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景氣度不斷走低 或增厚造紙產業利潤

3月以來,紙漿期貨結束年初漲勢震盪下行,近日跌勢加劇。截至昨日白天收盤,紙漿期貨主力合約報收5356元/噸,跌1.07%,收出“四連陰”。分析人士指出,當前紙漿市場高庫存壓力不變,需求改善不明顯,價格承壓。不過,這可能從成本下降角度對造紙業帶來支撐。

根據近來龍頭紙企發佈的2018年度業績報告來看,不少紙企2018年盈利情況差強人意,對此,不少紙企皆表明是受廢紙價格上漲、原紙價格漲不動所致。

早在2016年之時,我國造紙業曾迎來了短暫的“春天”,呈現出了異常繁榮的市場行情。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紙及紙板生產量10855萬噸,同比增長1.35%;消費量10419萬噸,同比增長0.65%。37家紙業上市公司中有32家營收取得增長,實現營收突破2000億元達2204.14億元,相比於2015年的1991.60億元,增長了10.67%。

具體而言,實現營收排名前三的分別是玖龍紙業(320.93億元)、晨鳴紙業(000488)(229.07億元)、恆安國際(192.7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山鷹紙業(600567)、華泰股份(600308)和維達國際成為“100億”企業裡的新員。而正業國際當年營收也達到了20.74億元,同比增長14.71%。

然而近兩年來,在國際上受到貿易戰的影響加之國內受到環保政策的緊壓,造紙行業似乎過得有點暗淡。當時間來到2018年之時,不僅是正業國際,幾乎是整個造紙行業都過得不太好,形勢都不太樂觀,行業整體景氣度不斷走低。

我們還是以常年蟬聯紙業冠軍的玖龍紙業為例,據公司早些日子發佈的2019財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6個月,集團實現銷售額達到303.28億元,同比增長18.2%;毛利47.13億元,同比下降25.1%;毛利率由24.5%減少至約15.5%;

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22.59億元,同比減少47.81%;除匯兌虧損1.98億元后歸母淨利為24.58億元,同比下滑43.51%;剔除匯兌虧損後的噸淨利約328元(-52.53%),單噸盈利能力承壓;每股基本盈利0.48元,擬派中期股息每股10.0分(約11.72港仙),在剔除經營和融資活動的匯兌虧損(扣除稅項)影響後,預計在此期間的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為不低於人民幣24億,同比下降約45%。淨利接近“腰斬”,這份財報甚至不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

再來看太陽紙業(002078),2018年公司雖然實現營收216.5億元,同比增長14.6%;歸母淨利潤22.3億元,同比增長10.4%。但是單單從第四季度來看,收入55.4億元,同比增長6.8%;歸母淨利潤4.3億元,同比大幅下滑33.4%,是近五年來首次出現了負增長的現象。四季度營業利潤率

5%,環比下降5.8pct,同比下降14.3pct,已下滑至2013至2015年時的水平。

造纸行业景气度不断走低 或增厚造纸产业利润

據王佳博分析,目前下游需求低迷,但近期大批紙廠檢修,紙品供應偏緊,價格小幅上漲,加上原材料漿品持續降價,紙企利潤有所恢復。3月社融數據超預期、經濟預期改善,如果經濟如期向好、下游需求恢復,靜待5月紙企復工,屆時針闊替代效應減弱、到港針漿難以彌補需求缺口,原料採買有望推動現價上行,預計5或6月漿市回暖。

值得一提的是,紙漿價格承壓對股市相應標的或帶來利好,因上游成本下降,可能增厚下游產業利潤。

“從基本面角度來看,2019年包裝板塊龍頭企業業績大概率將持續改善。”光大證券研究指出,其背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行業集中度提升及整合持續推進;二是多元化客戶開拓、核心客戶訂單放量等驅動收入增長;三是原材料價格下行帶來成本邊際回落,盈利能力提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