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首批25戶長江漁民作別“水上漂”

宜賓首批25戶長江漁民作別“水上漂”

25艘生產性捕撈漁船相繼被吊上岸等待拆解。

宜賓日報金江網訊(記者 陳玉霞 文/圖)11月13日上午,翠屏區李莊鎮、思坡鎮江邊一片繁忙,25艘生產性捕撈漁船相繼被吊上岸等待拆解,這標誌著宜賓率先在四川省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區拉開生產性捕撈漁船集中拆解的序幕,首批25戶長江漁民就此作別“水上漂”。

當日9時許,李莊鎮沿江村漁民郭戰賢早早地將漁船運到指定地點等待拆解。今年56歲的他早在38年前就開始捕魚,在水上的時間明顯多於岸上,對漁船的感情也非同一般。

“漁船就像我的老夥伴一樣,修修補補已經跟隨我多年……”漁船從江面被緩緩吊離到岸邊,郭戰賢眼中雖有一絲不捨,但沒過多久,他便同其他漁民開心地交談起來。

“以前捕魚可以說是江中 ‘撈金,’但這些年魚是越來越少,抓住這次退捕上岸的機會,不僅可以學點技能找份新工作,而且也可以為保護長江生態環境貢獻一點力量。”郭戰賢說。

“漁船拆解是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修復水域生態環境的需要,漁民退捕上岸更是時代變遷的需要。”翠屏區農業農村局水產漁業站站長劉曉歡說,根據國家相關政策,2019年底以前要完成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區漁民退捕,率先實行全面禁捕,今後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今天25艘生產性捕撈漁船將完成拆解,預計本週內將在李莊鎮、思坡鎮、菜壩鎮3個拆解點全面完成全區8個鄉鎮及城區街道共計50艘生產性捕撈漁船的拆解工作。” 劉曉歡說。

漁民上岸後,生產生活怎麼辦?為了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翠屏區早在與漁民簽訂轉產協議前,便對政策宣傳、身份界定、資金髮放、社會保障等進行了統一部署和安排。

“除了漁船拆解會給予漁民相應的補助金額以外,從2020年起,還將對簽訂轉產協議的漁民發放為期一年的生活過度金。”劉曉歡說,更重要的是,下一步還將對漁民進行創業指導以及種養殖業、農村電商等實用技術培訓,同時對符合政策的漁民提供優惠貸款,真正實現漁民轉產轉業,共同促進長江生態環境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