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今天,王小帅执导的《地久天长》正式公映。

在上映之前,这部电影已经赚足了眼球。

导演王小帅四年磨一剑。

男女主王景春和咏梅在柏林电影节包揽影帝影后。

西方媒体更是一边倒给予好评,美国《国际银幕》《综艺杂志》、德国《Rbb 24》、意大利《视窗》都对它赞不绝口。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三个小时的电影,30年中国家庭的变迁,在电影中得到了完整展现。

计划生育、失独、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对一个普通家庭的影响,在这部电影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01 时代巨轮下的家庭

故事围绕着两个家庭展开。

刘耀军(王景春 饰)和王丽云(咏梅 饰)是国企的双职工。

他们和沈英明夫妇一起住在筒子楼里,两家人亲如一家。

两家人各有一个独子——刘星和沈浩,而且两个孩子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耀军和英明亲如兄弟,他们希望两个孩子也能做一辈子的兄弟。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一次,两个孩子去水库边玩水,刘星溺水身亡,耀军和丽云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

这件事,让两家的友情蒙上了阴影,也改变了两个家庭的轨迹。

时间再往前追溯。

耀军和丽云在刘星之后,又怀了二胎。

但恰逢计划生育。

为了响应“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的政策,负责厂里计划生育工作的海燕,在半开导半强迫的状况下,迫使丽云打掉了孩子。

在时代的裹挟下,她无意间成了耀军家庭悲剧的刽子手。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由于打胎时出了事故,丽云失去了生育能力。

这就意味着,失去了刘星,耀军和丽云就永远地失去了孩子。

刘星的逝去,让一个家庭彻底崩溃。

为了离开伤心地重新开始,他们逃离了故乡,从北方的内蒙古迁徙到南方的福建,到了一个远到“没有地方可去”的地方落脚。

中国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这一代人。

失去了孩子,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失去了未来。

如丽云所说:当刘星死去,时间对她来说就停止了,剩下的就是等待慢慢变老。

而当每一次生活遭遇磨难的时候,耀军都会说: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面对的?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生活的境遇已经触底,相比于没有了孩子,没有什么会更坏。

当耀军和丽云夫妇在痛苦里驻足的时候,沈英明的家庭似乎在向前走。

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沈英明下海经商,靠着房地产热赚了第一桶金。

但是,对耀军和丽云夫妇的愧疚,一直萦绕在这个家庭。

沈英明的妹妹,在和耀军一夜情之后怀了他的孩子,她说:就当是替哥嫂还你们一个孩子。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十多年后,患了癌症的海燕在弥留之际见到了丽云,只留下了一句:我们有钱了,不怕,你可以生了。

即使到死,她都没能从内心的折磨中解脱。

已经长大的沈浩,对于小时候让刘星溺水的事情,也始终难以释怀。

他说,从那件事发生之后,他的心里就长了一棵树,他长大,树也长大,如今已经要长出他的身体了。

再见到耀军夫妇,他终于坦诚:刘星之所以会溺水,是因为自己推了他。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地久天长》的英文名是 So Long, My Son。

从名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于亲情,时间和宽恕的故事。

所以,电影的落脚点也正是宽恕的力量。

当沈浩说出当年的事情时,耀军和丽云没有指责,没有怨恨,只是淡淡地安慰他:

说出来就好了。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至此,这两个家庭终于和解。

电影的最后,耀军丽云夫妇再次到了儿子的墓前烧纸,当耀军在墓前拿起酒瓶喝酒的时候,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把这件事放下了。

而沈浩的电话也在这时打来:他媳妇儿生了个小子。

耀军和丽云也成了爷爷奶奶辈的人了。

在新生儿诞生的喜悦里,时间滚滚向前,生活也滚滚向前。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有观众指责,结尾的和解太过刻意。

对此,王小帅解释:

这种宽恕与包容的能力与我自己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邻居的叔叔阿姨们都那么慈悲。他们也遭遇了很多不幸,但在孩子面前,他们从不表露。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两家人始终在保护沈浩。

当刘星出事之后,悲伤不已的丽云仍旧嘱咐英明夫妇:如果沈浩要找刘星玩,就告诉他,刘星去外婆家了。

孩子之间的事情,再大的错误也可能是无心的。

而大人之间的恩怨,与孩子无关。

02 扎在土里的电影

与贾樟柯的《山河故人》相似,《地久天长》同样在聚焦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1977年-1978年,知青返城大潮,一曲《友谊地久天长》成了耀军他们时代特殊的记忆。

