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为什么会烹煮齐哀公?

史小二记


公元前868年,西周第九位天子周夷王(姬燮)将姜子牙玄孙、齐国第五位国君齐哀公(吕不辰)烹杀之,通俗地讲,就是活活煮死。

烹杀,在周朝其实是一种礼刑,但更是一种酷刑。这种刑罚主要是为有身份的贵族而定制的,一般人根本无法“享用”。礼在何处呢?根据周礼的规定,有身份的人出死后应保存全尸,不能流血,于是烹杀之刑诞生。

齐哀公被烹杀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大锅中盛满清水,然后将人投入锅中开始旺火加热,罪人并不会立刻死亡,而是被温度逐渐升高的沸水烫死,其惨状可想而知。齐哀公就是这样被周夷王杀掉的,项羽当年也差点把刘邦的父亲烹杀。

话说回来,这周夷王到底与齐哀公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以至于齐哀公要被烹杀?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齐国日益壮大,引起其它诸侯国的嫉恨,于是献谗言给周夷王,周夷王一怒之下的“杰作”,目的是以儆效尤。

周夷王烹杀齐哀公的前因后果

自从渭水河畔相遇之后,姜子牙就成为了周文王的得力助手。周文王死后,姜子牙辅助周武王将商纣王逼入了朝歌鹿台的大火之中,建立了周王朝。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等人作为开国功臣被分封到各地成为诸侯。

姜子牙在分封地建立了齐国,其女儿邑姜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妃,与武王育有二子,长子就是周成王,次子为唐叔虞。因此,姜子牙不但是周朝重臣,而且还是周成王外公,也算是皇亲国戚。

与齐国相邻的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从封地的大小便可看出外臣与宗室的区别,齐国始封地方圆不足百里,而鲁国足足有方圆三百里的国土。姜子牙在封地实行霸道武政,齐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纣王儿子武庚煽动其它东夷部落叛乱,周公授权姜子牙:各诸侯国有不服周朝的,皆可征讨。最终周公安心的征讨武庚,并获得胜利。在此征讨期间,姜子牙的齐国领土迅速扩大,他还将孙子姜隐封在了鄣国。

公元前1017年,139岁的姜子牙去世,其长子齐丁公继位。此时的齐国扩张步伐逐渐减缓,因为周围皆是姬姓宗室的诸侯国,这个雷池是万万不能越的。除了鲁国外,还有周武王弟弟康叔封的卫国,姜姓的纪国,及后来周厉王之子郑桓公的郑国等。

姜子牙的子孙大概用了百年的时间,基本占领了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的大片领土,几乎是大半个山东半岛。齐国三面环海,只能朝西面扩张。到了姜子牙玄孙齐哀公吕不辰时,齐国兵戎整肃,成为与鲁、晋、燕等国平齐的诸侯。

齐国的发展壮大,让周围的临近诸侯如坐针毡。齐国的近邻鲁国、郑国、卫国纷纷怂恿纪国向周夷王告状,纪国位于齐国东边,也不算一个小诸侯。但与鲁国、郑国、卫国相比,显然身份太低,这三国皆为周室宗亲的封地,在周天子跟前说话很有分量。

但纪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发展,只能处在众强之间委曲求全,而灭掉纪国是齐国扩张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情况下,纪国在鲁国、郑国、魏国的支持下,向周夷王告状,告齐国不遵周礼,四处向近邻兵戈相见,威胁到周天子和宗室的统治。

最致命的一击是说齐哀公根本没有把周夷王放在眼里,处处藐视周夷王的威严。在众诸侯的怂恿之下,周夷王决定好好惩治一下齐哀公,给其他的诸侯点颜色看看。于是,周夷王于公元前868年,将齐哀公吕不辰约到周朝都城镐京,活活煮死。

在周朝长达八百年的历史中,齐哀公吕不辰是唯一一个被周天子烹杀了的诸侯国君。周夷王为了扭转周朝的颓势与遏制齐国的发展,还是下了狠手的。鲁、郑、卫、纪四国由此与齐国结下深仇大恨,齐哀公死后,齐国内斗了近百年。

公元前691年,纪国分裂。纪侯之弟纪季投降齐国,做齐国的附庸。公元前690年,齐国军队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将剩下的国土交给纪季,出国逃亡,纪国灭亡。纪国的纪候为自己的谗言,付出了灭国的代价。


野史也是史


周天子为什么会烹煮齐哀公,史书上的记载是: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史记·齐太公世家》)。也就是说齐哀公被周天子诛杀的直接原因是纪侯在天子面前说了不少齐哀公的坏话,周天了一生气就将齐哀公给烹杀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看到周天了杀齐哀公的原因是齐国越来越强大了,威胁到了周天子的权威。

