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女老生”王佩瑜致力于推广京剧,张云雷说:给年轻人普及传统的东西。你怎么看?

岑詮


我还能怎么看?无非是为瑜老板,为张云雷鼓掌叫好呗。

我们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多少美好的艺术形式和美妙的民族乐器?京剧、评剧、梆子、曲剧、豫剧、昆曲、越剧、评弹、大鼓、潮剧、汉剧、莲花落、黄梅戏,相声、评书、快板、二胡、三弦、古琴、笛子,等等等等,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去了解其中的精彩,感受其中的韵味?

但是,永远不缺热爱传统,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

郭德纲先生创办德云社二十多年,凭一己之力,使相声渐渐焕发了新的生机,近几年各地的相声园子也开始春笋般层出不穷。当他有能力时,又开办了京剧班子“麒麟剧社”,初期宁可每个月赔钱几十万也要坚持下去,直到现在门票场场售罄。而今,他又创办了评剧班子“太平剧社”。这一切不都是因为一腔热爱吗?

瑜老板是余派女老生,近年来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宣传京剧,她说过最打动人的一句话是: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因而,让这一部分还没能参透京剧妙处的人爱上京剧,便成了她不懈的追求。

张云雷比他们都年幼几岁,是个90后,但是通身所散发出来的俨然是一副“老艺术家”的做派。他自幼浸泡在曲艺行,五岁时便津津有味地坐在台口听京韵大鼓,再长几岁又很幸运地拜得名师,自此算是正式步入了传统艺术的门。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天天五点起床吊嗓子,每天学习太平歌词、京韵大鼓、莲花落等各种曲艺形式,快板、御子、三弦也都有所接触。十一二岁便能登台演出,小小的人儿面对观众丝毫不怯场,不论唱什么都是高亢嘹亮,清脆悦耳。可以说从小开始,曲艺就刻在他的骨子里。及至后来倒仓等各种变故,如今的他,对曲艺之心不改,而且发现自己似乎隐隐可以带动一批粉丝也爱上传统,于是他把“让传统走进年轻人”作为自己的使命,不论在什么场合,但凡有合适的机会都会尽力宣扬。他不光让大家听他唱,还希望大家能够听那些真正的大师如何演绎。每当粉丝学会了新的曲目,他都不吝夸奖,大加赞扬,时时关注大家的学习情况,及时布置新的作业。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何愁教不会学不好呢?

有了这些人,后面还会有更多人,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也不是不可能,这一切,不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愿意看到的吗?





一梦十二年12138


嗯!作为一个后入门的二奶奶我必须夸一下前辈们!这里先放上我们辫儿


最开始我听的是辫儿的小曲儿,很有韵味,很有意思,对于京剧戏曲不太感冒,就算是辫儿唱出来我也不太喜欢,直到有一次听到了张云雷和粉丝合唱的乾坤袋,那是我第一次认真听戏曲!第一次感觉,哇!不错哎!然后自己学了一下,哎!我好像也会了!

这是我接触戏曲的第一步,而真正算有点兴趣应该是因为陶阳,陶云圣他跟郭麒麟一起唱的挡凉,我反复听,真的很有味道,我突然感觉自己爱上了戏曲(当然是错觉)因为打开别人的还是听不下去!给二爷丢脸了😲所以最开始,我对戏曲感兴趣的第一步其实是因为各位前辈,各位二奶奶才有的!所以说起推广戏曲,夸我们辫儿的时候也得夸夸我们二爷的粉丝们,很给力!



好像说到最后又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嗯!反正喜欢辫儿喜欢大林喜欢陶阳喜欢德云社的各位角儿们😘😘


瑜洲Y张大雷的燕子


不管京剧还是传统曲艺,时至今日还有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愿意掏钱且花时间走进剧场听一段,这在当代“娱乐至死”的社会,何等难能可贵。

戏迷和票友有自己的道理和出发点,不可褒贬,只不过传统艺术的延续和传承,还是需要培育受众度,戏迷只是小众。一门艺术如果总是只有台下寥寥数名懂行的“票友”在欣赏,杞人忧天的说,离消亡也不远了。

王珮瑜未必真是京剧界的“小孟小冬”——甚至难以逾越,但能以一己之力推广京剧,让更多年轻人接触、了解并融入传统戏曲,戏迷不该过多指责,而是必须多以褒扬。

有人甚至质疑王珮瑜是在利用京剧炒作自己、成就自己。其实,换个角度看,王珮瑜是在利用自己炒作京剧。

艺人可以炒作自己的热点和方式很多,何必拿一门几乎无人问津的戏曲,更何况凭王珮瑜的曲艺界知名度,大可按照当下炒作流量娱乐新星的路数、炒红自己,然后大捞一把,没必要花大把时间和精力到大学客座讲解京剧,还要招致各种非议。

