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為什麼害怕曹睿?

gthy18—2453029


曹叡不死,何來西晉?莫說司馬懿怕曹叡,當時曹魏的文武大臣,又有哪個不是對曹叡俯首帖耳?司馬懿在戰場上連諸葛亮都不怕,可內心深處卻對曹叡充滿了忌憚和戒備。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年僅21歲的曹叡繼位,成為曹魏政權的第二代皇帝,史稱魏明帝。曹叡雖然年輕,但卻很有謀略,並不遜色於曹操和曹丕,在駕馭朝臣方面更是頗有手段。

在曹丕臨終時,曾安排曹真、陳群和司馬懿等人輔佐曹叡,可曹叡登上皇位後,卻並沒把多數權臣分派到了地方。比如,曹叡命司馬懿鎮守南陽,讓曹休駐軍淮南,派曹真前往關中。此舉一方面讓輔政大臣遠離政治中心,以加強自己的權力,同時又將司馬懿等人限制於各地,受制於中央。

為了強化對官員的控制和管理,曹叡還專門制定了《新律》,要求各級官吏遵守法令,督促他們恪盡職守。曹叡頒行的《新律》絕非是走過場,而是實打實的推行,他自己還經常訓誡大臣,一旦發現有人尸位素餐或行事浮誇,便隨即罷免,甚至予以重懲。

在曹叡的整頓下,魏國的政治風氣遠勝蜀國和東吳。不過,曹叡雖然素有雄才,卻是個很苛刻的皇帝,甚至對至親也毫不手軟。歷史上的曹叡很好色,曾選任了幾個美人來協助自己處理奏章,引發了皇后的規勸。結果,曹叡竟將她賜死了。

曹叡的喜怒無常,使得朝中大臣也是膽戰心驚,因為不知道這個皇帝什麼時候就翻臉不認人,讓自己丟了腦袋。司馬懿在曹叡當政時,已經算是三朝元老了,可他卻始終都夾著尾巴做人,因為他知道,曹叡與曹丕不同,這個新皇帝從不吐露心跡,總是令人琢磨不透。

更為重要的是,曹叡一方面給曹真、曹休和司馬懿等人兵權,可又使得他們之間相互牽制,中央又嚴格控制著糧草。說白了,這些人雖然領兵打仗,看起來威風凜凜,可自己的命脈都被控制在了曹叡手中。

只可惜,曹叡雖然精明強幹,又擅長馭人,卻是個好色之徒。魏明帝的好色,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有一個十分龐大的後宮。雖然有大臣曾規勸曹叡注意身體,可他卻當成耳旁風,一面褒揚進諫者,一面又躲在溫柔鄉中不能自拔。

縱情聲色,掏空了曹叡的身體。這個年輕的皇帝,僅活了三十多歲便一命呼嗚了。不過,曹叡雖然好色,卻沒有子嗣,不知從哪裡弄來了個養子曹芳,命其日後接班,安排曹爽和司馬懿輔政。

結果,曹爽沒有鬥過司馬懿,曹芳也就成了司馬懿的傀儡,曹魏大權旁落,司馬氏開始崛起。所以說,如果曹叡不死,司馬懿等人或許只能俯首帖耳,更談不上有西晉了。


夕陽下的晚楓


史載,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縣人(今河南溫縣)人氏。西晉建立後,他被追諡為宣皇帝。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黃巾蜂起,天下大亂。河內世家子弟司馬懿夙懷濟世救國的遠大志向。

建安六年(201年),雄才大略的曹操借討黃巾、伐董卓乘勢崛起,已官至司空,他聞聽河內“司馬八達”之一的司馬懿才具過人,抱負不凡,想徵召他出山為自己所用。司馬懿已經覺察到漢朝氣數衰微,社稷坍塌只在朝夕之間,不願屈身侍奉曹操。他藉口自己患有嚴重的風溼病,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拒絕徵召。

曹操不信,派一名武士假裝刺客深夜前去行刺,好一探真偽。司馬懿發現窗外有黑影閃過,心知有人前來行刺,他料到這人是曹操所遣,於是一動不動地躺在榻上。曹操信以為真,遂不再勉強他。