齐国是周朝建立后成立的第一批诸侯国,第一任国君是赫赫有名的姜子牙姜太公,而齐哀公是齐国的第五任国君了。周公旦制订了一系列的礼乐制度,就是要各诸侯国各安天命,做好自己拱卫周王室的本分就行了。不过姜太公表明上尊周礼,实际上却在推行霸道,在其它诸侯国老老实实做臣子时,齐国却在不断的扩张。

姜太公做了一件事,可以表明他治齐得力,绝对不是温文尔雅的说教,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灭了商朝后,姜太公并没有留在中央,而是车不停轴的跑到自己封地搞建设,名为协助王室击灭商朝余孽。当时山东有名士华士,他公然说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岂不乐哉?姜太公三次派人召华士出山效力,华士不允,姜太公安排人将华士杀死。并明告万民,不服号令者死,从召令者生,由于齐国大治。

周公旦听闻姜太公要杀名士华士,专门下命不要杀,结果周王室的命令还没有传到,华士就死于姜太公的屠刀之下。姬旦质疑姜太公,杀贤人而治国为之奈何?姜太公的解释是国家需要顺民,人人如华士这样自由自在,不服国家管理,那么我作为国君统治谁去?杀一个华士,则人民都不会学华士 ,听我号令,我才能令行禁止,才能国家昌盛。齐国在姜太公的治理下,先后吞并了山东省的许多商朝诸侯国,到第五代齐哀公时,周围只剩周朝册封的诸侯国了。

齐哀公就是因为侵占了姬姓诸侯国以及先贤前圣诸侯的领地,故遭到纪侯的弹劾,最终周天子召他到镐京,趁机将他烹杀,以示各诸侯务必各安本份,不要想着扩张。其实齐哀公如果不去周王室都城,也不至于被烹杀;楚国国君灭国无数,他就从不去朝拜天子,等周天子昭五来征伐他,战而可胜,还设计将周天子沉入江中淹死,可谓明智之举。周昭王的儿子周夷王接受父亲的教训,他就没有亲征齐国,而是把齐哀侯召到都城来,再处死。后来齐国强盛了,纪被灭,鲁国也被蚕食,齐恒公代天子行政令,也算是为齐哀公报仇了。


大秦铁鹰剑士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周天子把齐哀公煮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史记》上并没有具体说是什么原因,只说纪国的纪炀侯向周天子嚼耳根说坏话,然后齐哀公就被煮了。到底纪侯说了什么,没人知道。但我认为,周天子要杀齐哀公绝对不会是因为纪国的挑拨,而是周天子心中早就有了杀机,然后借纪炀侯的这阵耳风顺势杀了齐哀公。

周天子与齐哀公有仇

西周到了周昭王的时候已经是“王道微缺”,周穆王即位后“王道衰微”,而到了周夷王时期则是“诸侯或不朝,相伐”。由此可见,周夷王时期不来朝拜的诸侯相当多,并非只有齐哀公一人,为什么周夷王要拿他开刀呢?有人说齐国威胁到周朝天下,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先来看下方的地图。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齐国的封地相当偏僻,离镐京也很远,虽然齐国一直在扩充地盘,但是齐国的征伐之权其实是有限制的,“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这就是周成王赐给齐国征伐之权时的要求,从地图上看,齐国也没有越权。所以周夷王时期,如果说齐国会威胁到周王室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周夷王杀齐哀公,并非他不来朝拜,也不是齐哀公要造反,而是周夷王与齐哀公有仇,或者说与齐国有仇!是什么仇呢?我们不妨看一下周夷王的上一任天子——周孝王!

周孝王是周夷王的叔公,周夷王的父亲周懿王死后本应把皇位传给周夷王的,但是周孝王却抢了他的天子这位。西周是“嫡长继承制”,周孝王也是整个西周唯一打破这个制度的人,是什么原因要抢侄孙的天子之位,《史记》中没有交待,只是短短几个字“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

虽然史料上没有说周孝王因为什么原因要夺位,但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周孝王想做天子,必须要得到众诸侯的支持,否则他就成不了事。在诸侯国中,齐国实力很强,因此齐国说话也很有分量,而从周孝王成为天子的结果来看,齐国在当时肯定是支持周孝王的。

后来周孝王去世,周夷王登基,他心里憋屈啊!本来父亲去世自己就应该是天子,偏偏这时候杀出一位叔公来,所以他要发泄心中的怒火!当年支持周孝王的诸侯中,姬姓诸侯他是不敢碰的,因为是同宗,而齐国是外姓诸侯,自然就把怨气都撒到齐国身上了。

齐哀公被煮了,扔进大鼎里煮了。有人说齐哀公是被油炸,不是水煮,在这里我澄清一下,西周时期食用油非常珍贵,用油炸人不太现实,所以应该是被水煮。大家觉得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水煮汗青


