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踩竹竿水上漂,重慶有群小夥姑娘練就一身“水上輕功”

脚踩竹竿水上漂,重庆有群小伙姑娘练就一身“水上轻功”

在武俠小說裡,鐵掌幫幫主裘千仞的“水上漂”可謂武林一絕。若藉助工具,倒是真的可以“水上漂”,貴州赤水河流域就有一種獨竹漂絕技,腳踩一根楠竹,手持一根長杆,便可划水前行,近年來還成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項目。絕技的“秘籍”不只藏於黔地,在西南大學,就有一支獨竹漂的訓練隊伍,2015年還摘得民運會男子60米直道競速賽的金牌。 獨竹漂作為一項民間技藝,從赤水河畔走進了大學。俗話說高手在民間,如今高手們也出現在了校園。

脚踩竹竿水上漂,重庆有群小伙姑娘练就一身“水上轻功”

獨竹漂發源於赤水河流域,最初只是當地人過河的工具。腳踩的楠竹大多較粗,直徑在15釐米左右,長8米。拿在手上當槳的竹竿則較細,划水的同時也用於維持平衡。

脚踩竹竿水上漂,重庆有群小伙姑娘练就一身“水上轻功”

隨著交通的愈發便利,獨竹漂從交通工具漸漸變成了娛樂項目和競賽項目。在競賽中,為了確保公平,天然的楠竹被複合材料做成的“竹子”所替代。在西南大學獨竹漂訓練隊,用的就是這種複合材料的“竹子”。

脚踩竹竿水上漂,重庆有群小伙姑娘练就一身“水上轻功”

獨竹漂訓練隊目前有8名隊員,每天下午課後是他們的訓練時間。隊員們都讀大二,學的是體育相關專業。學獨竹漂並不是始終在水上練習,前期他們要進行各種速度和耐力的訓練,之後才會在水中和“竹竿”親密接觸。

脚踩竹竿水上漂,重庆有群小伙姑娘练就一身“水上轻功”

禹教練是這支隊伍的“教頭”,據他介紹,曾在民運會上有著不俗表現的隊員如今都已畢業離校,現在的隊員都是新鮮血液,雖然只在泳池裡訓練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但進步還是很快。

脚踩竹竿水上漂,重庆有群小伙姑娘练就一身“水上轻功”

熊勝安(左)是訓練隊中的一員,從下水到能在“竹竿”上站直身子,他用了兩天時間,總共練了5個多小時。和隊中其他三個男生比,他掌握技巧的速度並不算快,學得快的隊員不到兩小時就能在竹竿上站穩了。

脚踩竹竿水上漂,重庆有群小伙姑娘练就一身“水上轻功”

訓練用的“竹竿”雖不是天然楠竹,但沾水後表面更為光滑。獨竹漂是個考驗力量和平衡能力的項目,訓練過程中,掉下“竹竿”摔進水中幾乎是隊員們的家常便飯。

脚踩竹竿水上漂,重庆有群小伙姑娘练就一身“水上轻功”

踩竹踏水看上去很瀟灑,背後的汗水當然沒少流。隊員們說,最開始報名參加獨竹漂的有十個人,一學期結束,就有兩人因學業離隊。每週,隊員至少要在課後練三四次,今年暑假,他們基本上要在學校的泳池度過。

脚踩竹竿水上漂,重庆有群小伙姑娘练就一身“水上轻功”

訓練隊裡有4名女將,羅興陶便是其中之一,說起訓練的刻苦程度,她一點也不比男生們差。雖然女生在力量上比男生要弱一些,但技巧的掌握上卻不分伯仲,羅興陶在水上訓練不到一個月,就可以完整地在泳池裡走上一個來回了。

脚踩竹竿水上漂,重庆有群小伙姑娘练就一身“水上轻功”

說起訓練的不容易,隊員們提到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腳面經常被磨破。即便這樣,依舊要下水練習,傷口的疼會更加明顯。隊員們無論男女,腳上大都能看到傷口癒合後留下的疤痕。

脚踩竹竿水上漂,重庆有群小伙姑娘练就一身“水上轻功”

羅興陶說,當初報名時只是單純想玩水,入隊後才發現訓練中大部分時間是在水面上,曬太陽反而成了標配。竹竿划水挺費力,往往失敗落水時,已經沒有力氣玩水了。

脚踩竹竿水上漂,重庆有群小伙姑娘练就一身“水上轻功”

長時間握著竹竿,手心的繭子悄然間厚了起來。長時間在泳池裡訓練,大家的手上還會泡出褶皺。在泳池裡訓練只是開始,之後隊員們技術嫻熟了,還要到水庫等戶外水域實戰練習。

脚踩竹竿水上漂,重庆有群小伙姑娘练就一身“水上轻功”

2019年,第十一屆民運會將拉開帷幕,屆時,西南大學獨竹漂隊伍將走上賽場,同廣西、海南、貴州等地的十餘支代表隊一決高下。禹教練表示,他和同行們更希望看到這類傳統體育項目可以很好地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知曉和參與。

原標題:腳踩竹竿 重慶有群小夥姑娘天天在水上漂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