後來,曹操擔任丞相,他再次徵召司馬懿出山為己效力,想任他為文學掾。這一次,曹操態度很堅決,對派去的官員說:“如果司馬懿又找藉口拒絕出仕,就把他抓來見我”。司馬懿有些害怕,只好應召出來就職。

曹操雖然請司馬懿出山為官,但一直對他有所猜忌與防範,並未加以重用。到曹丕即位,對司馬懿很是倚重,他成了朝廷重臣。魏文帝曹丕篡漢後七年死去。由他的兒子曹睿繼位,是為魏明帝。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真一起受命輔佐魏明帝曹睿。

據歷史記載,魏明帝驕奢淫逸,行為舉止很是荒誕,魏國的基業就從他的手裡開始崩壞。他在位執政十三年。他死的時候,魏國剛剛建立二十年。魏國的政局就在這段時期內起了顯著的變化。

魏明帝在位期間,本是文官的司馬懿開始逐漸帶起兵來。他曾統帥魏軍,西抗巴蜀,北平遼東。在長期的東征西討中,他逐漸掌握了曹魏的軍事大權。

那麼,戰功赫赫、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為什麼不在軍權在握的情況下取代荒淫奢侈的魏明帝曹睿?為何還要韜光養晦、臥床裝病那麼久?等到齊王曹芳即位十年後才發動“高平陵事變”誅滅曹爽勢力呢?難道他很害怕魏明帝嗎?

原來曹睿即位後,大將軍曹真(曹操養子)受命輔政。曹真這人很有些本事,他出身“虎豹騎”,文武兼具,曾率軍大破羌胡聯軍、圍攻江陵時大敗吳將丁盛、抵禦過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並挫敗過趙雲、諸葛亮。魏明帝曹睿即位後,他被拜為大將軍,賜爵邵陵侯。曹真大權在握,位極人臣,還有曹休、鍾繇、華歆、陳群、王朗等能臣相助,身為驃騎大將軍的司馬懿哪敢輕舉妄動?


魏明帝曹睿繼位時年已23歲,他上位早期還是頗有一番作為的,曾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多次成功的擊退了蜀漢和東吳的進攻,且揮兵征服了鮮卑,平定了遼東,也算有所建樹。司馬懿即便久蓄異志,包藏禍心,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他是絕不會鋌而走險的。

魏明帝統治中後期,開始大興土木營造宮室,耽於享樂。司馬懿開始逐漸攫取兵權,暗中積蓄實力。

文獻記載過這樣一件事:魏明帝景初三年(240年),司馬懿率軍征討遼東公孫淵至襄平(今遼寧遼陽)時,一夜夢見魏明帝曹睿用頭枕著他的膝蓋說:“看我的臉”。司馬懿低頭一看,只見明帝表情詭異,臉色不同往常,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陣陣厭惡,同時還有心悸的感覺。驚醒後,他有了不祥的預感。

在此之前,朝廷曾經詔令司馬懿抄近路,趕到關中鎮守。不久,又有詔書令他立刻回朝。

三日之內,他五次接詔。其中還有一封是魏明帝的手詔,催促他速速回京。司馬懿大驚,於是他晝夜兼程,很快就趕到了。原來魏明帝已經病危,他委託司馬懿和已故大將軍曹真的兒子曹爽共同受詔,輔佐八歲的小皇帝曹芳。這樣,就形成了曹氏與司馬氏兩大政治勢力。

曹爽年輕,沒有戰功,起初他對屢建奇功的老臣司馬懿還是很敬畏的。後來,受人慫恿、攛掇,同時他也想擴張自己的勢力,就設計削奪司馬懿的軍權,給他授了個位尊但無權的太傅頭銜,讓他去做小皇帝曹芳的老師。

老謀深算的司馬懿見曹爽炙手可熱,勢焰熏天,就假裝辭去官職,稱病不朝,並在曹爽派來探視的人面前,裝出一副耳聾眼花、病入膏肓、不久就會死去的樣子,讓曹爽放鬆了對他的警惕。他裝病竟然裝了十年,這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魏齊王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小皇帝曹芳前去明帝陵祭祀,曹爽兄弟和其親信大臣全部陪同前往。一直裝病臥床的司馬懿聞訊一躍而起,突然發動了政變。