在弘扬传统文化之路上,德云社同样是必须大书特书。从创办德云社宗旨的“说真正的相声”,再到郭德纲表演各种传统相声、曲艺,再到张云雷的《探清水河》、《锁麒囊》。

从德云社最惨时只有一个观众,到如今郭德纲每逢商演必“满坑满谷”、以及张云雷的“荧光棒相声”和“千人大合唱”,再到许多年轻女孩乐于走进德云社听传统曲艺,每一次对传统艺术的讨论都离不开德云社和张云雷,何等幸事。

必须感谢像王珮瑜、郭德纲、张云雷、陶阳等不遗余力宣扬和普及传统艺术的艺人,否则我们的民族哪来的文化自信,老祖宗留下的隗宝何以传承。


岑詮


谁推广都没戏,不是说京剧不好,是时代变了。京剧虽然是国粹,怕是都出不了京津两地或者再具体点,都出不了京城。普通话虽然是我国各个民族互相交流的通用语言,但是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方言,从而形成了各个地方特有的戏曲文化艺术。这些年来各个地方政府也都在挖掘、整理、宣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文化项目,对京剧的推广动力并不是很大。比如说:东北二人转、秧歌、河北有梆子、评剧、皮影戏(都快失传了)、秧歌,河南有豫剧,陕西秦腔,安徽黄梅戏,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等地的越剧,两广地区的粤剧,湖南花鼓,湖北汉剧、楚剧等,其他省市、少数民族自治区就不一一列举,各有各的特色……中国各地的戏曲类团体数不胜数,表演的也大多是地方戏,真正唱京剧的并不多。京剧顶着国粹的头衔本身就限制了它的发展,现在以及将来也只能是出现在电视节目和人民大剧院里。这样也挺好,国粹就应该花团锦簇,这样才显得精致。(纯属个人看法,请勿上纲上线,如有错误请指教,附耳倾听)


鲁班715


两种人,两种态度吧。

德云社的态度是低姿态,按老郭的口头禅,他们是相声的小学生,观众是衣食父母。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德云社这么多年,对于观众始终是尊重的。他们怼过同行,怼过记者,甚至怼过电视台,而且都怼的大鸣大放的。但是,见他们怼过观众吗?他们的做法是先用作品把观众吸引到剧场里来,当观众喜欢上他们的作品,接受了他们的表演方式再开始逐步的推广他们的理念。而且是很小心的那种,一旦发现观众,市场的接受度不好,甚至有反弹,立刻收手,该修改修改,该放弃就坚决放弃。所以德云社才能逐步壮大,才没有成为昙花一现,相声也重新变成了老百姓喜欢的艺术形式。

而京剧则是另一张面孔了,他们都是大师,都是艺术家,他们是来带领广大土鳖们脱离低级趣味走向高雅的。所以,要他们抬头看看观众,看市场是不可能的。开口传统,闭口规矩,仿佛从来就不知道二十一世纪都已经过了快20个年头。既没有新作品,也没有新唱腔,既不反映现实生活,也不跟上时代发展。昆曲的才子佳人也好京剧的帝王将相也罢,想要引起观众的共鸣已经很难了。


elicxxx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有些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只不过是他们两个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佼佼者。这个时代从来不缺流行,缺的只是被我们遗忘的曾经的“流行”。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发扬与传承来讲,这两位无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瑜老板从小备受京剧熏陶,当代第一坤生的名号绝非浪得虚名!京剧是一门太美太美的艺术,然而大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传承却越来越难了,瑜老板想当京剧的一扇窗,让人们打开这扇窗,愿意走到京剧的殿堂里,也愿意这样一辈子做下去。不关系什么样的方式传播,京剧的魂是不变的,根儿是不变的,更多的年轻人愿意驻足在京剧世界,京剧,是要流传下去的啊~

张云雷,从小京评梆韵熏陶,自幼含萧弹弦长大。不管是把相声开成演唱会,还是听相声带荧光棒,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带动了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传统艺术。他的观众,能唱评剧,能唱京剧,能唱鼓曲,能唱太平歌词,能打玉子,能打快板。当然也有人说张云雷不行,相声说的不好,舞台风格不好,反正觉得他哪哪都是不好,可是刨去这些个不好,平心而论,单凭他能让这么多的人爱上传统艺术,他的努力就是有用的。师父调侃他“太平歌词老艺术家,正经从老艺术家一步步蜕变成鲜肉”,他身上的能耐,单摘出来一样,单说把它学会就够学好久的了,更别说学精了。有人说他一夜成名,可是那一夜成名的本事是日日夜夜练出来的!他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吸引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他费心了!

愿二位角儿前程似锦,也希望我们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了解传统艺术,去学习,然后尽自己微薄之力去传承!

最后放上两位角儿的大褂图,这是中国传统艺人最美的服装!

(图源见水印)





暮里暮外


京剧值不值得推广,和怎么推广,这是两个问题,放在传统文化身上同样适用。

我的看法是,推广不切实际,传承迫在眉睫。

理由很简单。现在戏剧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完整唱一出两出戏的有多少?

