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孩子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小鄭與仔明


我在幼兒園工作20多年,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這樣的情況我也看過很多。很多媽媽說,在家裡父母很難管孩子,孩子最聽老師的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孩子年齡小,對媽媽有更多的依戀感。

年齡越小,孩子會越依戀媽媽。這是因為他們很需要有安全感。只有在媽媽身邊,他們才有感到心裡很踏實。有的孩子自己在玩的時候,他會時不時的看一下媽媽是否在身邊。過幾分鐘,就會叫"媽媽"。而媽媽有時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媽媽會希望孩子乖一點,不要時刻纏著自己。可是孩子想要媽媽的陪伴,於是,在媽媽看來孩子就不乖。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解決辦法:媽媽可以每天固定好一段時間去陪伴孩子。告訴孩子媽媽下班後要做家務,但是晚上幾點會陪伴他,讓孩子有安全感。

二、媽媽對孩子高和善低堅定的教育方式導致。

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既要有和善又要有堅定。如果過於和善,而堅定不足,孩子鬧一下,他的不合理的要求就被滿足了,那以後他就還會繼續使出這一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我看過很多孩子吵鬧要媽媽買玩具的,沒答應就大哭大吵,很多媽媽禁不住鬧就答應了。所以孩子以後還會選擇繼續鬧。而對於爸爸等抱有堅定態度的其他家庭成員,他就不會這樣。他知道鬧是沒用的。


解決辦法:與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規則,提前做好約定。並跟進約定的執行。既和善又堅定。該說不的時候一定要說不。有的事可以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幫助孩子一起來遵守規則。

三、媽媽剝奪了孩子的責任感。

很多事情孩子是能夠做的,但是孩子自己不想做,會找一些藉口偏要媽媽做。媽媽往往會因為心疼孩子,於是把孩子的事情給包攬了下來。這樣一來,孩子不用再承擔他自己的責任了,於是,房間裡亂糟糟的反正你會收拾。東西弄丟了反正你還會再買的。孩子的責任感不強,表現出來的就是不乖。




解決辦法:孩子能做的事父母絕不代替。讓孩子一起分擔家裡他能做的事情。可以開個家庭會議大家一起來做頭腦風暴。讓孩子適當承擔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知道有權利也伴隨著責任。

大概就是這些原因吧!歡迎更多家長來參與討論。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師。感謝您點贊留言或關注。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雨後山林靜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我以前有個鄰居小王在鄉鎮上班,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偶爾,忙的時候兩三天才能回家一次,平時孩子都是姥姥帶。只要小王一到家孩子立馬上前保住媽媽的腿,媽媽也會顧不上其他第一時間抱著孩子各種親吻各種問:“寶貝,想媽媽了沒有?哪裡想媽媽?媽媽不在家你哭了沒有?爸爸訓你了沒有?好好吃飯了沒有……”

面對媽媽的一大堆詢問,不知道寶寶是不知道從哪裡回答,還是寶寶壓根就不打算回答,反正就是默默地粘在媽媽身上不言也不語。接下來,媽媽想洗把臉叫寶寶下來寶寶搖頭,媽媽想上趟廁所寶寶不依,媽媽想倒杯水把寶寶放在地上寶寶就摟住媽媽的脖子不願意鬆手。常常聽到小王媽媽的抱怨:“你這孩子怎麼回事?媽媽不在很乖,只要媽媽回來你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你像塊橡皮糖一樣貼在媽媽身上幹什麼!”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

01由於孩子天性使然

孩子天生依戀媽媽,因為媽媽從十月懷胎到孩子出生,孩子跟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最長,孩子對母親也最熟悉,孩子也最喜歡媽媽的陪伴。還有一點就是媽媽對孩子特別有耐心,平時媽媽不僅對孩子的要求能儘量滿足,就是對孩子偶爾的無理取鬧媽媽也會包容,孩子知道媽媽最愛寶寶,所以只要跟媽媽在一起孩子就會很開心!



<strong>02孩子內心有恐懼和焦慮

就像上面我的這位鄰居,因為孩子以前一直是跟媽媽在一起,小王上班後就把孩子丟在家裡跟著姥姥和爸爸。孩子知道媽媽一走就很長時間見不到,所以每次都纏著媽媽不讓走,媽媽擔心走時孩子哭,往往都是趁著孩子不注意偷偷地走,豈不知這樣會讓孩子產生焦慮。媽媽離開後,孩子是迫於對姥姥和爸爸的恐懼就表現的很聽話。一旦媽媽回來孩子突然就有了安全感,之所以孩子死死粘著媽媽不肯放開,是因為孩子內心有焦慮,唯恐一放手媽媽會拋下孩子再走。


孩子太黏媽媽怎樣破解呢?

