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伊始,“擦邊球”“潛規則”不斷?

新國標剛落地,全國各地嚴查。無論是店裡還是路上的電動車都躲不過執法人員的檢查。電動車行業的肅整之路看似光明實則漫長,

部分商家為了消化舊國標車庫存鋌而走險,打起“擦邊球”。

新國標伊始,“擦邊球”“潛規則”不斷?


新國標伊始,“擦邊球”“潛規則”不斷?

新車變二手車,合規嗎?

新國標伊始,“擦邊球”“潛規則”不斷?


有消費者反映:明明新國標已經實施,是不可以銷售超標車的,為什麼一些店裡還繼續銷售呢?這樣的車可以買嗎?

經記者調查發現,為了能減少禁售舊國標車帶來的損失,部分商家可謂削尖腦袋,

竟提前為非標電動車掛上牌照,將新車變成“二手車”銷售。一些店面把新國標車置於明顯的位置,上了牌的超標車放在角落。店員表示:“這是同事買下來的,已經上好牌,可以作為“二手車”出售,價格要比之前便宜三百到五百塊,而且還不需要考駕照。”店員指著一輛60V的電動車:“除了便宜之外,超標車還不限速,相比於要考駕照、電壓48V、時速25km的國標車來說,這類車更實用。那些上班路程遠、做生意需運貨送貨的顧客,都喜歡買超標車。”


新國標伊始,“擦邊球”“潛規則”不斷?

目前多地尚未消化的超標車數量成千上萬,4月15號後禁售的一刀切行為讓經銷商無法售出庫存,“賣電動車本來就利潤微薄,如果庫存無法消化,經銷商損失就大了!”店員解釋道,提前上牌再出售是無奈之舉,也是迫不得己才打“擦邊球”。

理論上消費者買的是新車,但實際上是二手車買賣行為,售後服務並無保障,消費者眼前的貪小便宜只會埋下禍根,給日後帶來大麻煩。

新國標伊始,“擦邊球”“潛規則”不斷?

新國標伊始,“擦邊球”“潛規則”不斷?

強硬改裝,難逃厄運

新國標伊始,“擦邊球”“潛規則”不斷?

部分商家的行為則更為“激進”,試圖通過改裝車輛來幫顧客順利上牌,在上牌後再提車速、增電壓。然而,政策制定者早有預料,為防止新國標車被改裝,車身長寬、容量被限定、改裝空間小,即使強行改裝也痕跡明顯、性能提升不大。躲過了上牌時工作人員的檢查,也難逃路上執法人員的法眼。


新國標伊始,“擦邊球”“潛規則”不斷?



新國標伊始,“擦邊球”“潛規則”不斷?

買車被騙,積極維權

新國標伊始,“擦邊球”“潛規則”不斷?

面對部分商家的“狡猾”行為,消費者在購車時務必擦亮眼睛,問清車輛是否已具3C認證、能否順利上牌等,若不幸買到超標車有權向店家要求退款或更換成新國標車。


新國標伊始,“擦邊球”“潛規則”不斷?

在法治時代,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應該依法行事。政府對新國標政策執行的嚴厲程度大家有目共睹,鋌而走險、明知故犯,最後損害的都是自身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