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事---道 德 仁 艺

孔子的儒家思想涵盖范围很广,从个人修养到治国安邦,那么孔子的学术思想真正要讲什么?孔子思想的中心什么?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章孔子为我们说的这四句,可以说是整个儒学的中心。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里头含有的义理非常丰富,而且也包含的了做学问的方法。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志、据、依、游”是讲方法,后以个字“道、德、仁、艺”是内容。我们认真的来学习,努力的去落实,真能做到,那么这一生也就能大有可为了。


人生四事---道 德 仁 艺


“志于道”,就是立志要远,境界要高。这个道既包括哲学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世界本原的一般规律,也包括具体的人世间的修齐治平的具体的修身安邦之道。“天道远,人道迩”,天道过于抽象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人道在于人的切身感受,浅显易懂。所以孔子更关注的人世间切身问题,而后再谈天道本原问题。孔子并非不知天道,孔子晚年“系易辞”,周易则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只不过常人很难理解罢了。正如子贡所言“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无论是天道还是人道,都要求我们做学问首先要志存高远。古人讲得好“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如在学业上你立志高远希望考上985大学,而且一生去努力,那么即使是不能成功,你也能够成为一个211大学。“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如果你把志向立在211上,你可能只能得个一般本科。所以立志一定要高,这是我们学习的动力。马云也说过:人总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人生四事---道 德 仁 艺


“据于德”,志存高远,仰望星空,但是要实现梦想,不可能凭空而来,要从哪里起步呢?就要从做人的根本道德品行开始。德为行之本,德虽然是无形的,可是却是为人的灵魂和根基,有了好的德行,正确的立场,才能走正道,而不会偏离方向。


人生四事---道 德 仁 艺


“依于仁”,道和德是内在,外在的体现就是“仁”,仁表达于内的是内心修养,表现于外的是爱人之心。“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乃谓之仁”就是道与德要依靠于仁来体现出来。


人生四事---道 德 仁 艺


“游于艺”,只是志存高远、德行高尚、仁爱济众还不够,还需要治国安邦的能力,那就要丰富的知识,做事的本领。具体的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人生四事---道 德 仁 艺


“礼”包括礼仪、政治、社会的文化。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

“乐”是音乐。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射”军事、武功。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御”驾驶马车的技术。鸣和鸾、逐水车、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书”书写、识字、作文。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指算数、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


人生四事---道 德 仁 艺


人生的大目标在于“志 据 依 游”、“道 德 仁 艺”。“志于道,据于德”是人生理想和精神境界;“依于仁,游于艺”是处世准则和做事本领。这四个方面都得具备,缺一不可。没有道则显得庸俗,缺少风骨;没有德则没有根基,不会德高望重;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就不会安贫乐道,宠辱不惊;没有艺,就会浅薄,只会空谈义理,难以匡时济世,缺少安身立命的本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