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短短的一句话,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国家的灭亡。其实一个国家灭亡,压根儿就没必要写这么多字啊!《春秋》可是惜字如金的,为什么一定要说纪侯大去其国呢?完全可以写个:纪亡。

看来,就连春秋大义的作者,也认为纪侯是该杀,就算灭国了也毫不心疼。说起齐灭纪,就要说几百年前的一桩公案。

话说周夷王三年,纪侯非常不厚道的去周天子那里,把齐哀公告了密,结果周天子大怒,下令发兵捉拿齐哀公。捉住齐哀公之后,周天子更是下令将之烹杀,也就是丢锅里活活煮死。

这是多大仇多大恨呐!史书上关于这件事,并无详细记载,那么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一下,为什么周天子会选择烹杀齐哀公?

杀死一个人的方法有很多,砍头腰斩下毒都是简单有效的方法,一旦用上烹杀,那就一定是罪大恶极的!齐哀公乃是姜子牙的后人,按理说功臣之后应该给个免死金牌的。事实上,历任周天子对齐国也是非常尊敬,齐哀公犯了什么事,能让天子如此动怒?

除了谋反,我想不到其他原因了。也就是说,纪侯很有可能诬告齐哀公谋反!彼时的周天子虽然还有天下共主的地位,可是依然江河日下,诸多诸侯国已经很难调遣。周夷王对这种情况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他怎能不急?

恰好此时纪侯把齐哀公给告了,周天子觉得这是个立威的好机会,于是当着众人的面,将齐哀公给烹杀。烹杀齐哀公还不过瘾,在之后的里面,更是直接插手齐国内政。

2009年,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一件青铜器,名叫引簋。上面的铭文很有意思:引,余既命女更乃祖,冢司齐师。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小引子,周天子我认命你继承你祖宗的荣光,统领齐国的军队。这件任命状的背景,就是发生在烹杀齐哀公之后,可见此事对于齐国影响之大。

齐哀公死后,齐国和纪国算是结下了梁子。终于在两百年后,齐国出兵灭掉了纪国,大仇得报。可是,齐国为什么能憋200多年呢?这特么也太能忍了吧!事实上,齐哀公死后,齐国陷入动荡,根本无力与纪国对抗,憋了200年的大招,只图一击制敌。

对于齐国灭掉纪国这件事,汉武帝给了非常高的评价: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换句话说,汉武帝为齐灭纪这件事点了十个赞。


祗树


问题提的很好。易经记载了一句爻辞,很令人费解,今本易经说的是血去惕出,帛本易经记载的是血去汤出。不论是惕出还是汤出,都不影响“血去”。血去是个啥事?据我目测,血去是咱们农村老年人念叨的事情,例如不亲了,出五服了,血缘关系远了,等等诸如此类的,关系到宗法观念方面的话语。既然这样,那么就出现彼此之间进行征伐的事情,翻翻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大事就知道了,居然有人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大事就两件,祀与戎。这分明是智障,对优秀的血缘文化(天下一家亲)的诅咒。扯远了,回到血去。说完了血去,还得说结果。汤出是杀伐之事。惕出是警戒之备。无论是惕出还是汤出,均不能摆脱战事。那么,没有硝烟的战火是什么样的火呢?是焚烧锅炉的火。商纣王自焚谢天是一种炉火,周夷王煮杀齐哀公谢帝是一种炉火,后世还有几处炉火几乎达到了纯青。汤出必有毙命之人,惕出必有杀伐迁国之虞。大哉,易经。小哉,春秋。


兆昌416


周朝历史没太多了解,试着答一下吧。


齐哀公是齐国第5代国君,东汉学者宋忠评价他“哀公荒淫田游,国史作还诗以刺之也。”不太像个好东西。

周夷王是西周第9代国王,也是个历史记录不多的人,在位16年。第3年干了烹齐哀公这件事情。那时西周已经开始衰落,但对各个诸侯国还是有影响力的。

周夷王的曾祖父就是那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周穆王,统一四夷,西征昆仑,是一代雄主。但穆王之后周王朝开始由盛转衰,不少诸侯不来朝贡,互相之间采用战争方式解决纠纷,周天子的地位逐渐降低。

周夷王估计是想恢复祖先的荣誉,于是就拿齐哀公立威,在都城召集各路诸侯,当面把齐哀公给活烹了。

之前是纪国国君给周夷王打的小报告,纪国就彻底把齐国得罪了,百年之后,齐国齐襄公灭了纪国,报了大仇,也留下了“九世之仇”的典故。


齐哀公的后代应该不受影响。周夷王烹了齐哀公之后,立他的弟弟姜静为齐国国君,是齐胡公。之后哀公的同母弟弟姜山杀了胡公自立为国君,是齐献公。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