他假借郭太后的命令封閉了洛陽四門,並讓黨羽去接管了曹爽的軍隊,還讓自己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去掌控住禁軍。然後以太后的名義發出一份奏摺給少帝曹芳,命他罷免曹爽兄弟的職位。

大司農桓範勸曹爽挾持少帝前往許昌,然後以皇帝的名義令四方精兵討伐司馬懿。可曹爽首鼠兩端,猶豫不決,司馬懿派使者前來,承諾只要曹爽投降就可以保全其身家性命和官職爵位。

曹爽最後決定投降,司馬懿軟禁了他一段時間,後將其一舉誅殺,並滅其三族。他一不做二不休,將曹氏兄弟的親信黨羽何晏、丁謐、畢軌、鄧飈、桓範、李勝等人一併逮捕處決。這次事件,史稱“高平陵事變”。

高平陵事變後,曹魏宗室相繼凋零,氣象衰微,司馬氏專權。曹魏政權逐漸被司馬氏取代,為日後司馬昭、司馬炎篡魏建晉奠定了基礎。

史載,司馬懿外寬內忌,精於權術,曹操早已覺察到他有稱雄稱霸的野心,曾告誡太子曹丕道:“司馬懿不是甘做臣僕之人,將來一定會干預曹家大事”。但曹丕素來與司馬懿親善,於是每每替其說好話、打圓場。故此司馬懿方能消災避禍。

從此司馬懿更加小心謹慎,不敢稍有懈怠。因此,曹操也漸漸對他放心。然而到曹魏明帝發兵征伐公孫淵時,司馬懿嗜血殘暴的本性已經暴露無遺。誅曹爽時,大凡他的親信都被屠戮一空,還要株連三族。不久,他竟然篡奪了曹魏政權,為三國歸晉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成了三國紛爭的最大贏家。

【插圖源於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曹睿這個人有本事。作為曹操的嫡系子孫,曹睿深得曹操真傳。

其一,曹睿不讓司馬懿掌握權利,所謂權利完全是皇上給與你的,想給你就給你,不想給你就收走,曹睿收放自如。

其二,曹家的勢力過於強大。曹睿時期,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有的雖然戰死,有的還在位,這些人的餘威仍然強大,況且當時有一夥忠實於曹魏的文武將官,他們左右著政局,這些人讓司馬懿寢食難安。

其三,曹睿是明君,所謂魏明帝,史書說他有很多優點:善為軍計、明察斷獄、比較能客人直諫。曹叡在容受直言、不殺諫臣方面,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少見的,這算是他的特色。對於司馬懿,曹睿知道如何去駕馭,如何去驅使。


其四,曹睿是不信任司馬懿的,無論是家族個性的遺傳,祖父曹操的教誨,仍是關於當時權力構架的組織,終究託孤時為司馬懿組織了曹爽這個死對頭,都表現出曹睿關於司馬懿的不放心,但是曹睿想降服司馬懿的心,讓他為曹魏統一天下耗盡最後一滴汗水。因此曹睿讓司馬懿和諸葛亮鬥智和陸遜鬥智,其實骨子裡曹睿在和司馬懿鬥智鬥勇,要知道司馬懿見到曹睿一直是如履薄冰,一個臣子面對著一心想找事的君主自然寢食難安。

總之一句話,曹睿想殺司馬懿,隨時都能找到理由,而司馬懿不死,不是司馬懿多有本事,而是他的對手諸葛亮陸遜都沒死,留下司馬懿還有價值,否則,司馬懿早就死翹翹了。


李治亞文史博客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非常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輔佐了曹魏四代君主,從這個方面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他的能力是真的很出眾。在這四代君主裡面除了第四代的那個傀儡皇帝之外,前兩任的曹操和曹丕都對他委以重任,但是曹叡卻不一樣,司馬懿非常的懼怕曹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曹叡本人心思非常深。曹叡這個皇帝是一個非常有謀略的人,並且他的謀略並不輸於司馬懿。大家對於曹叡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除了有點變態的這個缺點之外,他也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君主了,作為二代皇帝不僅沒有什麼昏庸的舉動,還做出了很多非常不錯的功績。司馬懿之所以害怕曹叡,一方面就是因為他知道曹叡其實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不是他能夠控制的住的。