最後簡單贅述幾句:孩子太黏媽媽當然媽媽也會有所不爽,要破解就要多跟寶寶交流,講明道理,切忌出門避開寶寶偷偷離開讓孩子感到失去了安全感;再者就是在家陪伴寶寶的時候,想方設法短暫離開孩子身邊,給孩子自己獨處的機會,媽媽離開的時間可以循序漸進逐漸加長,久而久之孩子養成媽媽離開身邊的習慣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智慧奶奶


這個我是有真實感受的。

在孩子幾個月大額時候,是我帶的,白天就是不到床上睡,一沾床就醒,一抱在手裡就睡,快崩潰了。

剛開始以為是自己養成了孩子抱睡的習慣,後來發現不是,過年我回孃家做客幾天,那時她才三個月大,交給奶奶帶了幾天,我婆婆說,白天睡覺都是在床上的,根本不用在手裡抱睡,甚至是有聲音也照樣睡,我當時想,真是逆天了,我帶時一點聲音就醒。

後來別人家的小孩也有這種現象,我才明白,不是抱不抱睡的問題,而是孩子粘媽媽,不管多大,都一樣,媽媽在身邊,孩子就不乖。

主要是原因是:

1、對媽媽的信任

孩子只有媽媽在的時候,才是最有安全感的,出於對媽媽的無私信任,就喜歡把自己所有的好的壞的一面都表現出來。

知道媽媽是無條件地愛自己的,自然就認為不管自己表現的多糟糕,媽媽都不會責怪自己。

2、對他人的不信任

孩子對媽媽是無條件信任的,對其他人就不會那麼信任,就不難奇怪,為什麼正在哭鬧的孩子,看到有外人來了,就停止了呢?正是不信任的原因。

俗話說,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歸根結底,就一個字,愛。


每天好習慣



首先,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和孩子最親的人,孩子不乖,是因為他想讓媽媽證明媽媽愛他。

我有個表妹,她家孩子就特別的粘她,只要她一出現,她家女兒就各種胡鬧。但是我從她身上看到了一個現象,她上班是上班時間,下班之後,因為孩子會粘她,她會想要逃脫,就是去逃避這個問題。

越是這樣,孩子心裡越沒譜,她不知道媽媽是否還愛她,於是她失落,她傷心,但因為孩子不會處理情緒,就會埋藏在心裡的一個角落。

等到媽媽來的時候,繼續纏著,讓媽媽告訴她,媽媽愛她,這種愛必須是真實存在的,是包容的,是自由的,任何有條件的愛,都不是真正的愛。


其次,孩子也會有不良情緒的積累,他們無處發洩,見到媽媽就會表現出真實的自己。

我之前有一天放學去接孩子,見面之後就各種要酸奶,要零食,要玩具,我當時真的是火氣馬上要爆發了,還好我還想給他點面子,忍住了。

之後等孩子這一波情緒走掉之後,他跟我說在學校小朋友跟他搶玩具,有個女孩分享零食沒有給他,等等,我一瞬間才明白,原來孩子受了那麼多委屈,還能表現正常得把課上完,到我去接他的時候才表達出來那些不良情緒,真的不容易。

想想我們成人有時候遇見最親密的朋友,就會倒出自己積累已久的苦水,希望對方能夠給你一點理解,給你一點關懷,這樣想就不難理解孩子的行為了。


最後,很多父母會反駁,我怎麼會不愛孩子呢?愛孩子要以孩子需要的方式愛。

有一次幼兒園上課,家長可以去參與其中,我發現了一個現象,我兒子班的一個同學,他一見到媽媽就摟著媽媽的大腿,不肯鬆開,老師也很無奈,阻止不了,也管不了。

其實並不說明孩子有多愛媽媽,只是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媽媽,我離不開你,因為你總是以自己的方式在愛我。

後來交流之後才發現,這個媽媽很忙,又是很大年紀之後才有的這個孩子,於是各種買玩具,各種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是她沒時間陪孩子,所以孩子才會這麼粘人的。

一個真正被愛著的孩子,他們會很坦然的去玩,不會纏在媽媽身上的,如果孩子不去玩,那說明你愛孩子的方式,需要改變。


父母之於孩子之間,只有愛根本不夠,況且有很多父母根本不瞭解真正的愛是什麼,建議可以看看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如果有了愛,還要學習理解孩子,和孩子相處的技巧等等,這樣孩子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黏在父母身邊的“巨嬰”。


