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妈妈批评17岁男孩跳桥,现在的家长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

大声叫我董先生


看到这样新闻很心痛。这种事情也侧面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模式有问题。所谓的精英选拔应试模式一味鼓励和要求孩子要第一;考好好大学,好名校;出到社会要找所谓体面工作,最好做公务员,做个有权有势的人。最后整个社会人都是带着势力眼,带着阶级思想看着别人。对着别人都带着比较的心态打量周围的人。ta是什么学校毕业的?什么学历?学什么专业的?做什么工作?…… 无形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只有歧视,鄙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都应该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尊重和平视看待。当我们都有平等心态看着身边不同行业时,我们才能给孩子一个公平快乐的环境!


网事如嫣6


视频一连看了十几遍,每看一次都是一次心痛,一个十七岁孩子,阳光的少年,花季的青春,就在那冲动的几秒钟永远的离开了亲人。为人之父母的家长们怎么会不为之扼腕痛惜。

卢浦大桥我曾无数次开车经过,视频可见这个孩子跳桥的地点是在距离黄浦江上还有一段距离的引桥上,引桥和下面的柏油马路至少也有五六层楼高,孩子一跃而下,可怜的妈妈在那一刻天塌了,惊恐诧异一刹那,跪在栏杆下捶胸顿足也无回天之力,人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生活条件的富足,父母对孩子的十分疼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小就捧在手心,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少听到家长的不字,从幼儿园到高中,甚至父母爷奶两代人的宠爱,孩子渐渐大,形成了独占鳌头,争强好胜的个性,现实生活的路哪有那么平坦。

另外,现在好多家庭父母忙于生计赚钱,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很少沟通,很少教导孩子怎样为人处世,怎么与同学朋友交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一些城市孩子不懂他们自身条件的优越是别人无法比拟,他们认为一切优越本该这样,哪里经受起较大挫折,甚至稍有不顺就不能承受走向极端。玻璃心的孩子不是一天养成的。

养不教,父之过,很有道理。记得我们小时候农村吃的差,穿的差,做错事,父母树上折下一根柳条,打得你没有地方藏。其实那时候我们也是一样认为生活本该就是这样。

孩子在外惹事生非回去轻者罚跪,重者扫把伺候,习惯了长期吃苦,就懂得了对生活的珍惜,习惯了家长严厉,就懂得了对父母的敬畏。

小时候,看不完父亲冷漠的面孔,听不完母亲唠叨的教诲,挨打,责骂现在想想何尝不是父母的一种教诲。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和环境变了,作为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自己也要经常多看看传统古典的国学书籍,用来启发教育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孩子课本外的知识就多了,懂得了珍惜,学会了尊重,做事学会了换位思考,心智强大了,遇事就不会那么盲目冲动 ,家庭也自然就会更加幸福和谐。


大漠初


从新闻中了解到从上海相关部门获悉,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紧跟着的女子因没能抓住他坐地痛哭。据悉,男孩今年17岁,是某职校二年级学生。其母称,当时正驾车载着男孩,他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其批评后跳桥。120到场后确认,男孩已无生命体征。

对于孩子生命的失去,真的非常痛惜,非常难过!17岁正是如花绽放的年纪,却轻轻一跃去了另一个世界。只是希望孩子在另一个世界里过的快乐,过的幸福吧。


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第一,孩子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每个孩子的生长,如同一棵小树的成长过程,需要家长不断的去纠正他的长势,给他适当的修剪。才能让它生长得更加挺拔,俊秀,更易成材!当小树长成大树出现偏差的时候。再去修正已经很难了。

第二,对于孩子的行为,要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

孩子犯错,正是孩子对世界的认知的开始,错误的认识和行为有时候却包含着正确的起点。我们不能多关注孩子言语心里的错误结论。还应多关注孩子心理的变化,以及言语行为的动机起因。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容忍孩子的不正确行为,错误到正确,总有一个改变的过程。


第三,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关于生命的教育我们做的远远不够。

从孩子的行为可以看出,孩子对于生命没有任何敬畏,珍惜之心。也许,母亲对他的批评让他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可是生命只有一次,孩子却不知道珍惜,作为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真正的缺失了挫折和生命教育。

最后,希望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任何事件的结果都是由内因导致。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理应从心开始!


中学教之道


17岁的青春,就这么毫无价值的消逝了,令人痛心!可以说,这位少年,死于情绪的失控,而失控的导火索,则是其是母亲的批评。母亲的本意是教育孩子,而正是在错误时间里的教育,导致了孩子生命之花溘然凋谢!

