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裡的住持與方丈有何區別?

有的寺院,寺主(即最高負責人)是住持。

有的寺院,寺主是方丈。

有的寺院,既有住持,又有方丈。

住持和方丈到底有什麼不同?

寺院裡的住持與方丈有何區別?



寺院裡的住持與方丈有何區別?


住持,最開始是個動詞,意為「安住之、維持之」。見於《圓覺經》中:「一切如來,光嚴住持。」這句話的意思是佛安住在光明莊嚴的境界中,住持佛法。後來,住持引申代佛傳法、續佛慧命之人。

一般而言,住持有三個職責,即說法、安眾、修造,其他職務則另立八大班首等來執行,以保證寺院秩序的井井有條,四眾得以安心修行。

寺院裡的住持與方丈有何區別?



寺院裡的住持與方丈有何區別?


方丈,原來是個名詞,原指一丈四方之室,據《維摩詰經》載,身為菩薩的維摩詰居士,其臥室一丈見方,但卻能廣容大眾,為他們講經說法,因此,最初住持的居所稱之為「方丈」,後來直接指稱住持本人,從而變成了一種職務的稱謂。

再後來,寺院新任住持初入寺院繼承法務,必須舉行一定的儀式,稱為晉山式,晉即進的意思,山就是指寺院。因為住持在晉山時,必須升高座說法,所以又可以稱為「升座」。最初的「升座」儀式是比較簡單的,到了宋、元、明及近代叢林所實行的晉山式則漸趨於隆重複雜,很多大寺院才有能力去做。而大寺院的住持大多德性、說法與其他普通寺院的住持相比都極為出眾,慢慢的便有了住持「升座」後才能成為「方丈」的共識。

所以,簡言之,方丈是一個寺院的精神宗教領袖。

寺院裡的住持與方丈有何區別?



寺院裡的住持與方丈有何區別?


方丈也可以理解為「升級版」的住持,因為住持進行「升座」儀式之後才能成為方丈。

現代的住持和方丈還有如下區別:

1、方丈一般是接受傳法的和尚 ,有法卷可證明其傳承,住持則可以不必。

2、有方丈的叢林必須制度健全,人員、規模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有住持的寺院則未必。

3、方丈往往具有一定影響力,如現在的方丈需要經省佛教協會批准、中國佛教協會備案,住持則不需要。

4、方丈可以兼任多個寺廟,而住持則不能,這是因為住持的資歷、修為、感化力可能還沒有達到成為方丈的程度。


寺院裡的住持與方丈有何區別?


寺院裡的住持與方丈有何區別?


寺院中除了方丈、住持之外,還有一些主要負責的職務和分工,如監院、維那等。

「監院」舊稱「監寺」、「院主」,是總領眾僧的職稱,一般俗稱為「當家」,是一寺之監督,負責協助方丈或監理寺院總務。從事這個職位因為責任重大,工作不輕鬆,方丈一般會禮請有威望有魄力的出家人來從事。

「維那」的「維」,指「綱維」,統理的意思。「那」是梵語的略譯,意譯授事,「綱維眾僧,曲盡調攝」,就是指授眾人做諸雜事,舊稱「寺護」,是寺中統理僧眾雜事的職僧。主要負責管理眾僧雜務,調和僧眾糾紛,辨別度牒真偽等。又負責僧眾紀律事務、負責宗教儀軌、佛事唱唸等。

此外,還有全寺接待事宜的知客,管理清規執行情況及僧眾威儀的僧值,管理來寺掛單僧侶的事務的寮元,幫助住持處理一些日常事務的衣缽,掌管寺內文書往來之事的書記等等。

寺院裡的住持與方丈有何區別?


寺院裡的住持與方丈有何區別?

雖然寺院設置了種種職位,但是虔心向佛的僧人們,注重的是內心的修行,他們考慮的是在修行中所取得的成就,而非職務的高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