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秦朝是死于仁慈,有的人说它是死于残暴呢?

慕容筱凡


秦朝在历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并开创了延续千年的君主制度。但同时,它短暂的命运也让后人很难去了解那个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能从后代儒生的记载中看见秦的残暴,可秦朝真的是那么残暴吗?随着阿房宫遗址、里耶秦简、云梦睡虎秦简的挖掘,却又让我们发现秦朝并没有后人所描述的那么残暴。

今天,我们便来看看与残暴相对的,另一个秦朝的模样。

秦始皇

秦始皇的一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应的敌人为:1、掌权前的嫪毐、吕不韦两个政治团体;2、掌权后的六国;3、统一六国后的民众问题。

一、嫪毐、吕不韦

对秦始皇而言,他出生在赵国,并且是在长平之战之后人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的赵国。他的父亲和吕不韦独自逃走,直到秦始皇九岁的时候,赵国为了和秦国换取和平,才把秦始皇送回了秦国,这是他第一次登上了秦国的领地。

至于秦始皇和母亲在赵国的经历,可以设想在秦朝刚刚坑杀了赵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又在邯郸之战中差点将其灭国之后,一位挂着秦朝王子身份又毫无威胁的孤儿寡母在群体环视中,会是怎样的生活状况,他的朋友大概只有当时同为质子的燕太子丹了。

吕不韦剧照

13岁登基的嬴政并没有获得权力,还要把吕不韦成为“仲父”。直到他22岁加冠掌权时,又多了一位“假父”嫪毐,而这位吃相更难看,竟然联合九卿在内的政府高官打算先发制人,杀死嬴政,他的母亲态度是站在嫪毐一边杀死自己儿子。对于造反这件事,历来是国家大事,可秦始皇的处理只是诛杀首恶,至于依附着的态度是“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馀家,家房陵”,所谓“鬼薪”是指为宗庙负责砍柴。

并且,对于嫪毐、吕不韦这样的违反罪,秦始皇的做法是“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

樊於期剧照

与对待不忠之人态度相反的是,从秦始皇在位起,对待忠臣的态度都非常宽容,像李信二十万秦军败于楚国,都没有对其进行军法处置。而唯一一位被仇视的还是败于李牧,然后背叛秦国逃往燕国的樊於期。

二、对六国的态度

秦朝统一时的秦国人口大约300万,而六国人口合在一起大约2000多万人口,对于一个刚刚统一的王朝而言,国仇家恨、财富分配、语言文化、王室后裔、人才等等都是巨大的挑战。秦朝的统治是没有前例可循,秦始皇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他的目的是“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驩欣奉教,尽知法式”。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秦始皇做出了五项措施:

1、对六国王室只要臣服者都保持容忍态度;

2、让熟悉帝国法令的士兵就地任职;

3、设立博士,招募六国人才参与议政(如扶苏的老师便是儒学大师);

4、承认六国百姓原本所拥有的土地,按照原本的份额,有主的依据归本人所有(使黔首自实田);

5、颁布法令,细致到“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秦始皇图画

从政策上来说,这些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只是秦朝和六国百姓的仇恨并不是那么容易消磨的,在没有长时间去消化超过自身近乎七倍的人口时,矛盾是很难消除的。各国文化不同,则语言不通、政令不达;钱币不同,则商贸阻塞、交易不便。

但六国的儒生自身也存在着极大问题,在分封制上、在封禅泰山上、在治理地方上,都采取了极为敷衍的态度。而这,也与嬴政设立博士想要帮助他治理六国的初衷严重违背。

为了让法治更加彻底“谪治狱吏不直及覆狱故、失者,筑长城及处南越地”,凡是知法犯法的官吏一律发配边境。

石像

三、民心难附

秦始皇的情况最适合的就是那句“治大国若烹小鲜”,可惜时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资治通鉴》公元前218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始皇,误中副车。始皇惊,求,弗得;令天下大索十日。

《史记》公元前216年: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值得讽刺的是,刚刚下达“使黔首自实田(六国百姓依据其本身原有的土地进行分配)”,换来的是米价从30、40几钱涨了近乎40倍,还很巧的遇到了“盗匪”。