痛定应该思痛,我觉得我们必须明确一下四点,在自己或者他人情绪激动情绪失控时,采取正确的姿势,度过情绪失控这个危险期:

其一,情绪失控之时,绝不是教育之机

情绪失控,容易让人感到绝望,觉得生无可恋,冲动之下失去理智。可见,失控的情绪之下,我们应该做的是疏导,是让失控的情绪恢复平稳,而不能感情用事,火上浇油。

就拿这个悲剧事件来说,知子莫若母,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性格应该是很清楚的,在得知孩子跟同学发生矛盾的情况下,父母要做的,是倾听,是安慰,让孩子倾倒出心中的负面情绪,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去批评,这个批评,就是把孩子推向深渊的推手。

其二,控制情绪兹事体大,切不可等闲视之

但凡不是预谋的极端事件,可以说都是情绪失控的结果,当造成严重后果后,所有的当事人都表示追悔莫及。作为旁观者,往往会斥其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其实,这是不懂人的心理。情绪失控时,人就会失去理智,根本想不到所做作为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其三,情绪激动时,起码要做三次深呼吸

人人都会有情绪激动之时,遇到情绪激动时,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深呼吸,再次深呼吸,三次深呼吸,一般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三次深呼吸都无法平复,最后的一招就是离开现场,眼不见心不烦,情绪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其四,最亲近人的言行,最容易导致情绪失控

在很多情绪失控发生的事件中,导致一方情绪失控的,往往都是最亲近的人,因为人心情极其糟糕时,心中充满了负面的情绪需要宣泄,而最亲近的人,则是宣泄的倾听对象。如果此时,最亲近的人没有当好垃圾桶,而是指责、批评、惩罚,就会导致对方绝望,做出极端的举动。所以,遇到家人或者亲友情绪激动时,倾听安抚就是最好的良药。

综上所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情绪的自我控制,高度重视对他们情绪的引导和纾解。情绪失控之时,绝不是解决问题之时,一切的问题,都留到情绪平稳、冷静理智的时候处理,否则,只会使事情走向我们预期的反面,造成严重的无可挽回的后果。


当代师说


这真是个理不清楚的事。如今的孩子,没有从前多兄妹时代那种“缺爱”氛围,特别是独生子女,一家人的目光全洒孩子身上,捧手里怕化,捏紧了怕坏。社会、学校、周围多方面影响到孩子人格教育。一方面,家庭教育时,万不得己不会教训孩子,更不会有挫败感教育,这样众多牵扯教育下来的孩子,有两极分化可能。一种属于乖乖型孩子,他们成长到一定阶段,会思考一些行为的对错,分清善恶,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能有较强自律性,这是最好的一类。另一类,脾气暴躁或性格孤僻,得不到自己想要就耍横或沉入心里,父母怎么样做都是错,但孩子天天长大,不断挑战父母底线,有的父母真可谓操碎了心,用尽了力,但孩子终是缺点太多,自我太强,根本没有考虑过其他人感受,放大一个个小事来与人或社会的冲突。除了痛惜跳桥孩子外,我们真该心疼一下失去孩子的妈妈(还有其他亲人)难处,也许她己很努力了,但孩子还是没理解她而放弃了生命!节哀吧,那位妈妈!


谷雨163845795


很为这个孩子难过,也为这位母亲的碎碎念感到遗憾……

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内心已经很不舒服了,可能在学校还被老师批评,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父母的宽慰,即便是他有错也不该在这个时候横加指责……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比较娇惯,挫折训练几乎没有,精神上十分脆弱,遇到问题处理方式超级简单:跳楼、跳河,一了百了。

其实教育孩子应该学学郭晶晶夫妇,从小让孩子体验人生的艰难,学会解决问题——因为人生就是个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教会孩子如何理性处理自己遇到的麻烦,他们长大后就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甚至不会交朋友……

说到底,家长如果不学会教育自己,就无法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闻莺鸟



儿子都已经出事了,做母亲的再怎么后悔,再怎么痛哭也哭不回来了。请节哀顺变吧!


事情的起因是那个十七岁的男孩子与同学发生了矛盾,这很正常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说不定那个男孩本来受了委屈,憋了一肚子的怒气无处发泄,正想跟自己的妈诉诉冤屈,而当妈却根本不理解自己,一个劲的批评自己不懂事,不懂得谦让同学……那男孩子心里肯定会很失望:到底谁才是你的儿子呀?


