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呢?

爱笑的洁宝


《考工记-山东古代科技展》设计施

工分享。

基本陈列是博物馆展览中的重中之重,它代表博物馆的策展水准、展陈设计水准,也是博物馆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当我们承接到“山东古代科技展”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打造出既要将古代科技成就展现好,又要让观众、专业人士认可,同时彰显最新设计水准的展览。

最终确定了“四个突破”的设计方向:

1、展陈设计突破传统。

2、展览方式突破类同。

3、展项手段突破单调。

4、参观方式突破禁锢。

一、展陈设计突破传统。

色彩运用找突破,大胆运用色彩,摒弃以往博物馆展览的单一色彩形式,根据不同板块内容特点,找出符合该板块气质的颜色,最终确定了淡黄、群青、浅蓝、土红、浅褐、浅灰及黑白八种色彩作为展墙色彩组合,这在山东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还是第一次将多种颜色同时运用在一个展览中。

展墙形式突破,按照黄金比例分割成异形版面,打破传统的中规中矩,展示形式充满动感和变化,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二、展览方式突破类同。

突破一般展览的文物+图文的方式,增加新媒体、新技术展示方式,采用模型、互动沙盘、场景复原、互动多媒体等方式,交互陈列,灵活布局,再辅助影音效果,展览方式有突破、有新意。

三、展项手段突破单调-精彩纷呈。

强调以互动体验为主,被动参观为辅,新形式、新技术,运用在各个展项,再现古人的智慧发明,观众可以亲自操作,充分体验,感知古人的发明创造,每个展项设置液晶屏播放详细的动画影片,清楚的讲述每件发明的故事和原理。

进入序厅,“考工记—浮雕壁画”前,最新技术打造的“鲁班锁立体结构影片”让您感受古代文明与当代技术的完美结合,亦真亦幻,震撼冲击。

“古代冶铁器具——橐”,观众推动“皮橐”,冶铁炉的电子煤炭随之忽明忽暗,仿佛回到二千年前古人冶铁的场景。

“穹顶星空”灿烂璀璨,观众输入自己的年月日,你的星座就在星空中闪烁,星座形象从遥远的太空中向你缓缓走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四周呵护。

“全息纳米透明触摸展柜”,国内知名泥塑专家创作“阿胶制作流程”泥塑栩栩如生,观众在欣赏泥塑作品的的同时,在展柜的玻璃上,可以神奇的互动浏览阿胶制作工艺流程多媒体动画。

“360全息柜”3D角色动画详细解读“云梯”的攻城过程,旁边古城墙下精工制作的云梯已整装待发,只等一声号令即可攻城破寨。

“记里鼓车”随着孩子们兴奋的转动车轮,木雕鼓手奋力的敲击着皮鼓,每一次响起击鼓声,见证了古人行走四方的智慧。

“指南车”在孩子的手中不停的转动,而车辆上的木雕人确永远举着他不知疲倦的手臂指向南方,令众多孩子百思不解。

“夏侯摹宋人纺织图”几十个织工在各自的工序上,不知疲倦的忙碌着,仿佛看到了古代山东发达的纺织业。

悬在空中的“梁山古船”,再现古代造船精湛技术,感受运河漕运的辉煌历史。

“活字印刷”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印制诗词,感受“印刷术”的发明是如何让文化走近寻常百姓家。

“鲁班锁”“华容道”“木椅拼装”等益智互动游戏,让观众在游戏中感受古人的智慧的,激发观众的兴趣。

智能沙盘,让历史活起来,短暂瞬间,将古人伟大的发明清晰的再现于当代人的眼前。

大运河上璀璨的明珠“南旺水利枢纽工程”,智能技术将仿真沙盘、机械装置、互动影片融合成一个系统,观众轻松操作可以看到调水系统如何通过船闸的开启实现调水保运的功能。

“蓬莱水城”完美呈现了中国第一海防设施的辉煌,在海浪的呼啸中,海上攻防、水城的设施等详细呈现。

“临淄故城”当您走近时,随着“电闪雷鸣”声,疾风骤雨倾盆而下,再现了几千年前先人的智慧结晶,排水与城防有如此的完美设计。

四、参观方式突破禁锢。

观众参观方式上,改变以“看”为主,变成以“动”为主,改被动参观,变主动参与,因此就要求展项设计上,互动项目为主,文物展示为辅,多媒体、动画影片为主、图文介绍为辅,互动项目制作做更是“精工制作”“坚固耐用”。