他们的朋友建新爱好跳舞却被认为是聚众淫乱,迷恋靡靡之音,因此入狱。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因为计划生育,丽云失去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也失去了怀孕的能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为打胎的事情,耀军和丽云双双被评上厂里的“先进”。

但是,后来市场经济改革,国企职工大规模下岗的时候,“先进”也成了丽云被裁的理由:既然是先进,那就带头下岗吧。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改革开放初期,大量人口涌向南方,耀军夫妇也是在这个时候到了福建。

当时敢于“吃螃蟹”下海经商的人,不少都实现了发家致富,沈英明就是其中之一。

耀军夫妇和沈英明夫妇这对曾经的邻居,因此也拉开了巨大的贫富差距。

当十多年后,耀军夫妇从福建暂回故里,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让他们完全认不出来了。

关于这个故事,王小帅说:

最初的想法是希望通过时间去感受人和人之间、以及人类自身的命运的无常,有些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可能一点点的变化,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这一点是时间的积累才能看出来的,也和我构思的这个故事的剧情很贴切。

确实,如果没有计划生育,耀军夫妇就不会失去孩子,他们也不会成为先进,丽云也不会下岗,他们最终也不会去南方。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时代的一个变动,彻底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耀军夫妇,沈英明夫妇,建新夫妇,他们是无数人命运的代表。

而在时代车轮的碾轧下,个人毫无招架之力。

在王小帅的认知里,“好的创作都有其人文关怀的成分存在,有人关注底层的困苦生活,也有人关注奢靡的上流社会。对我而言,摄影机要对准寻常百姓,他们是这个社会的肌理”。

所有,他要求演员,一定要扎在土里,去贴切地反映时代的印记。

因为,一部作品只有真正扎在土里,长出来的东西才会有生命力。

为了还原当时的生活细节和年代感,在场景搭好之后,他让人在里面多住几天,摸摸墙,用一用那些老道具,让它变得有人气。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为了给演员们营造出那个年代的真实气氛,剧组甚至任性地按照时间顺序来拍摄,不惜几次南北大对调的转场。

所以,整个剧组跟着王景春、咏梅饰演的夫妻,经历了从包头到福建、再从福建回包头的人生大迁徙。

这就是为什么,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基本看不到多少表演的痕迹。

因为演员已经生活在剧情里。

而这部电影,也成了耀军同时代人的“活着”。

03 王小帅,依旧王小帅

王小帅,一个靠“禁片”走红的导演,一个欧洲电影节的常客。

以前他的电影总是充满戾气,用镜头和故事反抗这个世界。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冲动、热情和愤怒是他为自己确立下来的一个创作者的优秀品质。

但是,这次的《地久天长》中,他所有的情绪都在尽量“收着”。

故事是收着讲的,并没有刻意去渲染苦难。

当刘星发生意外事故时,原本应该紧张的救援场面,导演只是给了一个大远景,并没有参与其中。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演员是收着演的,就算是面对丧子之痛,也没有歇斯底里大哭的场面。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当耀军决定放弃自己婚外情而来的孩子时,尽管内心痛苦,但他的哭也是隐忍的。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王小帅想要做的是,“抽离自己多一点,然后把视角和思考更多放在整个时代的变化里去”。

所以,就算导演和演员都在收着情绪,但是,故事的力道却丝毫不减。

走进电影院的观众,依旧会随着主人公命运的颠簸而感动,而流泪。

正如与他相识多年的于冬所言:“小帅没有了以往的戾气,而是选择了原谅,跟世界和解、跟过往和解。”

但是,他又没有变。

他始终以使命感式的严肃态度去对待电影。

在他的认知里,不管是时代还是国家,都应该有自己的印记。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作为普通人,如果艺术没有记录下他们,不管他们曾经多么用力地生活,但当生命结束,他们依旧会被遗忘在时光里。

而他的电影,恰恰就补上了这个漏缺。

也正是在这样的电影里,对每一个普通人而言,就算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但我们可以看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力。

在王小帅豆瓣主页的自我介绍上,他这样写道:

“做艺术电影,就像用鸡蛋碰石头……即使千千万万个鸡蛋都碰碎了,我也相信,只要鸡蛋多了,总有一个鸡蛋,有一天会碰撞出一个崭新的生命。”

看《地久天长》,不哭算我输

《地久天长》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崭新的生命。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他还是在那么坚韧地生活着,依然抱着善意。

这也是王小帅的一个理想。

希望他的这种理想可以扩散出去,让善意和宽爱不断传播,而不是勾心斗角、谩骂诋毁。


作者简介:电影夫人,头条号签约作者,电影博主,独立影评人。希望在电影的世界里,遇见你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