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歲喪父,丈夫被槍決,67歲蒙冤入獄,坎坷一生仍活出女性風采

01

她4歲喪父,丈夫被槍決,67歲蒙冤入獄,坎坷一生仍活出女性風采

1931年2月,丁玲與母親餘曼貞,兒子蔣祖林合影於湖南常德。

一九零四年十月十二日,丁玲出生於湖南省常德縣的外婆家。

四歲那年,父親病逝,對年幼的丁玲來說,父親是一段模糊的記憶。在她的人生中,雖然有父親的痕跡,卻從來沒有父親的愛。是啊,父親的逝世,是她不幸的開始。

父親病逝後,母親餘曼貞剛好年滿三十歲,肚子裡還懷有一個遺腹子,也就是丁玲早夭的弟弟。家裡沒有男人的支撐,生活沒有來源,親戚朋友更不施以援手,彷彿個個等著看她們孤兒寡母的笑話。

此時,生活於他們而言,是絕望的,卻壓不垮充滿鬥志的餘曼貞。丁玲的母親,是個堅強的女人,更是一個在二十世紀初少見的思想開放的女人。她聽聞三舅在家鄉要辦小學,毅然帶著兩個孩子,回到家鄉,創辦小學,自任校長。

而那些族裡的親友呢,則在背地裡嘲笑她,說她壞話,說什麼丈夫死了,當寡婦的女人,怎麼會出來拋頭露面。可是,他們怎麼不想想,如若不是這樣堅強的活著,誰管丁玲一家的死活。

餘曼貞了不起的地方就在這裡。她不管那些人怎麼說,還改掉了名字,取名蔣勝眉,字幕唐。不僅發奮讀書教書,還廣結女友,她們的心願是,男女平等,用教育救國。

這麼一個偉大的想法,出自餘曼貞之口,可見丁玲的母親,多麼與眾不同。

而後丁玲到上海闖天下,也是在母親強力支持下,還因此掙脫了包辦婚姻的束縛。

丁玲性格中的敢說、敢闖、敢於接受新事物,鄙視舊事物,完全受到母親的影響。

有這樣的母親,怎麼可能沒有如今的丁玲呢。

彼時,六歲的丁玲還不知道未來發生的事情,她只知道,她為母親驕傲。母親於她而言,是神一樣存在的人物,值得尊敬,值得驕傲,是自己的偶像。

從六歲開始,一路跟隨母親的足跡。母親考入哪所學校,她就進入哪所學校讀書。

命運這雙魔手,依舊不放棄他們孤兒寡母。弟弟“宗大”的早夭,讓餘曼貞痛不欲生。在丁玲之前,早已有一個孩子夭折,現如今,好不容易長這麼大的孩子,竟然也夭折了,留下母女兩人相依為命。

好在丁玲乖巧,讀書成績好,不需要母親餘曼貞的操心。母女兩人的生活,還算過得去。

一九二二年,這是丁玲生命中具有轉折性的一年。

丁玲準備去上海平民女校讀書,然而,這個想法,卻並不被認同,還在家裡掀起腥風血雨。

她在年幼時,與三舅家的兒子,因外祖母的一句話,而被定下“終身”。現在呢,三舅看到她要去大城市讀書,於是,讓她在半年後與表哥結婚。丁玲不同意,但在母親的支持下,她最終擺脫了這場可笑的包辦婚姻。

雖然沒有拿到學校的畢業證書,卻拿到了人生的自由憑證。

丁玲不會想到,從此時起,她會踏上一條通往革命的道路,更不會想到,她的一生,會有這麼多的緣分。

不知,這是幸呢,還是不幸呢。

02

她4歲喪父,丈夫被槍決,67歲蒙冤入獄,坎坷一生仍活出女性風采

丁玲與胡也頻

一九二二年二月底,丁玲跟隨好友王劍虹到上海後,進上海平民女校讀書。同年,她們倆結識了另一好友,瞿秋白。在他和施存統的鼓動下,丁玲和王劍虹輾轉到上海大學念中文系。

一來二去,瞿秋白和丁玲她們也熟悉了。於是,擦出了一段愛情火花。你們肯定認為與丁玲,對不對?其實不是的,是瞿秋白與王劍虹的愛情,可惜是個悲劇故事。

在丁玲的牽線下,兩人於一九二四年一月結婚。不幸的是,王劍虹在同年七月去世,因為有肺結核,在那個年代,難以治癒。可笑的是,瞿秋白竟然在她去世不到四個月,竟然再娶。而對方本來是個有夫之婦,在其離婚後,兩人結合。

