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公益金,養老服務發展的“助推器”

—分享—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了六個方面共二十八條具體政策措施,其中第五條措施指出,民政部本級和地方各級政府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要加大傾斜力度,到2022年要將不低於55%的資金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 (4月18日 每日經濟新聞)

國務院此次隆重出臺圍繞養老服務體系的政策組合拳,是在積極探索新的養老模式,更好滿足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而系列組合拳中的“大招”,無疑則是彩票公益金“助力”養老服務,這不僅會讓養老產業駛入快車道,也能有效破解養老機構融資難頑疾。

《彩票公益金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上繳中央財政的彩票公益金,用於社會福利事業、體育事業、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和國務院批准的其他專項公益事業。顯然,彩票公益金,向養老服業大力度傾斜,彰顯出國家層面對養老這項公益事業的特事特辦,特殊照顧。

實際上,2017年財政部和民政部聯合印發的《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會福利事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就制定出彩票公益金用於老年人福利類項目預算總額不得低於彩票公益金總額的50%。而新制度,將彩票公益金支持養老服務的再次提高5個百分點,一多半公益金注入養老服務“池子”。

倘若從我國每年彩票公益金究竟多少現金“流量”來審視,2017年,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兩大運營體系,銷售收入首次跨過4000億元大關。彩票銷售額中,超過55%進入兌獎池,用於支付彩民的中獎獎金,剩下的約一半收入中,扣除彩票發行費後,將近有1500億元用於彩票公益金。可以預見的是,新的公共政策實施後,每年將有800多億元的彩票公益金流入到養老服務中去,隨著彩票銷售收入的逐年增長,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的資金也會持續增長。

從現實來看,儘管我國養老這塊巨型利益蛋糕十分誘人,但養老機構具有投資大、見效慢、利潤低、風險大的特點,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市場上超過60%左右的民營養老機構虧損,30%左右的持平,10%左右的微利。融資難,更是制約民營機構養老發展的最大瓶頸,而《意見》中最大亮點是接收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的養老機構,不區分經營性質按上述老年人數量同等享受運營補貼,這不僅給民營機構養老融資給了“定心丸”,也體現政策不再區分民營與國營,讓民營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更能體現制度的公平與正義。

讓養老服務走上康莊大道,不僅是全社會的責任,也是國家應當履行的義務。面對撲面而來的“銀髮浪潮”,國家需要制定善政,良策,來紡織養老保障安全網,助推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最終使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讓尊老、愛老、敬老、養老,成為最為亮麗的“夕陽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