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中希“一帶一路”合作典範

案例 劉倩倩 蔣希蘅

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簡稱“比港”),地處巴爾幹半島南端、希臘東南部。它連接歐亞非三地,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比港擁有陸地面積272.5萬平方米,岸線總長約24公里,是希臘最大的港口,地中海地區重要的集裝箱港。

受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影響,希臘政府被迫於2008年啟動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比港港務局因虧損嚴重而成為私有化改革的重點。2008年10月,中遠集團通過競標,以4.98億歐元獲得比港2號、3號集裝箱碼頭35年特許經營權,並在兩年內實現扭虧為盈。在此成功合作基礎上,2016年8月,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以下簡稱“中遠海運”)與希臘共和國發展基金簽署協議,以3.685億歐元收購比港港務局67%的股權,成為比港的實際經營者。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在海外接管整個港口的經營權。

多年來,中遠海運在比港項目運營中真正踐行“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受到中希兩國多方的積極評價,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下兩國經貿合作的典範。

比港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連接陸海的又一重要支點。比港是由地中海前往大西洋、由紅海前往印度洋以及由馬爾馬拉海前往黑海的優良中轉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也是修建中的“中歐陸海快線”的南起點。中歐陸海快線是匈塞鐵路的延長線和升級版,南起希臘比港,途經馬其頓斯科普里、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北至匈牙利布達佩斯。與以往通過蘇伊士運河抵達漢堡港或鹿特丹港後進入中東歐相比,中歐陸海快線將使貨運時間減少7至11天。快線建成後,將進一步加強我與中東歐各國的聯通,深化我與中東歐國家的經貿合作。

比港項目帶來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的例證。中遠海運的投資運營大幅提升了比港在國際航運業的競爭力。2008年以來,比港集裝箱吞吐量的全球排名大幅提升,從第93位躍升至2016年底的第38位;同期,集裝箱處理量也從68萬箱迅速增加到347萬箱。截至2016年底,比港已佔有希臘90%的集裝箱進出口市場,成為地中海東部地區最大的集裝箱港口。比港項目為希臘經濟發展作出了實質性貢獻,併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中遠海運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遠海運對希臘的直接經濟貢獻達7億歐元,包括特許經營權費3.15億歐元,僱員工資3.31億歐元,繳納稅金5700萬歐元。在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中遠海運為當地直接創造工作崗位2600個,間接創造崗位8000多個。據希臘智庫經濟和工業發展研究基金會預測,比港項目2025年將可以拉動希臘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2016至2025年期間將創造3.1萬個新的就業崗位,帶動公共債務減少2.3個百分點。

比港項目帶動中希兩國廣泛領域的務實投資合作。比港項目向市場發出了希臘作為安全和有利的投資目的地的強有力信號,為我國企業投資希臘奠定了基礎。比港項目的順利進行不僅深化了中希兩國的海運合作,而且有利於促進兩國在基礎設施、能源、金融、科技、房地產、旅遊等更多領域的合作。

通過比港項目合作,取得以下經驗。

發揮企業集團優勢,用實際行動和業績說話,打開局面。在比港項目負責人傅承求的帶領下,中遠集團重信守諾,打消了希臘各方對將碼頭交由中國公司經營的顧慮。一是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員工對話,在確保不辭退一名本地員工的條件下,進行合理的人員重組;二是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按照希臘行政、司法和監管機構的規章制度和程序,完成比港項目的收購;三是加大對比港的投資,調動中遠集團業務資源,使碼頭公司很快扭虧為盈。從2010年9月起,企業開始實現單月盈利,2011年全年實現淨利潤500萬歐元,之後各年經營狀況不斷改善。

在追求企業盈利的同時,充分考慮當地產業和城市發展訴求。中遠海運根據當地產業優勢和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了集裝箱碼頭、物流倉儲、修造船、郵輪碼頭和渡輪碼頭等業務板塊的發展戰略,並投資3000萬歐元對當地修造船區域進行翻修重建,升級替換所有基礎設施和機電網絡,以行動表明企業服務當地長遠發展的決心。堅持本土化管理,注重人文關懷,推動文化融合。中遠海運收購比港以來,大力推行本土化管理。以集裝箱碼頭公司為例,除幾名中方管理人員外,公司共有當地員工3000餘名。中遠海運非常注重人文關懷。一是為全體員工提供免費午餐。二是有針對性地建立工資拆借制度,允許有家庭急需的員工提前預支部分工資,解決困難。三是以靈活多樣的形式促進中希文化交流。

堅持綠色環保,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中遠海運注重保護環境,儘量將企業經營活動對環境的汙染和損害降到最低。企業採用歐洲港口組織認證的環境管理系統和港口環境評估系統,對空氣、噪聲和海洋環境進行監控和評估。此外,還加強對垃圾廢物的處理和回收,按照歐洲環保標準和希臘法規,實行船舶垃圾管理計劃等。企業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包括與教堂合作為貧困居民提供食物、援建學校、修繕道路等,在比港當地居民中樹立了良好的中國企業形象。

(此文為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案例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