這樣的事情,在丁玲聽來,簡直就是個侮辱,是對好友王劍虹的侮辱。雖然,在很多年後,丁玲理解了瞿秋白,然而,這件事,無論誰聽來,都是個笑話,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事後,傷心的丁玲離開了上海,登上去往北京的車,開啟了人生第一段愛情。

丁玲到北京,是報考藝術學校的,怎奈,沒有被錄取,只好搬到西城通豐公寓住下。恰好,胡也頻也住在這一公寓。因為丁玲的室友與胡也頻的朋友在談戀愛,自然而來,兩人也就熟悉。

通過胡也頻,丁玲認識了沈從文,那個前半生與她相交勝好,後半生卻因一部傳記,而撕破臉的男人。

胡也頻大丁玲一歲,是個詩人,對丁玲可謂一往情深。他表達愛意的方式非常特別,說他是個“撩妹”高手,一點也不會錯。

得知丁玲的弟弟逝世,於是,打算藉此上位,向丁玲獻上一盒黃玫瑰,還附贈一張紙條:你一個新的弟弟獻上。沉浸在好友愛情悲劇中,丁玲壓根沒有想也沒有想過戀愛,就這麼,拒絕了。

在今天看來,是不是有點可惜啊。有人送黃玫瑰,這麼浪漫的事,偏偏丁玲對此不領情。受不了胡也頻的猛烈追求,逃到了家裡。後來,胡也頻借錢追丁玲的事,被廣泛流傳,就是這麼來的。

一九二五年秋,與丁玲結婚,育有一子,蔣祖林。

六年,只有六年,胡也頻於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因叛徒出賣而被槍決。

槍決不僅帶走了年少的胡也頻,更帶走了丁玲最初的愛。

胡也頻走的日子,丁玲過得很艱難,幸有沈從文不離不棄的幫助,丁玲才得以支撐下去。

03

她4歲喪父,丈夫被槍決,67歲蒙冤入獄,坎坷一生仍活出女性風采

馮雪峰

說完胡也頻,還要說道一個緋聞男主角,那就是馮雪峰。

他是丁玲的日語老師,有妻兒,兩人相識於一九二七年。

剛見到馮雪峰時,丁玲是失望的,在她眼裡,馮雪峰長得醜,看著還是個鄉下人。可隨著不斷深入的交往,丁玲和馮雪峰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此時,兩人萌生情愫。

不久後,胡也頻也知道了。丁玲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

當丁玲提出也三人一起住時,那兩個男人,竟然還答應了,在西湖邊住過一段時間。後來,胡也頻受不了了,跑到上海的沈從文家裡。沈從文還教他夫妻相處之道。

這個場景,想想就好笑。兩個大男人在一起商量,怎麼把妻子的心抓住。想來,胡也頻愛丁玲,愛慘了吧。

第二天,胡也頻又跑到杭州,和丁玲和好如初,而馮雪峰也就離開上海了。

至此,這麼一段,額,叫做婚外情吧,也就畫上了句號。

那麼,丁玲是怎麼看待這兩個男人的呢?

從我的心上,在過去的歷史中,我真正地只追過一個男人,只有這個男人燃燒過我的心,使我起過一些狂熾的慾念。

這是她說馮雪峰的,看來,馮雪峰是她主動追求的男人。胡也頻呢?

我不否認,我是愛他的。不過我們開始,那時我們真太小,我們像一切小孩般好像用愛情做遊戲,我們造作出一些苦惱,我們非常高興地玩在一起了。我們什麼也不怕,也不想,我們日裡牽著手一塊玩,夜裡抱著一塊睡。我們常常在笑裡,我們另外有一個天地。我們不想一切俗事,我們真像是神話中的孩子們過了一陣。

丁玲與胡也頻的六年婚姻裡,除了幸福,還是幸福。

05

她4歲喪父,丈夫被槍決,67歲蒙冤入獄,坎坷一生仍活出女性風采

魯迅一家與馮雪峰一家合影,左一為馮雪峰。

胡也頻去世後的一天,馮雪峰帶著一個人,來到丁玲的家中。原來是一位採訪左聯五烈士的外國女記者史沫特萊,胡也頻正是其中一位。

可是啊,史沫特萊不會中文,丁玲不會英語,這可怎麼辦呢?

於是,需要一個翻譯。而此時,史沫特萊有個固定的翻譯,那就是馮達。

丁玲與馮達的一段情,是她這輩子都不想記起,更不想寫的。如若不是陳明和鄧穎超催促她,把這段情和當年被軟禁的事寫出來,我想,我們不會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

就這麼,兩人認識了。

本來因公事相識,後來因私事相交,再後來,到了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兩人同居,結婚。

馮達比丁玲小兩歲,是一段姐弟戀。在婚後,日子過得很平淡,丁玲是這樣說的:

用一種平穩的生活態度來幫助我。他沒有熱,也沒有光,也不吸引我,但他不嚇唬我,不驚動我。

怎麼說呢,雖然馮達小一點,可是他愛丁玲,敬重丁玲,在生活中事無鉅細地照顧丁玲,給了丁玲一段幸福平靜的日子。

要是丁玲餓了,他會買菜煮飯;要是丁玲在寫文章,他不打擾,看看就走。

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如此幸福地過了三年。

時間來到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四日,這天發生了什麼事呢?