一系列的改变创新,让《考工记-山东古代科技展》成为观众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自开展以来,每天观众的参观人数都络绎不绝。










陈列与数字媒体艺术


博物馆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舶来品,从法国传教士韩伯禄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震旦博物馆,至今不过100多年的历史,期间还经历了多次战争,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曲折而艰辛。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推动了我国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现在我国共有博物馆4000余家,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但是从整体质量上来说,差强人意,无论是展览展陈方面,还是社会教育方面,还是公众参与度方面,和西方一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展览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重要的途径,但恰恰在展览展陈方面,确实我国博物馆一个短板。各个博物馆在展览中,一直套用固定的模式,使得一个展览看了序厅,甚至看了题目,就能猜到整个展览分为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展出了什么样的文物,习大大曾经在参观博物馆时,就明确指出,博物馆在建设中,要突出馆藏特色,彰显地方文化的魅力,不要“千馆一面”。

第一、突出地方特色,彰显馆藏优势

博物馆是地方历史文化的最直观宣传窗口,每个地方历史文化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在博物馆总体设计之时,就要抓住地方文化特色,结合馆藏文物的特点,说地方故事,述地方历史。不要邯郸学步,觉得其他博物馆这个好,那个也好,学到最后不仅四不像,还丢了自己的特色。

第二,善于营造氛围,激发观众兴趣

这要求博物馆在总体研究和设计之时,就要深入了解本地的馆藏文物的特点和优势,以文物为基础,营造出适合这件的文物的展览分文,激发观众兴趣。以洛阳古墓博物馆为例,这座博物馆就在馆内复原了上知西汉,下至辽金时期的代表墓葬25座,一下子就抓住观众们的心,不管是恐惧,还是好奇,结果都是一样,让大家记住了。

第三,发掘文物故事,让文物发“声”

现在一些博物馆在研究设计一个新的展览时,只是将文物简单的堆砌在展柜中,与其说这是一个展览,不如说这是一个文物标本室,一个展览下来,观众只记得自己看了很多文物,根本不知道策展人想要表达什么主题。这就需要策展人,在策展时,要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展示这些文物,让观众们了解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地方的历史。这样才能打动观众,因其情感的共鸣。

第四,增加互动环节,让观众参与进来

一个好的展览,不是简单的通过文物去说教,向观众灌输策展人的想要传递的内容,而是要让观众在参观中,有互动,有参与感,这样才能激发观众的参观热情,引导观众思考,这样甚至可以让观众碰撞出更多的新奇的想法。

第五,重视展览艺术设计

展览艺术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这个展览能否在第一时间吸引住观众,如果不注重展览的艺术设计,文物简单的堆放在展柜中,即使有再好的创意,吸引的互动方式,也会让观众感到不舒服,现在展陈,艺术设计是关键。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大家心目中的好博物馆的标准肯定各不相同,好的博物馆各有各好的好,差的博物馆都是一样的差。在我的心目中,好的博物馆好的展览应该要符合这几个标准,不知道您心目的博物馆应该怎样?


