在韓國每一屆的總統選舉中,“教育政策”都是有重要影響力的關鍵因素之一,而韓國的教育部長通常由副國級領導擔任。據媒體報道,在過去的24年中,韓國僅對高考政策就進行了多達16次的改革。由此可見,教育對該國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6分的韓劇,道盡了中產焦慮下的畸形教育

現如今,在韓國日益激烈的升學競爭中,以提供均等化教育為目標的公立教育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家長和學生的需求,這為私立教育機構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土壤。加之,韓國社會存在的高學歷人力過剩的問題也助長了私人教育機構的膨脹。

在如今的社會,特別是現在的東亞國家,教育早就已經脫離了它的本質,要享受好的教育資源,就必須有足夠的財力,已經成為了大眾心照不宣的認知。所以各種補習班林立,在東亞三國都是普遍現象。

據韓國《2015年度不同行業職工年薪分析報告》,2015年韓國職工的年均收入為3281萬韓元。由此可以推算,若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上補習班,其費用約佔年薪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若有兩個高中生則高達三分之一以上。考慮到年薪中還包括稅款,再加上不少家庭養育兩個子女,可想而知課外教育對家庭經濟的影響。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6分的韓劇,道盡了中產焦慮下的畸形教育

壓抑的教育現實,映射的另一個給人更大壓力的話題,就是“階層固化”。

近代以來,韓國的傳統社會秩序徹底被瓦解,需要重建新的社會階層秩序。在戰後現代化的發展主義語境下,教育幾乎成了決定階層地位的關鍵因素,這一下子激發了該國人民心中蘊藏已久的巨大教育熱情。每個家庭不管其生活條件如何,都抱有望子成龍的迫切願望,這樣的勢頭伴隨著經濟發展,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愈演愈烈。

如果你沒有名校學位,就好像在別人有繩索、而你沒有繩索幫助的情況下爬一面牆——也許你能爬上去,但是那非常、非常難!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6分的韓劇,道盡了中產焦慮下的畸形教育

《天空之城》裡的名流夫人們,為了讓有能力的協調專員選擇自己家孩子,甚至不惜下跪,因為只有孩子們考上名校,成為醫生、檢察官,才能夠承襲家族的社會地位。

在這個過程裡,人性被徹底的扭曲了,教育也被徹底的妖魔化了。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6分的韓劇,道盡了中產焦慮下的畸形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