原來,這天,丁玲和馮達雙雙被國民黨逮捕,甚至軟禁三年,才放出來。

沒多久,兩人和平分手。從此,丁玲再不願提起馮達。

據說事情是這樣的。

那天,馮達去看兩個通訊員。殊不知,有人早已守株待兔等他。就這麼,他被國民黨抓到了。本想著,只要拖過十二點,丁玲離開家裡,那麼,即使把地址告訴敵人,也沒有關係。

陰錯陽差。此時,丁玲竟還在家裡,只因有人來訪,拖住了她。

於是,夫妻兩人雙雙入獄。

丁玲因此而恨上了馮達,認為,如果不是他的告密,她怎麼可能被抓,怎麼可能給組織帶來這麼大的災難呢。

在困境中,只能依靠的人,只有馮達。為了活下去,為了抓住最後的求生的機會,他們同床共枕三年,一九三四年十月三日,女兒蔣祖慧出生。

看到女兒的降生,馮達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我們無從得知。只知道,女兒交給丁玲撫養,沒有父愛,丁玲越發疼她,恨不得時時刻刻待在她身邊,照顧她。

而丁玲對於這段回憶,這樣說道:

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

儘管知道這並非明智之舉,但丁玲分得清,事有輕重緩急。

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事,什麼樣的事,對自己來說,又是有利的。

在她被關的這三年裡,有人認為她叛變了,有人認為她死了。

沈從文就是後者。於是為她寫了一本《丁玲傳》。當她出來後,勃然大怒。

個人隱私被公諸於眾,誰都會生氣。她覺得沈從文在生活上歪曲了胡也頻和她的故事。

可惜,一段這麼多年的友情,還是葬送了。

05

她4歲喪父,丈夫被槍決,67歲蒙冤入獄,坎坷一生仍活出女性風采

一九三六年,丁玲被中共地下黨營救出來。兩個孩子,送到湖南,交給母親餘曼貞撫養。

此後,她的生活開啟新的篇章,不再有馮達,更不再有其他亂七八糟的事。

06

她4歲喪父,丈夫被槍決,67歲蒙冤入獄,坎坷一生仍活出女性風采

陳明和丁玲

終於要說到陳明瞭,他等得太久了。

陳明和丁玲結婚時,一個二十五歲,正值青春年華,一個三十九歲,邁入四十不惑。

有人奇怪了,兩人怎麼會在一起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丁玲和陳明第一次相遇。

那時,高爾基逝世,延安開展高爾基逝世的追悼會。陳明在表演《母親》的獨幕劇,飾演兒子巴威爾。丁玲在臺下,看著這幕劇的展開。兩人眼神交匯間,也不知為什麼,就這樣有了火花。

在你的眼中,我看到了自己;在我的眼中,滿滿都是你。

於是,一場相差十三年的姐弟戀拉開了帷幕。

他們在西戰團裡,朝夕相處,日久深情。

陳明鞋子壞了,丁玲買新鞋;房東送來的花生和紅棗,總有陳明的一份;時不時再送一些牛奶啊,雞蛋什麼的。

這下,坡裡的人全知道,丁玲追陳明的事。

而陳明的態度又是什麼呢?他知道丁玲很關心他,生活上也很照顧他,雖然兩人有種曖昧的情愫在,可是,他只當她是姐姐。其他什麼也沒有多想。直到有天,他們挑明的關係。

在一個小飯館裡,他們坐在炕上,邊吃邊說。陳明說,丁玲該有個老伴了,陪著她。丁玲反問,他們兩個行不行。這時,陳明嚇了一跳,我把你當姐姐,你竟然把我當戀人。他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於是逃了。

兩人年齡、經歷、成長環境、甚至所走的道路,相差太多太多,陳明無法保證,更有些擔心,兩人是否能最終走到一起。而且,這份愛太沉重,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一九四零年秋,和席平結婚了。

席平是個偉大的女人。明知這種情況,還和陳明結婚,甚至容許陳明的心裡,有丁玲的存在。陳明努力地做個好丈夫,戴著面具,終日心事重重。丁玲得知後,過得很痛苦。因為一開始,陳明結婚瞞著丁玲的。

