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子》十二經典名句,從人性角度教你看透人心,懂得管理

《尉繚子》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兵書。過去疑古派一直認為《尉繚子》是偽書,《尉繚子》被長時期的冷落,自1972年銀雀山漢墓出土文獻證明 《尉繚子》並非偽書。

《尉繚子》一書,對於它的作者、成書年代以及性質歸屬歷代都頗有爭議。一說《尉繚子》作者是魏惠王時的隱士,一說為秦始皇時的大梁人尉繚。一般署名是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尉繚子》殘簡,說明此書在西漢已流行,一般認為成書於戰國時代。

《尉繚子》十二經典名句,從人性角度教你看透人心,懂得管理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歷史更迭,滄海桑田,唯一不變的是人性。

現從《尉繚子》中擷取經典十二句共賞析。讓我們走進這部成書於二千多年前的兵書,領悟古人根據人性總結的為人處事、經營管理藝術。

慎在於畏小;智在於治大(《尉繚子·十二陵》)

處事藝術:細節決定成敗,在細節上要小心謹慎;格局決定興衰,在大事上要聰明睿智。

愛故不二,威故不犯,故善將者愛與威而已。(《尉繚子·攻權》)

管理藝術:有威,部屬敬畏你;有愛,部屬敬重你。

《尉繚子》十二經典名句,從人性角度教你看透人心,懂得管理

舉賢任能,不時日而事利。(《尉繚子·戰威》)

用人藝術:選拔能力強的人,不必非得是良辰吉日才行,一切從有利於事業出發。——這裡更包括不看學歷看能力之意。

禍在於好利;害在於親小人(《尉繚子·十二陵》)

經營藝術:事業的禍根往往出於急功近利上和親近任用不適當的人。

《尉繚子》十二經典名句,從人性角度教你看透人心,懂得管理

將者,上不制於天,下不制於地,中不制於人。(《尉繚子·兵談》)

管理藝術:統領軍隊的人,不應受氣候,地理環境,人為因素的影響。而經營管理一項事業,也是一樣。

專一則勝,離散則敗。(《尉繚子·兵令上》)

管理藝術:意志統一就能勝利,離心離德就會失敗——這是指管理方面。而在經營方面,目標專一,垂直細耕,才能更易成功;四處撒網,企圖“全面豐收”,這樣的經營敗局何其多也!

《尉繚子》十二經典名句,從人性角度教你看透人心,懂得管理

力分者弱,心疑者背。(《尉繚子·攻權》)

管理藝術:用兵分散,力量就會削弱;對人懷疑,軍心就會離散。管理同此理。

軍井成而後飲,軍食熟而後飯,軍壘成而後舍,勞佚必以身同之。(《尉繚子·戰威》)

領導藝術:好的指揮員,應是軍中水井淘好了,最後才去喝農水;軍中飯作熟了,最後才去吃;軍營建好後,最後才去住;能與士卒同勞逸,共苦樂。——身先士卒,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人性的好逸惡勞,往往使領導者易陷入“享受”陷阱。

《尉繚子》十二經典名句,從人性角度教你看透人心,懂得管理

善禦敵者,正兵先合,而後扼之,此必勝之術也。(《尉繚子·兵令上》)

經營藝術:善於抵禦敵人的,通常先以正面兵力與敵作戰,然始以機動兵力乘機打擊它,這是必勝的方法。——正兵奇兵,靈活作戰,軍事如此,商業亦如此。

除害在於敢斷;得眾在於下人。(《尉繚子·十二陵》)

經營藝術:消滅敵人在於堅決果敢,獲得軍民的支持在於謙虛待人。——優柔寡斷永遠是經營者的大忌,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真正有實力的領導者,一定是懂得謙虛待人,而沒必要天天端著一副架子。

《尉繚子》十二經典名句,從人性角度教你看透人心,懂得管理

機在於應事;戰在於治氣(《尉繚子·十二陵》)

經營藝術:機變的使用在於適應各種事態的變化;戰爭的關鍵在於培養旺盛的士氣。機變,是為了應對變化多端的市場;士氣,是為了時刻保持企業的戰鬥力。

志不勵,則士不死節;士不死節,則眾不戰。(《尉繚子·戰威》)

管理藝術:如若不激勵士人具有高尚的志向,則士人不能守節而死;士人沒有堅定的節操,則民眾無核心,不能全力以戰。——企業應有正確導向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這是企業屹立的根基。

《史記》的《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了尉繚子這樣評價秦始皇:

繚曰:“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yīng),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遊。”

《尉繚子》十二經典名句,從人性角度教你看透人心,懂得管理

他的意思是說:“秦王這個人,高鼻樑,細長的眼睛,鷙鳥一樣的胸膛,豺狼一樣的聲音,刻薄寡恩,心如虎狼,處於窮困時容易謙卑下人,得志時也容易吞噬人。我是一個平民百姓,然而接見我時,常常甘居我下。如果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人都要成為他的俘虜了。不能和他長期相處。”從他的描述中,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秦始皇的樣子,也可領略其觀人之術。

司馬遷在《史記》中的這段記載也影響了其後數千年,人們對秦始皇的印象。

說完這段話後,尉繚子“乃亡去。”但“秦王覺“,被發現了,”固止,以為秦國尉,卒用其計策”,最後還是為秦始皇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