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弔孝

諸葛亮弔孝

話說諸葛亮接到線報,說是東吳大都督周瑜周公瑾辭世。

不管這事是真是假,他本身就是一件轟動三國的大事,必須嚴正對待。諸葛軍師夥同劉備等緊急磋商,大家一致認為該派大使前去憑弔。原因有二:其一,就兩國邦交來說,既然已經建交,對方國家最高軍事長官去世,己方出於人道主義應該派出使者前去弔唁;其二,雙方早已結成親家,親家公家裡出事了,難道不該去看看嗎?

但是派誰去呢?這是個問題。劉備是萬萬不能去的,上次結婚就差點回不來嘛,這要是萬一被那個了,豈不國將不國了。關羽、張飛更是不能去,為啥呢?你看他們一個比一個牛逼,看誰都不順眼,瞧不起,多好的事也得辦砸囉。除此之外只有一個人選,那就是他老諸本人了。諸葛軍師足智多謀,能言善辯,見機行事,此行非他莫屬。

劉備本捨不得讓軍師離開,可是左思右想也沒個別的人選,只好如此。為了安全起見,令派趙雲趙子龍帶五百精兵前去保駕護航。

東吳早有探子將此消息飛馬報與孫權,說是諸葛亮攜同趙雲坐戰船順江而來。

孫權趕緊吩咐眾將士各就各位,一切按照計劃行事。

此時,有一個人心裡別提有多高興:看來此番諸葛老兒小命休矣。他正安靜地躺著,靜待那一刻的到來。

諸葛軍師來到周瑜的靈堂前,但見一黑色大棺木停放在正堂前,棺木前擺放著一個碩大的遺照,遺照上方搭著用黑絲帶紮成的絹花,兩旁是各式各樣的花圈,條幅上書寫著敬獻人的名字,都是些國內知名將領和權重大臣,兩邊靠牆擺滿數百頂布帳。

周夫人小喬攜同幼子跪在靈前,一旦有人前來哀悼,便放聲痛哭,並回禮答謝來人,這是禮儀。

諸葛軍師望見小喬夫人雖然哭哭啼啼,但並不悲切,又見她身邊小兒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心說:龜兒子,給老子玩假打,哼,走著瞧。

諸葛軍師邁步來到靈前,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放聲大哭:“公瑾兄,山人來晚了,你咱個說走就走,也不等等我呢。連最後一面都沒見著,啷個你就走了嘛......

他從周瑜官拜水軍都督,說到力拒群臣聯劉抗曹;從火燒赤壁到促成兩國聯姻結成秦晉之好,這一樁樁,一件件如數家珍,細細道來。直說到天昏地暗,直哭得肝腸寸斷。別人再三勸阻,也難止諸葛悲聲。

諸葛軍師手扶靈柩,邊哭邊說。突然,他的手指觸到一處,仔細一看,原來在棺木上不起眼處,有一個圓圓的小孔。難道是漆工偷懶沒用油膏堵上就刷的漆?這絕對不可能,而且這是個很規則的小圓孔,一看就是人為的,而非天然蛀蟲蛀孔,這分明是個透氣孔嘛:瓜娃子,老子堵死你。諸葛軍師偷偷地用紙團將小孔堵住,繼續哭著說著。

其時,周瑜還真躺在裡邊,不過他還沒死。

他想著自己用妙計將死對頭諸葛亮誆來,就要死在他預先埋伏下的武士的亂刀之下......

想著荊州即將收回......

想著兵出宜昌,取西川,收成都......

想著國力充盈,北伐曹魏......

周瑜面帶微笑,靜靜地躺著,任由思緒遨遊,彷彿這一切都已成為現實。漸漸地,他覺得胸悶氣短,頭暈目眩,但他很高興,很欣慰。慢慢地他睡著了......

諸葛軍師從靈堂出來,夜色已經很深了,陡見天邊一顆流星劃落,心想:龜兒子小周肯定死求了,現在不跑更待何時。他大步流星來到驛館,帶上趙雲,匆匆登上戰船,悄悄駛離江面碼頭。

戰船上,諸葛軍師與趙雲及眾軍士把酒言歡,談起周瑜裝死害人,結果反受其害,大家聽了一齊“哈哈”大笑。那笑聲船出老遠老遠,飄向江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