其次曹叡是一個有主見和強烈控制慾的君主,這使得在大局上曹叡始終有著自己的判斷,不會跟著司馬懿的節奏走,這種類似於專政的思想是司馬懿怕曹叡最根本的原因。曹叡有一個不高興完全可以殺了司馬懿,而司馬懿卻反抗不了。此時的司馬懿並沒有什麼實權更沒有軍隊,所以他肯定要小心翼翼,畢竟自己的小命在別人的手裡面。

前兩點就帶來了下面這個問題,曹叡瞭解司馬懿、防著司馬懿。他知道司馬懿雖然非常的有才華,但是卻不會過度地展現自己的才華。司馬懿看出這一點後不斷遠離政治中心來洗脫自己謀反的嫌疑,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司馬懿怕曹叡的現象。

在曹叡控制下司馬懿其實並沒有什麼機會做什麼大事情,就算是後來他造反成功也是因為他裝病很多年,偷偷地在私底下屯兵。如果不是因為他裝病多年騙過了皇帝,他怎麼可能有機會屯兵造反。司馬懿也知道曹叡其實也在監視他,對他並不信任,知道自己如果有一個風吹草動,那就很有可能死無葬身之地,所以並不敢輕舉妄動,反而還一直忌憚著曹叡。

最後原因就是曹氏宗親依然在,司馬懿的死對頭曹真是曹叡的心腹。司馬懿忌憚的就是曹氏宗親的那些人,這些人手握重兵又深得皇帝信任。而在那些人裡面,曹真這個司馬懿的死對頭可是一直都揣著讓司馬懿死的想法,只是苦於沒有什麼好機會。一旦有機會曹真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殺了司馬懿,和曹叡一樣他也感覺到了司馬懿的野心,在亂世之中有才能的帥才怎麼會屈於人下呢?

總而言之,司馬懿忌憚的就是自己的想法被皇帝察覺,而當時自己又沒有足夠的實力抵抗皇帝身邊的勢力。不知你們怎麼看,歡迎留下寶貴的意見。


鄧海春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三國時期,那是人才輩出,除了諸葛亮、曹操外,最令人敬佩的也就是司馬懿了,因為這個人物也是一個比較厲害的角色,不僅有才能,還有實力,可能他的能力跟曹操不相上下,但是不知為何,司馬懿在曹丕、曹睿時期一直沒有實施篡權,那麼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司馬懿是真的害怕曹睿嗎?


司馬懿是個有雄才大略,又善於隱忍的人,當年曹操請他出山,他因看不起曹操是宦官之後而稱病,拒絕為曹操服務,後來曹操要動真格的,他才勉為其難地出來為曹操出謀劃策。

曹操是一個十分知人善用的人,他對司馬懿可以說是既愛又恨,曹操一方面充分利用司馬懿的軍事才能為他打天下,一方面又提防司馬懿的狡猾和狼子野心。

曹丕繼位後,重用司馬懿司馬懿審時度勢,勸說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為帝,其實這是借曹丕之手推翻漢朝,重新建立新的政治體系,為自己的子孫將來效仿積累經驗。


得到曹睿繼位,他依舊選擇隱忍,不露山不露水,蓄精養銳,擇機而發,曹睿雖說為曹家的第三代,其勢力依然強大,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有的雖然戰死,有的還在位,這些人的餘威不可小覷,況且當時還有一夥終於曹魏的文臣武將,他們左右著朝政,這些人讓司馬懿寢食難安。

曹睿也算是有道之君,史書上說他有很多優點,善為軍計,明察斷獄,比較能聽人直諫,從不殺敢諫言的官員,這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少見的,這是他的特色,對於司馬懿,曹睿知道如何去駕馭,如何去驅使。


曹睿對於司馬懿也是不信任的,無論是家族個性的使然,還是曹操的教誨,只是想讓司馬懿來對付諸葛亮和東吳的陸遜,為曹魏統一天下耗盡最後一滴汗水。

司馬懿素有野心但不敢廢曹睿的原因,是因為他在曹睿繼位時還沒有資本,也就是資歷未夠,曹操留下的老臣甚多,這時謀反等於找死,他在等這些老臣一個個的死去,在等證據羽翼更加豐滿。


