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失敗率太高,不是因為你不行,而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有什麼是你面試很多次都失敗後才知道的?

網友@斯丟匹德的回答很精彩,分享給大家:

  • 很多企業掛在網上的招聘信息,其實並非企業迫切想要招人。

有招聘信息表示企業有這方面需求,但不一定是現階段就要招人。

有些企業的招聘信息長時間不更新,常年掛在上面,一是戰略合作,二是找備胎。

  • 如果是專場招聘會、宣講會,一定要認真看企業的招聘要求。

如果有哪一條自己硬性條件不達標,就不要去浪費時間了,這樣的招聘會本身就是百裡挑一。

硬性條件有不達標的,去了也沒結果,何必浪費雙方時間。

面試失敗率太高,不是因為你不行,而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

  • 如果面試後一段時間沒回復,你一定要發個短信給HR。

可以問問面試結果,很多企業對於被刷下來的求職者,是不主動通知的。

  • 如果一家企業面試後一直讓你等消息,那就是還有希望,但概率不大。

類似 “你沒有被刷下來,還在我們的考慮範圍,你再等等”,可以稍等一下。

但超過一個月還讓你等消息的,就沒必要再問了,對方是拿你當備胎,而且是那種永遠都無法扶正的備胎。

面試失敗率太高,不是因為你不行,而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

  • 如果是通過內部人士推薦,最好讓推薦人問好公司是否招人。

有時候給你面試機會也未必真的會考慮你,有可能是HR顧及到同事之間的面子。

所以讓你前來面試,如果是這種情況,面試就不用去了,沒有招人計劃,別為了別人之間的面子浪費自己時間。

  • 加一些HR和獵頭的微信,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有必要的。

而且求職期間,經常更新一些朋友圈,哪怕發一些僅HR可見的正能量的內容,刷一刷存在感,也是對自己有利的。

  • 騎驢找馬的時候,也要適當考慮自己現單位的感受。

自己要學會分析每一次面試的成本,這個成本不僅僅指的是金錢和時間,還有現單位的情感消耗成本。

如果隔三差五請假,對自己後面的工作,也是極為不利的,因此要學會取捨。

  • 不惜一切代價去參加心儀的面試機會。

遇到心儀的、合適的,並且覺得有希望的面試機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參加。

哪怕單位領導不給假,也要去,有些機會真的很難得,失去了就不會再有。

  • 回答問題記住一個原則:講自己擅長的、瞭解的。

有些比較寬泛的問題,比如“你工作經歷中最自豪的一件事”、“你這些年工作中最難忘的一件事”,一定要記住一個原則:講自己擅長的、瞭解的。

因為這個問題很有可能只是今天面試的切入點,接下來的一系列問題,可能都是從你講述的這件事引起的。

千萬別講自己不熟悉、甚至是胡編亂造的經歷,那樣的話,等於給自己挖了個坑。

面試失敗率太高,不是因為你不行,而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

  • 簡歷要簡潔明瞭。

簡歷裡面少寫廢話,多寫一些項目經歷,重點是自己在這段經歷中擔任什麼角色、主要負責哪方面工作。

有的人介紹自己幹過的項目多麼高大上,其實HR更看重你在這個項目中是做什麼的。

  • 面試第一步就是自我介紹環節。

最好從兩方面來介紹自己:工作經歷和個人描述。

個人描述指的是自己有哪些性格特點以及在工作中很明顯的優勢。

比如抗壓能力強、學習能力強、執行力強。短短几分鐘的時間,你不說,就沒人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