不久,席萍懷孕了。

這段三角愛情,始終需要一人的成全。席平,就是那個人。

剛做母親不久,席萍和陳明離婚。後來到延安醫院當化驗員,與同事陳經鎮結婚,後到廣州生活,這已是後話。

一九四二年二月,苦戀五年的戀人,終於走到一起。

明知對方就是命定的人,偏偏不信,還要出什麼么蛾子。我不知道席萍是以怎樣的心態退出的。其實,這和她本來沒有什麼關係,偏偏陳明還要拉上她,真心沒必要。陳明還說,席萍還年輕,可以找到幸福。

看到這裡,我很想說,陳明,在這點上,就是個渣男。明知道結果會這樣,幹嘛不和丁玲結婚呢。什麼愛太沉重了,全是藉口,無非不想承擔而已。既然不想承擔,招惹席萍做什麼。無論後人怎麼說,我始終不喜歡。就像不喜歡徐志摩是一樣的。

好在,席萍是幸福的。

07

她4歲喪父,丈夫被槍決,67歲蒙冤入獄,坎坷一生仍活出女性風采

晚年,丁玲與丈夫陳明和女兒蔣祖慧在家中。

這兩個人的結合,也實在有趣。沒有舉行婚禮,沒有請人吃飯,只在街頭手拉手散步,周遭瀰漫的全是幸福的氣息。

他們根本不管其他人怎麼說,只知道對彼此的心,真心實意,就足夠了。

婚後,更沒有要孩子,怕耽誤雙方的工作。

幸福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

一九五五年,丁玲被錯打成”丁玲、陳企霞反黨集團“的頭目;又趕上一九五七年“反右”的風波,被打成右派,解除職務,開除黨籍;最後是一九五八年,和陳明被下放到北大荒,一待就是八年;寶泉嶺農場五年;後,又被關押在北京秦城監獄五年;出獄後,被遣送至老頂山嶂頭村四年。

到北京後,已然是一九七九年,此時,耄耋老人,七十五歲。

最好的二十一年,因為一場浩劫,就這樣葬送了。

何止是她啊,還有好多文人,比如冰心。

哎,傷心事,不提也罷。

丁玲,在這樣的困境下,依舊復出文壇和政壇,始終堅持著。

這麼多年,丈夫不離不棄,始終陪伴在旁,他們的愛情因為困境而歷久彌新。

08

她4歲喪父,丈夫被槍決,67歲蒙冤入獄,坎坷一生仍活出女性風采

丁玲,1983年4月攝於巴黎

復出後的丁玲,生活變得越發忙碌,要見中外朋友,去北大荒見鄉親父老,參加各式各樣的會議,甚至還要出訪美國、加拿大等地,更要拿起筆來,寫文章。

她開始寫回憶錄,這好像是大多數作家,在晚年時會做的事情。自己記錄自己的事情,強過讓別人來評論自己的事情。

真的,時間對她太殘忍,這樣的歲月,竟然只過了七年。

七年,如此短暫,能做些什麼呢?

丁玲卻出版了八本書,她晚年所寫的作品,超越早期,如此不易。

臨終之際,她對愛人陳明說:

你再親親我。我是愛你的,我只擔心你,你太苦了。

一句撒嬌的話,好甜,卻讓人忍不住流下眼淚。

生命的最後,她還想著丈夫,還想著愛情,這一份來之不易的愛情。

這句話,在陳明的心頭,足足待了二十年,怎樣的魔力啊。

一九八六年三月四日上午,丁玲因病辭世。

大起大落,榮辱共存,飽經滄桑,幸得有你,走完一生,足矣。

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一日,丁玲的骨灰終於安放在湖南常德的丁玲公園。

一百多年了,丁玲回家了。

10

她4歲喪父,丈夫被槍決,67歲蒙冤入獄,坎坷一生仍活出女性風采

1981年,陳明和丁玲遊加拿大尼亞加拉瀑布

她的一生,除了滄桑,就是幸福。

年輕時,胡也頻的陪伴;中年時,得終身伴侶,陳明的與子偕老。

如若沒有那些不幸的經歷,想來丁玲還算幸福。

然而,卻成就不了如今的丁玲。

說實話,用不幸來成就一個人,是多麼大的殘忍。

丁玲做到了。即使不幸,她還是挺過來了。就算有再多的苦難,也不能打垮她。

快說完了,好像有點忘記說了。

丁玲,原名蔣冰之,因受到新思潮的影響,改名為丁玲。“丁”的筆畫是字典裡最簡單,而“玲”則是她在字典裡,隨便指的一個字。

不知道怎麼結尾了,突然想到瞿秋白曾這樣說過丁玲:

冰之是飛蛾撲火,非死不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