而司馬懿謀反的時候,朝中的老臣都死光了,就只剩下一個王凌,這個王凌跟司馬懿都是老戰友了,看著司馬懿謀反,他也無能為力。

司馬懿是在曹操身故三十年後謀反的,蜀漢是在諸葛亮死後二十九年滅亡的,都是那些老哥們、老革命走了後,氣數已盡,就必然要改朝換代了。


司馬懿幾十年處心積慮,苦心經營,終於如他所願,這都是曹睿在立嗣問題上犯的低級錯誤,讓司馬懿與曹爽作為曹芳的輔佐大臣,讓司馬懿做大做強,從而導致了魏國的覆滅。

另外,司馬懿命長,曹家的人普遍短命,司馬懿熬死了曹家幾代人,看來生命才是革命的本錢啊。





遺產君


曹家前三代:曹操、曹丕、曹叡都不是吃乾飯的主。所以司馬懿對於年幼的曹叡也是有許多忌憚的。

曹叡雖然在位的時候過度荒淫,導致身體虛弱,但不能埋沒他的智慧與才能。

年幼時,曹操就曾評價他的這位孫子“大業得汝子,可傳三代矣”。我想英明一世的曹操眼光一定不會差,既然他認為曹叡能夠傳承大業,必定有過人之處。

▲曹叡劇照

年幼時便博覽群書,《詩經》《春秋》《左傳》《史記》《漢書》等可以說研磨甚精。他的老師、儒學大家鄭稱評價他“才不遜自建、法不遜衛鞅”。

曹叡的才華,可以與他的祖父相睥睨。曹操的《觀滄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叡的《善哉行四解》“赫赫大魏;王師徂徵。冒暑討亂;振耀威靈。泛舟黃河;隨波潺湲。”

簡直異曲同工之妙,可見曹叡的雄心壯志與曹操一般。

文韜有了,武略曹叡也是不差的。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是曹叡給司馬懿做的軍事部署“避其鋒芒,扼守要道”,活活熬死了諸葛亮。之後,孫權向合肥駐軍,曹叡御駕親征,雖然還沒有到達前線東吳就撤退了,但也可以看出曹叡的膽識與勇氣。

▲曹叡御駕親征

所以,面對這樣一個集文才、謀略、勇氣於一身的君主,雖然年紀尚小,司馬懿也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曹氏宗親實力雄厚

曹休官至大司馬,曾奇襲蕪湖,火燒東吳連營千家;任徵東大將軍時,攻打徐陵,消滅吳軍上千人,後又斬殺吳將審德,聲名大噪。

曹真為大將軍,受封邵陵侯,是曹操的叔叔輩分。曾打敗西蜀、東吳,曹丕駕崩後為輔政大臣。力挫諸葛亮北伐,劍履上殿,入朝不拜。

曹爽是曹真之子,曹真死後世襲侯爵,官拜大將軍。

▲曹真、曹休、曹爽

所以在曹叡執政時期,魏國的兵權是分散在曹家自己人手中的,而且這幾位宗親都是人中豪傑。所以司馬懿不單單是懼怕曹叡,更懼怕的是曹叡身後的曹家集團。

司馬懿前期並無兵權,所任官職不過是文筆只職,直到後期才有領兵的機會。

司馬懿入仕的第一個職位是曹操授予的文學掾,這個職位史書中並沒有太多的解釋,但從字面意思上我們就能知道不過是提筆評書的文官。後來才華得到曹操賞識,提拔為太子中庶子,輔佐曹丕。


▲任文學猭時的司馬懿

曹丕繼位後,任命其為尚書(掌管文書奏章)、御史中丞(查貪汙、治理廉潔),之後又任侍中(皇帝侍從)。

所以在曹家前兩代人那裡,司馬懿從來沒有領過一兵一卒,工作只不過是寫寫畫畫的活。

曹丕逝世,令司馬懿、陳群、曹真、曹休輔政。這個時期,他才有機會接觸軍隊。雖然這時司馬懿被加封為大都督,但是他的起步太晚了,與軍隊的將領、士兵需要一個磨合的時間,而曹真曹休就不一樣了,他們可以說是馬背上長大的。

▲任大都督時的司馬懿

當時的軍隊中,大多數認可的還是曹真、曹休他們,對於司馬懿是不認的。如果這個時候司馬懿一聲令下,起兵造亂,恐怕還沒走出營帳就被生擒了。


司馬懿怕曹叡,同樣也害怕曹氏宗親和其直系的軍隊,這才是正解。

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感興趣,希望動動可愛的手評論點贊或關注下,不勝榮幸!