爱玩的想公子


博物馆就其功能非常多样,不同的博物馆的功能不同,但整体来说,博物馆应该发挥其公共性,如果只是一个卖票的文物保险箱,其意义就不大了。

我国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偏重博物馆的收藏、整理、学术研究功能,忽视了展示、社会教育的功能,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大量藏品不对公众开放

从保护文物的角度说,这无可厚非,但文物的意义就在于展示,如果永远深藏不露,这其实是巨大的社会浪费。

由于中国博物馆人才比较少,人员流动比较快,所以目前大型博物馆缺乏人手,馆藏文物要展出,需要做很多工作,除了安保外,还需编目、鉴定、写说明,对于特别珍贵的,只能做仿品,这个工作量是非常惊人的,目前国内一流博物馆展出文物能做到5%就很不错了,而更高级一点的主题展览,往往几个月才能搞一次,远远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

此外,中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做的不到位。如果数字化充分,其实很多文物可以在网上展示,既节约空间,又节约时间,而且也能保护文物。但只花钱不赚钱,各博物馆缺乏动力,即使已经运行的数字化博物馆,怕被盗版,往往也不提供最优秀藏品的照片,照片的质量也比较差,此外有的还会打水印,非常影响观看。

总之,我们许多博物馆没有起到社会教育功能。

其次,公共服务意识比较差

目前各大博物馆的服务只满足于讲解、编目、讲座而已,缺乏延伸性的服务,倒是纪念品开发因为有利润,如今日渐丰富,是做得最好的部分。

经常去博物馆的人会发现,我们的博物馆管理是比较差的,很多藏品无人管理,有的甚至落了很多灰,参观起来也不方便。好在国人逛博物馆意识还不太强,所以许多博物馆没人去,这样尚能参观,如果内行越来越多,重要展览空间人满为患,那么展览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如今国内博物馆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故宫、颐和园等博物馆基本不愁客源,还要限制客源,但说实话,游客就是来看个新鲜,并没有学到什么,接待他们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功能,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而其他知名度不太大的博物馆则门可罗雀,只能靠公关财政勉强支持。

曾采访过台北故宫原负责人周功鑫教授,对于博物馆如何吸引游客,她提出了几个见解:

1、要有服务意识

很多博物馆工作人员想做研究,忽略了教育是博物馆的根本。

2、游客很好找,可以从身边做起

最简单,可以拉社区的人来,可以拉朋友来,为什么博物馆工作人员不愿意拉?因为他们自己都觉得逛博物馆没价值,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其中价值在哪里,如何做出价值来。

3、博物馆应该上门

老百姓不来,博物馆可以上门去,可以深入社区做活动,总之充分介绍自己,这也是社会教育,博物馆是教育者,谁也没规定必须在博物馆建筑内才可以进行。你多上门,大家对博物馆的了解才更多,才会考虑来看看。

4、要给老百姓有用的东西

大家来博物馆了,就不能让大家觉得到博物馆就是来吹吹冷气、歇歇脚,而是要把实实在在的东西给出来,能不能把讲座做得更好,把展示变得更近生活,不仅让人们看展览,还能摸摸展品(当然是复制品),还能体验一下展品呢?

5、博物馆要与时俱进,不是只展览旧物

博物馆关键是要引导人们去创造新知,不等于把文物简单陈列一下。日本古代文化比中国要差很多,但日本设计、日本风格在今天国际上的影响却很大,因为人家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则总是固守过去。展览文物,一是提高民族自豪感,二是要在古人的基础上去创造,去探索适合当代的形式。所以应该多搞主题展览,应该多和当代生活结合起来,比如故宫做历代伞、历代扇子的展览,就会比较接地气,与现实生活有关系,大家能看看过去皇帝是怎么用的,和我们今天有什么区别。

周功鑫教授的想法确实很有借鉴意义。


老虎他爹


首先你要定位你的博物馆想要干什么?再有你的东西再好也得有人看有人认可。我认为所有失败的博物馆都失败在有几件好东西就要收钱,懂得的看几次就行了,不懂的看一下就走了,我想说的是博物馆最大的优势就是文化,如果你请几个真懂文物的在博物馆里喝茶谈文物有真东西真文化我想是能留住人的。以上浅见,以博一笑。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