万里长城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站在当代视角去看待,然后因为他人的意见左右自己的判断。其实,更多时候,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自己若是处于那个时代,又会是怎样一种感受,很多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其他六国的大臣,都没有被杀,只是把他们流放,只是让他们与自己的势力分开了,这是一大隐患,如果秦国一乱,这些人就会带头造反,虽然他们没有权利了,但他们的名号是在的,就比如刘备,他就是依靠一个名号起家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这就叫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秦朝为什么败的这么快,就是因为有这些人在捣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正道路、建长城、建秦直道、建阿房宫,建秦皇陵。除了建阿房宫,建秦皇陵外,其它都是利国利民的,而且都是发工资的(除了六国的罪臣)(赵高掌权后有没有发工资是未知,这应该也是为什么秦始皇在的时候没有人造反的原因之一。)

秦国被灭最大的原因还是赵高,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除掉胡亥想自己当皇帝(赵高也是姓赢的),那时朝廷中能与他抗衡的官员,已经少之又少,但团结就是力量,官员们都反对,他没有顺利的登上皇位,他把好好的秦朝弄得风雨飘摇...风一吹就倒了


超越爱影视


秦朝是一个统一的大国,是一个复杂的强国,它的灭亡都掺杂着各式各样的原因的,无论是仁慈也好,残暴也好,并不是单一而论的。我也冒昧的总结几点秦朝灭亡的原因?

1 大兴土木工程 国家超负荷运转!

2 苛法 秦朝依法治国 法令的严酷令人咂舌!

3《秦国郡县制》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秦国的灭亡!

《郡县制》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全国各地没有封王,没有亲王导致地方无兵权(中央集权 权利都在皇帝身上), 当地的郡守如同摆设,当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时候,地方无实力扑灭那一点星星之火,这一点小事还得请示二世皇帝胡亥,山高路远 信使从大泽乡到咸阳 打个来回(1500多公里) 再派兵去剿灭起义军(陈胜吴广部队。

4南征北战 开发岭南

5继承人问题 秦始皇没有立太子!使当时动荡的秦国雪上加霜!

6,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有志者领先起义,收得天下人心,导致大秦最后的灭亡。


百家品谈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我的看法是秦死于自己的爆政。

首先怎么说呢,秦始皇听从李斯建议执行法家思想,对于国内刑法太过于严苛。就像六国的儒士就说说朝政,就被秦始皇焚书坑儒,对于这样的爆政百姓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又比如说秦朝对于徭役更是严苛,不能准时到达咸阳着肯定是处以死刑,这样的爆政又有几人能承受。

所以天下群雄并起,开始了推翻暴秦的起义浪潮。


清空读史


我认为大秦帝国的确是死于仁慈,也的确是死于残暴。死于仁慈是因为大秦帝国并没有对六国残留的王公贵族赶尽杀绝,秦末大乱起初是农民揭竿而起,到后来就都是六国的余孽了,比如埋葬了大秦帝国的项羽,等秦末大乱把六国的余孽都消耗干净后,新生的大汉帝国也传承了几百年。而死于残暴也的确是因为大秦使用民力过度,刚刚统一,六国民众还没有归心,就这样役使民力,使得大秦摇摇欲坠。




未来3区科技


一个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理论不能解决统治矛盾,秦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后法家思想在秦国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这种思想在开创的过程中把国家变成一台战争机器,但是守成阶段秦国没有及时产生新的治国思想。

因此汉代初期才有道家思想,中期采用儒家思想,后世基本上遵循了以儒为体,以法为用的综合思想。

仁慈和残暴的说法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不懂政治,是历史上的近视眼。


上邪之约定


秦行法家,刑苛而繁且坐无辜人,天下疲鄙,怨怒于膺,势若滔滔,恰芒砀役卒困于大泽乡,聊无生计,不得不发,天下乃燎原。愚谓,无论儒法,在生民也,民不生时,国将不国,君将不君,虽儒法又何道哉?故高祖与民生养,无为而治,天下渐稠,黄老岂胜儒法耶?


明月86906


秦朝的灭亡在于传位失序,沙丘阴谋政变。秦始皇归天,赵高、李斯、胡亥矫诏,胡亥登上大位,做了二世皇帝。

若扶苏太子和蒙恬识破阴谋,能带兵回京,立斩赵高李斯,继承皇位,胡亥也坏不到那里去!……

扶苏天性仁和,爱护黎民,很得军心。按《六国论》的说法,大秦帝国不至于大乱,不会速亡。


手机用户61660323609l


纵观中国历史,还没发现有人说秦始皇仁慈的!两千多年来,都知道秦始皇是暴君,与仁慈豪不相干!


人心向善63


大秦帝国既死于对赵高的仁慈,也死于对人民的残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