之前看过一个节目,一个从小学京剧的人改行了,在节目里唱了一出戏,并说这是自己最后在舞台唱戏,因为现在在剧场的工作养活不了自己,决定改行。很悲哀。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好,但也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很好的传承下来。西方最流行的音乐不是古典音乐,舞厅里常跳也不是芭蕾,但这两样永远都不过时,是最庄严高贵的。

反观我们的传统文化,包括戏剧在内,现在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西方那一套开班授课似的教育方式,当真比老一辈一带一师傅教徒弟的方式先进且有效吗?

现在京剧所谓的角,跟梅兰芳时期的角比,是进步了还是退不了呢?

我们的年轻人不懂历史,不懂古典礼仪,不识人物,不识典故,怎么能看懂京剧呢?

京剧如今的发展现状,不是京剧的问题,而是我们到底是以什么眼光,看待自己历史以及文化的问题。

因为如果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过去,就不能正确的面向未来。


秋风客者


个人觉得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什么责任传承。

无非是把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东西推荐给其他人而已。

我喜欢打篮球,那我就想让身边的朋友也喜欢打篮球,这样我们就能一起打篮球了。

如果我篮球打的非常好,那我更要推广篮球了,不仅要让男性朋友和我一起打,还要女性朋友观看。这样才能体现我的优秀,我才高兴。

如果我身边的人都不喜欢篮球,那我要多难受。

同理,他们要推广京剧,推广传统艺术。

而且,京剧和传统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他们的饭碗,能不推广吗?

以上。




屠户集锦


张云雷:你们喜欢我,我就分享我会的东西给你们。



王佩瑜:京剧很牛X,我也很牛X,应该有更多的人喜欢我(和京剧)。



这就是我个人对这两个人的简单总结,先说一说相对来说我比较熟悉的张云雷吧。我不是饭圈的人,他的相声也好,小曲小调也好,都不是我喜欢的款。但张云雷有一个我最认同的特质,那就是这人不擅长装,尤其是在粉丝或者自己信赖的人面前。所以题主列出他说的那些想要给年轻人普及传统文化京剧评剧什么的,多半就是面对媒体背词儿罢了,他有那种远大抱负才见了鬼。张云雷内心其实和小男孩差不多,你把他当成朋友圈一个比较出色的人更合适,而他的那些粉丝也真不是去接受他在台上灌输传统教育的,他就是展示自己,说完相声段子以后,问问台下的粉丝们,你们想听什么,我给你们唱,如果你们也会,那就来个大合唱,有荧光棒的舞起来,那边的不亮了,抖一抖把荧光粉抖匀了就可以亮了。



张云雷是在玩,他从来也没去背负什么传承传统文化,给优秀文明续命的历史责任感,他才不会去找这些麻烦事儿,因为他内心就是个喜欢和粉丝一起闹的小公举罢了。

而王佩瑜却和他相反,她确实是在推广京剧,并且她深爱这门她赖以生存的艺术,并为它去参加各种综艺节目。我对她的质疑和有些反对方一样,到底是推广重要,还是传承更重要?你到底是在推广京剧这门艺术,还是推广会京剧的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她那些粉丝都有一种王老板伤综艺是在降低身段,而王老板话里话外也有这种感觉,京剧什么时候变成这么一门高高在上的艺术了?我看不透王老板的真实想法,而且我也没追过她的所有综艺,只看过《圆桌派》和《吐槽大会》,吐槽大会那些段子多半不是她自己写的,估计就是李诞的策划团队炮制的和她形象比较符合的碎包袱,当然也是得到她认可的,否则她也不会那么眉飞色舞的讲出来。当时网上很多人对她的评价是“酸腐味浓厚的吐槽”,我觉得倒没那么严重,只是她那种“无敌是多么寂寞”的气场确实很明显,有能耐的人应该有傲气,但王老板你在推广一样小众的东西,你觉得这种高高在上的嘴脸真能让更多人喜欢京剧吗?还是说你希望推广的京剧就是这种“我这么牛X你竟敢不喜欢”的设定?



而圆桌派就更加让我接受不能了,那是我第一次认识这位名角儿,就觉得她保养得很好,像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谈吐也很优雅,这种优雅就是端着讲话的优雅。但是她和王蒙、窦文涛说话时,有一种强烈的违和感,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我和这群外行人聊京剧我很委屈”的感觉,圆桌派本来是四个人的聊天,除了窦文涛和梁文道是主持加话题缓冲带之外,一般另外两个都是嘉宾,权重不会有太大差别,但那一期王蒙也几乎把所有话题都给了王老板,三个人给她递活儿。而她一直保持那种“我为了推广京剧不得不和这些外行人聊天”的委屈气场,说实话那一期是我最不喜欢的圆桌派。

说实话京剧在现代社会变得小众,绝对不是因为太牛X或者太高雅,而是人们审美选择更多,可以获得精神愉悦的渠道也更多,所以京剧这种需要一定门槛的观赏艺术不再那么有市场。我觉得既然时代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审美,就没必要强行去推广一样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东西,更加不能刻意把它无限拔高,在推不动的时候痛心疾首的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观众”,这样估计不但推广不动京剧,更会让大家逆反心理爆发,更加对它接受不能。


咸鱼茶馆


王佩瑜是曹云金的师傅啊,你们也宣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