老衲法號是道濟


除了審時度勢善謀奇策,司馬懿最大的優勢是命長,享年73歲,把重要對手都熬死了。曹睿繼位時22歲,正值盛年,聰明能幹,他統治時期是魏王朝的全盛時期,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都在,司馬懿行事當然要謹小慎微。

但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駕崩了。魏明帝曹睿無子,養曹芳為子,封為齊王,後來繼位為曹魏第三代皇帝。曹芳繼位時年僅八歲,明帝遺命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曹爽是故大將軍曹真之子,父子受詔命輔佐幼主。司馬懿則是二次受命輔佐幼主。這一次和上一次的情況完全不同。明帝時期的輔政幾位顧命大臣還算相安無事,協同合作。而此次的受命輔政雖然是同受顧命以輔幼主,但是不久曹爽就奏請轉司馬懿為太傅,這是外示尊崇而實奪其權的地排擠司馬懿。

曹爽獨擅朝政而司馬懿後來索性就稱疾不與政事。

然而就在司馬懿被排擠出權力中心十年之後突然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嘉平元年春天,正月甲午,皇帝曹芳在大將軍曹爽的扈從下出城去拜謁父親魏明帝的高平陵。這一天的天象是“太白襲月”,即金星進入月亮,古人認為這是兵禍之象。就在曹爽隨從皇帝出城之後,稱疾的司馬懿忽然向被曹爽囚禁在永寧宮的郭太后奏請廢黜曹爽兄弟。

司馬懿以兒子司馬師為中護軍,屯兵在司馬門內列陣以待曹爽。除了司馬氏兄弟父子之外還有蔣濟、高柔、王觀三個人。蔣濟在曹操的時代就是丞相府的僚佐,曹魏的三朝元老,這時候也沒有什麼實權。高柔則出身陳留望族,父輩和汝南袁紹有親屬關係,高柔本人也沒有得到過曹操的信任,並未進入曹魏的政權核心。還有一個王觀,是東郡人,出身孤貧,在曹操的時代和司馬懿算是同事,只是仕途並不怎麼順利。

司馬懿關閉城門,佔據武庫,駐守洛水浮橋,令高柔代理曹爽的大將軍之職並以這個身份佔據了曹爽的軍營;又以王觀奪了曹爽兄弟曹羲之權。司馬懿在做好了一切準備之後,向少帝曹芳奏報曹爽的罪名,說他不遵先帝遺囑,獨自攬權,挑撥少帝和郭太后的關係,恐怕是有謀位之心。並表示已接管了權力,應該免去曹爽兄弟之職權,而且願意讓他們保留爵位,只要退職歸家。

在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之前,曹爽的表現遠遠不如司馬懿這麼冷靜鎮定,而是猶豫不決,手足無措。桓範勸曹爽把少帝帶到許都,以天子號令四方,待援兵來了便舉天下之力再對抗司馬懿。但是劣馬戀棧豆的曹爽瞻前顧後並沒有這樣的決斷,還夢想著太傅不會治他的罪,自己大不了就是不要官職沒有權力,做個富家翁也很好。

曹爽兄弟當時並不是只有束手待斃的份兒。實際上聽令於曹爽的中領軍別營以及洛陽典農治所都不遠,而到許都也路程很近,曹爽居然苦思半夜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耽擱了太多的時間最終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放下了手中的武器。結果當然不會像他想得那麼好。曹爽兄弟及他們的親信,都不能免於一死而被滅族。

反觀司馬懿,在這場高平陵之變中利用自己有限的實力達到了最大效果。和郭太后取得一致,這是使自己的行動合法化。以實際上並不多的兵力佔據了最重要的位置,洛水浮橋以及宮城的外門司馬門等。武庫尤其是威御之器所寶藏的重要地方,也被司馬懿所佔據。之前司馬懿已經以退讓顧命的態度,被曹爽排擠的事實贏得了廣泛的同情,這是司馬懿所獲得的情感支持。高平陵之變後有曹魏的老臣稱高柔為興漢扶劉的“周勃”,可見並不視此為亂。

高平陵之變是汝潁集團和譙沛集團的決戰。大演技派司馬懿忍讓蜇伏而後起,以挺而走險最終使汝潁集團取得了勝利。


沅汰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歷史愛好者,歡迎關注我,帶你去看不一樣的中國歷史!