陽光小房子zxf


這一現象在6週歲以前的兒童中,普遍存在,尤其是3~6週歲的兒童,也不排除小學一二三年級的孩子有這種現象的出現。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由於孩子依附父母的心理所造成的。在孩子的想法中,母親是他(她)最大的靠山,也是幫他(她)解決問題的重要的依靠。出現這樣的情況一般都是因他(她)的家庭教養方式所導致的,因為孩子從出生到3歲之前基本上都是在家庭式的呵護和培養方式下長大的。即使他們到了幼兒園,在幼教老師的正確教育下,從心理上孩子也不會放棄對自己母親的依賴。再加上有許多母親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只重視智力、興趣、愛好和身體健康等因素,對於如何尊重他人禮貌待人,對於道德層面的教育幾乎是不重視的。天常日久,所以養成了孩子唯我獨尊、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習慣。比如說看到別的小朋友正在玩玩具時,而這個玩具正是他(她)所喜歡的,他(她)根本就不去和正在玩玩具的小朋友友好的商量,上前一把就抓過來佔為己有。之所以這樣做,正是因為他的母親在他(她)身邊,從小到大他(她)都是這樣做的,他(她)把幼兒園和兒童樂園等公共場所當成自己的家。孩子的想法很簡單:你的東西我喜歡,我喜歡的東西就必須是我的。他(她)這樣做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好壞之分,是因為家庭教育的背景所導致的。在旁邊的母親有的會大聲斥責自己的孩子把東西還給別人,有的母親則會說:“給我們玩玩吧,待會兒就還給你。”對於這樣講話的母親,我們只能說她沒有明白一個道理。這個玩具你的孩子再喜歡,也沒有權利從別的孩子手中奪過來,因為玩具是別的小朋友的,並且他(她)正在有興趣的玩著。你的孩子喜歡那是你孩子的權利,不能因為你孩子喜歡就去搶奪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無論是做母親的還是做家長的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能忽略了孩子的道德教育,孩子的知識和興趣再好它都應該排在道德教育之後。如果所有家長都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待孩子長大以後他將會成為一個對家庭有益,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我們經常在媒體裡看到類似於這樣的人,身為人民教師的教育育人的教育工作者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以身試法將高鐵逼停,等待著她丈夫的到來,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和願望。同時我們也看過坐高鐵的女子將自己的臭腳放在前排的靠背上,以求得自己的舒服和滿足。這一系列情況的出現不僅僅反映了這一類人的道德水準,同時也再現了這一類人在兒童時期所受的教育是多麼的可悲……

我們認為孩子當他的母親在身邊時就特別調皮和無理,這一現象的出現必須引起孩子母親及家長的重視。在強烈需求孩子智力發展的同時,也要加強孩子的基本道德的教育,使自己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健康的、活潑的、向上的有為青年。


用戶水大魚大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媽媽不在跟前的時候表現得特別好,但只要媽媽一出現孩子立馬就會變了一張臉變得淘氣起來。

其實孩子也知道,在自己最親愛的媽媽面前無論自己怎麼折騰,媽媽也不會離開自己,也依然會愛自己,在媽媽面前孩子可以不用看他人的臉色,做真正的自己,真實地表達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與其說在別人面前表現的乖巧懂事,不如說孩子是因為沒有安全感才會表現的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些孩子不乖不聽話的行為完全是他在用這種彆扭的方式試圖喚起你的注意,表達對媽媽的愛和需要。

心理學上說:孩子在四到五歲的時候是情感表達的敏感期。在這期間,孩子往往喜歡粘著父母,讓媽媽抱抱,親吻媽媽等等這些信號都是孩子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父母千萬不要推開孩子,要理解和關愛他們。

寶寶在媽媽在的時候表現出來的種種,都是愛媽媽,希望媽媽也能愛自己的表現。所以,給孩子多一點耐心、關心、包容、關注,讓寶寶的擔憂和壞情緒有釋放的出口,這樣的愛裡長大的寶寶,一定是個充滿力量且獨立積極的人。


超級小肥貓


因為在家裡,媽媽會無條件的順從孩子,因此在外面或者在其他人面前,只要有媽媽在,孩子就會覺得在家裡一樣,什麼都要做,媽媽也會順從孩子


熊大豹


都是媽媽把孩子慣的,在外人面前孩子覺得陌生,在媽媽跟前他就覺得有靠山。


家合萬事興44784


孩子都是媽媽十月懷胎生下來的,有一種天然的聯繫,孩子看到媽媽就會有安全感比較依賴,我兒子也是這樣,晚上睡覺必須媽媽陪著


大左RyanZuo


交給婆婆帶大的娃都跟媽媽不親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