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瓦解,当初为何参战

英国对人类近代历史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他们不仅在大航海时代就开始享受新世界的红利,而且当一位叫瓦特的英国人发明了蒸汽机之后,这个弹丸岛国的命运发生了迅速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的让这个国家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不仅创造财富的能力超过其他国家,而且凭此而起的军队,让他们的掠夺能力也超过了其他国家。1640年社会革命后,他们又将自己的文化输出全世界,成为世界的主流秩序。

鼎盛时期的英国拥有37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比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还要大出一个印度的面积,在其领土之上太阳永不降落,被称作“日不落帝国”。这期间英国曾经遇到过一些挑战者,比如法国和俄国,英国人分别在滑铁卢和克里米亚击败了他们,自身的地位坚如磐石,始终稳稳的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存在了数百年。

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瓦解,当初为何参战

英国的衰落是从第一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的,而英国的衰落也主要体现在国土、人口、军队和精神四个方面,一战对英国的摧毁是全方位的:

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东非洲等许多地方都是英国的领土,而且英国对这些地方的控制都是稳固的,当地的资源英国随意夺取,人口就像奴隶一样为英国服务。但是第一世界大战以及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以亚洲为代表的多个地方爆发了革命,印度大革命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之后,英国人被迫对殖民地开始放权,对亚洲控制力下降之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也开始动了心思。殖民地的自治权力开始增大,虽然大多数殖民地是二战之后开始分离的,但结局其实早在一战时就已经注定了。

人口:英国人口在一战前号称4.5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这其中盎格鲁撒克逊人只有5000万,而且这个时候已经分布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地方,其余4亿人离心离德说得过去,而这5000万人自己也不是很团结,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想独立。20世纪是人类妇女解放的世纪,美国妇女在一战期间获得了公民权利,而英国妇女晚一些也开始地位上升。女权运动导致生育率急剧下降,人口开始衰减,国家已经失去了希望。

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瓦解,当初为何参战

而一战四国在德国边境死了70万人,这些人中都是精锐,英国最好的学校伊顿公学学生五分之一死于此战,大英帝国的灵魂已经死掉。

军队:大量的军队和武器被投入到战争和支援盟国中,而殖民地爆发的反抗让英国人又不得不投入军队镇压,损失越来越大。除了海军依然是世界第一之外,陆军的水平和战斗力自此一蹶不振。

精神:这个时候英国在他的殖民地面前开始失去尊严和威信,为了让殖民地人参与到对德国的战争中,英国政府放低姿态,在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终日不停的征募士兵,但是殖民地的精英们却把这看作笑话,他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英国人已经衰败。一战快要结束的时候,甘地开始在印度鼓励人民积极参与到一战中去,寻求“帮助”英国后的回报。非洲人、中东人也是这么干的,一战结束后,他们以此为借口,要求英国允许他们独立。

一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摧毁了日不落帝国的高大身躯,而且从长远上看,这个国家随着人口和口碑的下降,未来连本土的中等规模强大都已经难以保障了。然而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虽然德国有统一欧洲的可能性,但是毕竟隔海相望,自身的安全性还是可以保证的,他们为什么要毁掉数百年功力,赌上百年前程,跟法国、俄国一起,与德国开战呢?

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名义上是萨拉热窝时间中奥匈帝国的费迪南遇刺,其背后实际上是一场早就积蓄起来的矛盾。德国在统一的过程当中,三次王朝战争不仅打的周围的芬兰、奥地利和法国苦不堪言,而且让整个欧洲开始了解了他们的厉害。

由于德国的在工业革命中拥有后发优势,英国企业则坐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旧设备不愿意花钱淘汰,这让他们区域落后,德国和美国成了更先进的国家。而美国自己在南美洲有大片的国家提供原料和产品输出,跟英国虽然有一定的纠纷,却不大,但是德国却在亚洲、非洲等地与英国发生了激烈的争夺,德国人被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统一之后需要新的殖民地,世界已经被英国法国瓜分完了,他们就需要去抢。

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瓦解,当初为何参战

德皇威廉一世死后,威廉二世继位,他罢免了主张与俄国和英国联合的首相俾斯麦,开始向英国挑战。这个时候的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比非常聪明,他吸取了19世纪后半期拿破仑三世的教训,开始拉拢英国和俄国,并且对英国和俄国鼓吹世界大战。而这个是有英国的民主制度已经完善,但是民众的智慧还没有成熟到今天的地步,他们被法国的一些宣传攻势所鼓吹,开始支持战争。加上德国本来就开始抢夺英国殖民地,随着其工业优势的扩大,海军也开始威胁到英军。

美国人马汉在此之前写了一本《海权论》,把海权鼓吹的无所不能,西方国家深信不疑。英国人为了压制德国的舰队,不惜压上了自己数百年的积蓄。

总的来说,处境、学术氛围和头脑发热三点齐聚,英国人就有些奋不顾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