司馬懿老謀深算,但為什麼會怕曹丕的兒子,魏明帝“曹睿(叡)”呢?其實仔細分析下來,司馬懿懼怕他也不是沒有道理!

曹睿(叡),字元仲,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長子,魏國的第二任皇帝,史稱魏明帝。黃初七年五月的時候,曹丕病重,便將曹睿立為太子,後在洛陽繼位。曹睿是一個比較有作為且有能力的皇帝,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的抵擋了吳國和蜀國的多次進攻,後來還進兵鮮卑、一舉將公孫淵給滅了。不僅如此,他還積極制定律法,即後來的《魏律》。

一個在軍事、政治、文化都很有作為的皇帝,司馬懿怎能不害怕呢?我們將其總結一下的話,可以得出以下兩點原因。

首先來說,曹睿是一個很有能力且很有心思的一個皇帝。從大的層面來看,曹睿積極發展國家的軍事。政治和文化領域,使得魏國在他的統治下,走向了頂峰狀態。所以史學家王仲犖先生對他的評價是:“曹叡統治時期,是魏王朝的全盛時期”。所以,司馬懿在面對這樣一個有心思,有能力的皇帝,自然要乖巧的多。

其次就是曹睿是一個主觀意識非常強的君主。在國家大事上面,他有著明確的判斷裡,不會隨著司馬懿的思想走。曹睿控制著軍權,還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只要司馬懿稍微有點小動作,那麼等待他的就是死亡。所以,筆者認為這才是司馬懿懼怕曹睿的根本原因。畢竟“伴君如伴虎”,只要你的君主是一個有著獨立思考且掌握著軍權的,那麼你就只能順從他。因為一切反抗都是徒勞的。

曹睿統治時期,他選賢舉能,任用忠良,輕徭薄稅,不僅取得了民心,還穩固了自己的江山,但因為後期他大興土木,驕奢淫逸,不僅給世人留下了負面印象,還讓魏國一點點的孱弱下去,也給後來司馬懿的成功創造了有利條件。

所以吳國大將陸遜曾這樣評價他說:“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

你們是怎樣評價曹睿這個人的呢?歡迎留言!


方圓文史


當時曹丕懷疑自己的妻子甄宓與曹植有染,又恰逢發現自己與甄宓所生的兒子手中有一塊和曹植一模一樣的胎記,愈發印證了自己的猜想,遂賜下毒酒,令下人送與甄宓。然而正當下人送酒之際,曹丕卻無意中從曹睿的貼身奴僕那裡得知曹睿手中的胎記是在玩耍中所留下的疤痕,並非胎記。曹丕悔恨不已,連忙跑去甄宓住所,可惜晚來一步,甄宓已喝下毒酒,已是花容暗淡,奄奄一息,兒子曹睿惶然失措,抱著母親嚎啕大哭。曹丕見狀,心中自責萬分,悔不當初,連忙跑去抱住甄宓,低頭認錯。而甄宓不愧為一代賢后,明知曹丕欲置己於死地,卻無半分惱怒,彌留之際只是如閒話家常一般教導曹睿要好好做人,然後卻是鄭重地告誡曹丕一定謹防司馬懿,其人有狼子野心,不可重用。說完,便香消太虛殿,魂歸九重天,一命嗚呼了。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雖然曹丕心中對於甄宓有著無限愧疚之情,卻並未將甄宓的臨終之言記之於心。反而是小小年紀的曹睿經歷了幼年喪母的悲痛,卻將司馬懿這個名字牢牢的,記在了心裡。

