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話裡有你不知道的謎團

蘇州話裡有你不知道的謎團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蘇州話很神奇,也很可愛,同時還充滿了無數謎團。哪怕是多少年的老蘇州也不敢打包票自己對吳語瞭如指掌。不信我們來看看,這幾個關於蘇州話的秘密大家到底瞭解多少。

蘇州話裡有你不知道的謎團


明朝的都城通用蘇州話


明朝創立之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按說南京通用的語言應該是淮揚話“啊要辣油”,但實際上明朝近三百年間都城裡一直通用的是蘇州話!

翻閱歷史資料,明萬曆時南京土著學者顧起元記載的部分文字,說是南京方言裡形容人長得瘦長叫做“苗條”,好看呢叫做“標緻”,形容一個人苛刻、難搞叫做“疙瘩”……這些顯然有蘇州方言的痕跡。

當時還流行許多蘇州腔調的諺語,比如說‘閒時勿燒香,忙時抱佛腳’;“熱灶一把,冷灶一把’;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子親眷’等等。


蘇州話裡有你不知道的謎團


那麼為什麼明代的首都南京會出現明顯的蘇州話痕跡呢?

其間重要的原因至少有兩條:

一來蘇州話柔糯、雅緻,說起來有派頭,很時髦;二來朱元璋認為京城乃首善之區,居民必須是全國最好的,所以前後多次將數十萬上等階層的蘇州人強行遷入南京,自然蘇州話也就一路帶了過去。


蘇州話裡有你不知道的謎團

▲明代畫家仇英的南都繁會圖


蘇州話為啥這麼軟?


當年連上海都沒來過的周杰倫御用詞人方文山在歌曲《上海一九四三》裡寫到“說著一口吳儂軟語的姑娘緩緩走過外灘”,可見吳語的軟糯是多麼著名了。

那麼吳方言的代表蘇州話究竟為什麼這麼軟呢?


蘇州話裡有你不知道的謎團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語言,有人說水土使然。也有人說不見得,山溫水軟的地方不只有蘇州,但人家說話都不如蘇州這般軟,原因在人身上,在發音方法上。

比如蘇州話聲調的類型就很特別,很多字的發音是曲折的,不像普通話裡就是單一的一聲。

“照、瘦、凍”(去聲)這幾個字的聲調用蘇州話念起來就是“照、瘦、凍”,很明顯你能感受到先降後升的曲折,聽起來自然比直降調的發音“軟”。


蘇州話裡有你不知道的謎團


多字組合時聲調變化就更多了,蘇州人念起來抑揚頓挫,就好像詩朗誦一樣。

比如“好人”“九勝巷”,都是先降後升,這些組合還有吐字輕重的分別,一般是前一個字重,後一個字輕,節奏感明顯,也強化了“軟”的音樂感。

在表達方式上,蘇州人也習慣“婉轉”,就連吵架也很斯文,“奈阿要討罵啊?”、“阿要請奈吃記耳光?”這種客氣的吵架方式真是世間罕見。


蘇州話裡有你不知道的謎團


多少蘇州話只會說不會寫?


蘇州話,平時大家都會用到,也說的很利索,就是偏偏不會寫。

Fiao(覅),意思是不要。讀起來是把“弗要”兩個字連讀;qiu(恘),形容人性格惡劣,不正經;yang(煬),形容火燒得很旺;on(齆),鼻子塞住的意思,普通話裡讀weng;kang(囥),蘇州話裡把東西藏起來,就叫做“囥”;m(渳),小口品,一般用在喝酒的時候;yang(烊),融化的意思。


蘇州話裡有你不知道的謎團


有些詞的來頭你知道嗎


蘇州話裡還有一些詞,經過一番尋根溯源,你會發現還大有來頭。

“來三”,是蘇州人常用的一句俗語。意思是行,可以。


蘇州話裡有你不知道的謎團


這“來三”一語,也有個出典。傳說,在明朝某個時期,朝廷腐敗,官場黑暗。有一年科舉考試,考官做了規定,凡進入考場後,每人需繳白銀三百兩,否則退出考場。有個考生進入考場,坐在“來”字三號,監考官走到考生身邊,戲謔地說:

“你坐在來字三號,正巧啊,來三百兩吧。”考生急忙付出白銀三百兩,發榜之日,果然高中。此後形成慣例,凡舉行考試,考生進場後先付考費白銀三百兩。之後縮成了“來三”兩個字,成為一句隱語,意思是來三百兩白銀。

蘇州話裡有你不知道的謎團


蘇州話裡還有一個問題也很奇怪,沒有“喝”這個詞,什麼都叫吃,固體的東西叫吃,吃飯、吃麵包、吃肉,液體的東西也叫吃,吃茶、吃粥、吃湯,連氣體都叫吃,吃西北風,吃香菸,真是很稀奇。

這些蘇州話的秘密你都瞭解了嗎?你還知道蘇州話裡有哪些神奇的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