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楚備案的那些事,找到更適合投資的P2P平臺!

核心提示:最近不少平臺出現清盤事件,這讓投資人們苦惱不已。為此,我們先來詳細解讀下P2P備案,從中為該投什麼樣的平臺找到點線索。

在菜鳥理財官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挺有價值,轉來,大家有興趣看看,文章挺長,耐心看完會有 收穫!

最近,P2P備案的延期伴隨著平臺接連出現清盤事件,令許多P2P網貸投資人舉棋不定,不知道該投什麼樣的平臺。那我就給大家講講P2P備案,為大家出謀劃策。

1 P2P備案有哪些主要標準?金融監管部門陸續頒佈了監管政策,掀起了P2P網貸行業的備案颶風,我從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中梳理出比較重要的幾個備案標準給大家。

小額借貸限額 政策規定,作為個人通過同一個P2P平臺借的錢不能超過20萬元,到不同平臺上借的錢總計不能超過100萬元,也就是說,同一個人最多在5家平臺借到100萬。

另外,公司通過P2P平臺借的錢不能超過100萬元,到不同平臺上借的錢總計不能超過500萬元,換句話說,同一個公司最多在5家平臺借到500萬元。

電信業務經營許可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也就是ICP經營許可證,P2P平臺要獲得這個許可才能開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

這裡需要區分一下ICP備案和ICP許可證。ICP備案意思和註冊登記差不多,就好像我們要辦身份證,不然就是黑戶,是所有國內合法網站都有的。ICP許可證是指允許經營有償信息服務,也就是允許網站平臺通過發佈可以賺錢的信息。

ICP備案證的格式是由省簡稱、備、號組成,例如:京ICP備XXXX號,以及ICP許可證的格式是由省簡稱、證、號組成,例如:京ICP證XXXX號。

平臺要先獲得ICP備案之後才能申請ICP許可證,而ICP備案要以公司名義來申請。

信息安全P2P平臺應按照國家網絡安全相關規定和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開展信息系統定級備案和等級測試。

也就是P2P平臺要獲得公安部核准頒發的“國家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備案”證書,簡稱“三級等保”。

平臺有了“三級等保”的認證,就說明平臺的數據保護、技術系統和信息安全受到了權威機構的評估,得到了官方的認可。

銀行存管

商業銀行為P2P平臺開設資金存管專用賬戶,進行資金保管、資金清算、賬務核對以及定期提供信息報告。

政策中也指出,銀行開展P2P平臺的資金存管業務,不對P2P平臺交易提供保證或者擔保,不承擔借貸違約責任。

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即P2P平臺應該向公眾披露包括P2P平臺備案信息、P2P平臺組織信息、P2P平臺審核信息等信息。P2P平臺備案信息包括P2P平臺的備案登記信息、ICP許可、銀行存管信息、等保三級等。

P2P平臺組織信息包括P2P平臺的工商信息(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註冊資本、註冊地址等)、股東信息、分支機構工商信息、其他渠道信息等。

P2P平臺審核信息包括財務審計報告、撮合交易信息(累計借貸金額及筆數、借貸餘額及筆數等)、項目信息等。

弄清楚備案的那些事,找到更適合投資的P2P平臺!


2為什麼備案延期了?以上介紹了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備案標準,本來監管部門劃定了今年6月作為備案的最後期限,實際情況是備案再次延期,為什麼呢?接下來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各地標準不一樣在國家監管大制度框架下,不同地方監管部門對P2P平臺持不同的態度,金融發達的地區,地方政府對P2P備案要求嚴格。但在金融欠發達地方,地方政府為了帶動金融發展對P2P備案要求寬鬆,於是各地方監管部門出臺監管細則出現了各自的標準。這樣就造成不同地方的P2P平臺通過備案的難度不一樣,就好像高考一樣,不同地方要求的分數不一樣。

那P2P平臺為了通過備案,就開始絞盡腦汁了,本地備案太嚴格的話,為什麼不去另一個容易通過備案的地方呢?於是就出現了突擊註冊、買殼、轉移備案的現象。

而中央出臺監管政策就是為了規劃統一市場,現在各地政府各玩各的,這可不行,於是中央就通知省級金融辦,暫停一下,調整調整思路再說。

P2P平臺整改進度緩慢 P2P平臺為了備案也是焦頭爛額,監管的政策發佈密集,這邊要照顧平臺的推廣,那邊要把握住自己的風控,還得不斷和各種政府部門打交道。

P2P平臺也不是三頭六臂,天天忙著備案還要不要做生意了。而且備案不是隨便蓋個章就能辦好的事情,備案資質要求嚴苛,P2P平臺需要不斷整改才能符合要求,甚至,P2P平臺照著標準整改的時候,政府的要求又變了呢。所以,P2P平臺備案進度緩慢,不斷延期。

弄清楚備案的那些事,找到更適合投資的P2P平臺!


3投資人應該怎麼辦?那P2P備案延期,你還要不要投呢?答案是肯定的。

大家要有這麼一個觀念,P2P平臺通過備案說明了P2P平臺合規,而我們投資,不僅僅是要看P2P平臺的合規性,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P2P平臺的安全性。

P2P通過了備案,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P2P平臺更加規範經營了,這就和菜市場整改一樣,以前菜市場攤位混亂,整改之後都有統一的鋪位和牌照了。但是統一規範並不說明產品就一定安全,菜市場鋪位統一和賣的菜好不好有一定關係但不是必然關係。

也就是說,P2P平臺通過備案,不是選擇P2P平臺的金科玉律。況且,隨著監管的進度不斷推進,P2P平臺以後肯定都是統一規範化運營,當所有P2P平臺都得到國家部門的認可,合規性也就不再成為我們選擇P2P平臺的重要參考。

不過,在當下,備案確實讓很多野雞P2P平臺倒下了,也就說明了一個連備案都不願意積極擁抱的平臺,很大概率上不是值得投資的平臺。

如果非得在這樣一個諸多政策執行還不太明朗的市場環境下投資P2P,我個人會參考合規性的那些要求,看看P2P平臺有沒有做到,但不會作為唯一標準。

對我來講,選擇P2P平臺,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全面衡量平臺的運營實力和資產端

弄清楚備案的那些事,找到更適合投資的P2P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