我个人认为,做家长的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有耐心,把孩子当朋友,并且给予他一定的尊重,经常谈谈心事聊聊天。你自己不是个十全十美的完人,就不要苛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做个十全十美的完人。孩子只要不是犯原则性的错误,什么嫖赌毒,坑蒙拐骗。家长没必要动不动就对孩子上纲上线。


心如止水的石榴


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心痛。

刚刚刷头条的时候,看到这条消息,是一条视频信息,以前看到类似的事情都是静态图片新闻,可能感觉不到什么,今天看到孩子跳下桥那一瞬间,心都震惊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可惜,可惜,看着妈妈歇斯底里的嚎啕大哭,是多么的伤心绝望啊。

到底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事件起由是妈妈因为孩子犯错而教训了孩子,导致这样的悲剧发生,难道妈妈有错吗?肯定妈妈都后悔,早知道就不管了,也不教训,至少孩子还在。其实妈妈也没有错,但看到这样的结果,妈妈宁愿相信是自己的错了,只要孩子在,可是这一切都晚了。

其实我觉得妈妈没有什么错,在家里我们顺着你,要是到了外面呢?谁还能顺着你啊,正是妈妈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告诉孩子,有了错误就该接受批评,让你将更优秀,面对困难或者面对挫折要勇敢面对。仅仅一些批评言语都接受不了,放弃自己的生命,自私毫无责任心,对生命不尊重。

此过程中,相关新闻也报道可能妈妈说了些过激的言论,才导致情绪失控的孩子出现此行为。作为成人经历应该算比较多了吧,说话的分寸是可以掌握的,何况面对的是孩子,自控能力差,容易情绪激动(这个妈妈应该是知道的,毕竟自己的孩子嘛),有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们的时候,是不是自己也该反省一下,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

现在学校也面临如此尴尬的地步,对于孩子的错误不敢批评,不敢指责,更不敢“体罚”,全都成了小皇帝了。过于严厉的老师呢,又容易给自己带来灾难,不敢管的老师又怕扣上一顶不负责任的帽子。这样顺下来的孩子,还怎么能经得起挫折或者别人的批评呢?要不然就做出过激行为伤害别人,或者自杀....

教育的意义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以一个小故事结尾吧: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注意到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的小鱼尽管近在海边,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然而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干涸而死。这位男士突然发现海边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

男士禁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还大海。

这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传承。


杨锅来了


看了这个新闻报道,为这个17岁的男孩跳河而感到惋惜。因为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回家后遭妈妈批评教育而寻短路,发生这样的悲剧不止一例。反映出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很薄弱,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应当加强,学校应当加强孩子的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


很多家长很强势,不善于听取孩子的意见,这样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很内向,当孩子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愿意与家长交流,也不会把心里的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独自承受着这一切,人的抗压能力是有限度的。由于压抑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某件事或某个问题会成为孩子情绪爆发的导火线。17岁的孩子容易冲动,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当情绪得不到宣泄时,往往会做出令人难以相信的事。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及思想变化不管不问,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是和孩子站在平等的地位交流、沟通、分析和帮助,而是不问青红皂白对孩子一顿呵斥或者打骂。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有强烈的反抗情绪,从心里极度排斥父母的行为,表面上是桀骜不驯,实际内心上希望得到认同与支持。


学校教育不可忽视,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管了。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健全的。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当前很多学生思想浮躁,易冲动,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学校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开展学生挫折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对学生加强生命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绝不可犯糊涂、做傻事。珍爱生命,从我做起。


Lance课堂


视频看过,详情不得而知。但就其盲目的行为而言,此男孩必有冲动的习惯。“冲动是魔鬼",男孩的一时冲动,酿成悲剧!

这也许是他心里想的效果:让他母亲痛心不已!我不认为,这是他要的结果;也不是我们每个人想看到、想听到的结果。他可能真的只是想吓唬吓唬他的母亲,可惜他没有预见性,悲剧还是发生了。

他得意了,他刺痛了他的母亲,也刺痛了我们所有人。你还年轻啊小伙子,只有17岁,你的花季刚刚来临。我们不仅要问:这是为什么?年轻人啊,你为什么不珍惜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呢?

作为长者,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有没有做错?做错了什么?

一丶学校教育呢!唯分数论,弄得家长焦虑不安,弄得学生神经兮兮。你得到了什么?又会失去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用一个模具,象加工零件一样加工学生?难道学生没有个性?没有个人兴趣?为了选取符合你要求的精英,却促生大批的精渣。这值得吗?这合理吗?这公平吗?

二、家长们啊!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吗?与其说爱孩子,不如说你爱自己。用一句"这都是为了你好",绑架了所有的孩子;把孩子当做你实现自己理想的依托,驱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孩子一反抗,你就翻脸不认人,这是爱吗?

你的孩子,难道不是一个和你一样的独立个体吗?你给过孩子应有的自由吗?你给过他独立思考的空间吗?

近期学生自杀事件有些多,事物总是有原因的,得深究,别掩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