而後在曹睿執政之時,司馬懿一直沒有得到重用。並且曹睿從當年逃出曹府,甄宓的貼身侍女那裡得知甄宓當年被郭女王所陷害的真相,遂依侍女之言,開棺驗屍,發現母親甄宓口塞米糠,亂髮覆面。此正意為哪怕命喪黃泉,亦有口不能言,有面目而無能見人,使其不能訴說自己的冤屈。曹睿見狀,齜牙欲裂,沒想到自己的母親賢良一世,死狀竟如此悽慘。曹睿便秘密地將當時貴為太后的郭女王招至僻處,痛斥其過,並使甄宓婢女與之當面對質。郭女王機關算盡,遂不知善惡到頭終有報,當年一直被她所輕視的婢女竟然能隱忍十多年,直到今日才給予她致命的一擊,情知事情敗露的她無言以對,只能任憑憤怒的曹睿將其處死,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起名實在太難qwq


“驚堂木一響,有書君開講!”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有書君。今天我們要來討論一下司馬懿為什麼害怕曹睿?

其實如果單純從怕與不怕層面上來講,有書君倒是覺得司馬懿只怕過曹操一人。

在曹操掌控魏國的時候,司馬懿沒有什麼地位,只是充當一些文職小官。

直到公元219年,司馬懿向曹操進諫,把荊州的地方官員都換掉,曹操並沒有採納。

後來關羽進兵之時,荊州的官員都叛變到了蜀國;

關羽水淹七軍,曹操頓時慌了,準備遷都別處,司馬懿卻非常淡定,安撫曹操不需要遷都,只要離間蜀吳兩國之間的關係即可,曹操照計行事,最後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國所殺。

曹操通過此事,發現司馬懿不是一般二般戰士,打算利用他的過人才智來壯大魏國勢力。

但是又因為其生性多疑,認為司馬懿不僅只有聰明才幹,而且為人十分狡猾,賦有狼子野心,不得不防。所以對司馬懿始終不肯重用。

司馬懿那是何許人物,早就機警地察覺出曹操對自己的猜忌,所以使了一招“韜光養晦”之計,從表面上對曹魏政權盡其所能,對名利權位表現的異常淡泊,處處小心行事,不露聲色。

但是他越是如此,曹操越是起疑,因此在臨終之時告誡曹丕要多加提防司馬懿。

曹丕掌權之後,司馬懿馬上進諫曹丕自己稱帝,為的就是借曹家人之手將漢朝徹底滅掉,然後等待曹家沒落之時,自己家族取而代之。

可以說,雖然曹丕是司馬懿的學生,但是司馬懿在曹家三代領導人裡最沒瞧得起的應該就是曹丕,因為曹丕對權利和地位太過在乎,甚至不惜要殺掉自己的親兄弟。

只不過曹丕在位之時,太多曹操時代留下來的老將老臣輔佐,所以司馬懿根本沒有機會動搖曹魏政權,因此只能處處奉承,讓曹丕對自己越來越重視,賦予自己的權力也比曹操時期要大的多。

等到曹丕死後,曹睿繼位。司馬懿為什麼還會繼續害怕曹睿呢?這裡有書君有兩層理解:

一、曹睿才能不輸曹操,司馬懿不敢有反叛之心

曹睿雖然年紀輕輕就繼位做了皇帝,但是處事沉著冷靜,明識善斷,而且國家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並且和祖父曹操一樣對司馬懿有猜疑之心。

司馬懿此時仍然處於曹家“打工仔”地位,個人生死仍然還被曹家掌握著,所以根本不敢有反叛之心。

二、等待自己的勢力羽翼豐滿,隨時篡奪政權

司馬懿也可能對曹睿根本沒有任何恐懼,之所以選擇隱忍,可能是在等曹操時期存活的大臣們都慢慢死去,自己培養的羽翼勢力更加成熟。而在此時,諸葛亮也間接幫助了司馬懿,他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曹睿全全依靠司馬懿來對抗諸葛亮,所以奈何不了他什麼。

而司馬懿也知道這一點,因此也常常認慫避戰,任由諸葛亮折騰,主要還是為了保全自身。

可惜曹睿只活到36歲就英年早逝了,而他卻立了年僅8歲的曹芳為帝,讓曹爽和司馬懿來輔佐。

司馬懿好似一隻猛虎,飢渴到一定時候終於要爆發了。他先是詐病騙過了呆頭呆腦的曹爽,再趁機誅殺了他。從此以後,司馬家族徹底掌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

但是司馬昭在司馬懿去世之後並沒有急於推翻曹家政權,而是自封晉公,降了三國皇帝並依次封賞,於是後人便有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