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進發育遲緩兒童的智能發育,有什麼方法,來鍛鍊孩子

發育遲緩是指兒童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其粗大運動能力、精細運動能力、語言、與人互動交流的能力、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等方面落後於同齡孩子的狀態,研究顯示嬰幼兒期的發育遲緩與與智力障礙、語言障礙、學齡期學習困難等疾病狀態明顯相關。嬰幼兒期是中樞神經發育最迅速的腦發期關鍵期,此時如果能給予孩子良性刺激,可促進其腦結構和功能的代償,有效的改善孩子的預後。

如何促進發育遲緩兒童的智能發育,有什麼方法,來鍛鍊孩子

早期的康復促進訓練主要是要增加對大腦的輸入,激活大腦結構功能的活化和重組,在嬰幼兒期具體來說就是手的精細動作、視聽觸感知覺訓練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為主。下面就具體來講講在家中家長如何通過日常的強化訓練來鍛鍊孩子的大腦:

1促進精細動作訓練

A 大把抓 訓練對象為還沒有抓握意識或抓握不靈活的孩子。將帶柄的玩具,如撥浪鼓、搖鈴等,先誘導兒童眼睛注意看到,後用玩具柄輕敲其手背誘導其手指張開,初期若其沒有抓握意識,可幫助他握緊玩具柄,並搖晃玩具誘導兒童關注;待其初步有抓握意識後,可把玩具放在他經過努力能拿到的地方,鼓勵他來取,訓練其在不同方向和位置取物的能力。

b對指捏 對指捏是指用大拇指與其他手指(食指、中指、無名指)捏起小物件(如葡萄乾、花生米等),特別是大拇指與食指對捏,其捏起小物件的動作極為重要,許多協調動作、技巧都要靠這個基本動作。這個動作是在兒童已經學會大把抓以後才可能開始訓練的。

C 雙手協調 指左右手協同活動去完成一個行為,而且左右手同時要做兩種不同的動作。此動作需要在能完成對指捏的基礎上才能進行訓練。最好的訓練項目是串珠子,類似的活動還有雙手拋接球、擰毛巾、擠牙膏等。

如何促進發育遲緩兒童的智能發育,有什麼方法,來鍛鍊孩子

A 觸覺訓練 可用毛刷、觸覺球、沙粒等來強化其手部的感知能力,尤其是指尖部位的感覺刺激非常重要,刺激物可由粗到細,刺激強度由重到輕。

b視覺訓練 初期用黑白對比鮮明的大卡片或有光亮聲響的電動玩具吸引兒童注視看到,逐漸慢慢左右移動擴大其視野,能左右追視180°後再上下移動物體,逗引其注意看到。大物體能穩定的注意看到後逐漸將物體減小、去掉聲響和光亮,提高其視覺分辨力。

C 聽覺的訓練 給予不同音質、音頻、音量的聲音,如玩具、語音、樂器、音樂、複合音 ,分別在距患兒耳邊約15 cm處刺激3-5秒,停頓2-3秒後再重複,讓患兒感知聲音的存在,能左右尋找聲源後,再將聲源轉至患兒頭頂和腳下,注意聲源呈現時不要讓患兒看到,避免視覺代償。儘量改變說話音調,忽高忽低,或輕或重,或急或緩,讓他們辨別;常常在不同地方呼喚他的名字,讓他注意尋找;用不同節奏拍手,讓他們模仿。

如何促進發育遲緩兒童的智能發育,有什麼方法,來鍛鍊孩子

D 記憶力訓練 視、聽、觸幾種通道同時並用,或交替使用,有利於記憶;選擇患兒生活裡熟悉的人物或事件進行訓練,如爸爸、媽媽、吃飯、喝水、睡覺、玩娃娃等;要記的東西愈具體、愈接近他們的生活愈好;無限制地重複是訓練智力落後兒童的記憶的最好方法,重複中把學到的知識記下來;加強事後的強化,凡是他答對了的時候,立即給以強化。

E 初步概念的認識:比如顏色、形狀。如,教“紅色”時用紅色紙板作教具,反覆教:“這是紅顏色的”紅積木、紅小碗、紅蓋子、紅布也可作教具,讓兒童體會紅色。學會了紅色再教別的顏色,循序漸進。形狀學習也是如此,從一種擴展向多種。

3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進食、自己去坐盆大小便、自己穿脫衣物、自己漱洗等。訓練生活自理的進程是:讓兒童觀察→用動作幫助加口語指導→口語指導→適時提醒→獨立完成。在訓練順序性較強的生活自理技能時,不妨採用兩種不同的訓練方法,即一種是正向串聯,一種是回覆串聯。正向串聯。就是把一種技能如穿衣,細分成許多環節,按技能操作的自然順序,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連續教,再串聯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行為。回覆串聯,就是前面的環節成人已經做好了,他只需要操作最後一個環節、兩個環節、三個環節……整個技能就完成了。

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艱難的過程,家長需要在專業老師指導下根據自己孩子的發育水平及孩子的興趣點選擇適合的訓練用具,只要堅持不懈的去努力,相信您的孩子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