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爸妈:娃被“霸凌”,面对孩子被欺负,怎么做最合适?

聪明爸妈:娃被“霸凌”,面对孩子被欺负,怎么做最合适?

1.

昨天妞妞放学以后,带她去楼下玩,此时小朋友比较多,两三岁、四五岁的小朋友都有。我一旁在跟一位妈妈聊着天,突然听到有孩子的哭声,一抬头原来是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子哭了,他哭着要去找他的爷爷。

后来经其他几位小朋友提醒才知道原因,原来是玩滑梯的时候有位两岁不到的小朋友在背后推他,他害怕了。这个推人的小朋友我经常见到,之前一直是孩子的爷爷在带着。可能老人比较宠着孩子,这个孩子平时经常抢别人手上的东西,喜欢打人,就连比他大的也敢欺负。孩子的爷爷平时也不管教。有时候,一些老人忍不住也会说下他:怎么一见面就抢东西啊!孩子的爷爷也不回应,就笑笑,或者说他“胆子大”。所以后来很多孩子都不愿意跟他玩了。

哭着的孩子爷爷来了,也不知道发生了啥,只是抱着他在一边安慰他,男孩子不要哭鼻子之类的。一会这个小朋友又继续去玩了。

我还在继续我的闲聊,有位妈妈就顺势提到了这个小男孩,说他看起来小小的,两岁不到,厉害着呢!大的都敢欺负。这不,这下他又跑到滑梯顶部的平台上,看到滑梯口有人,又随手一推。一个6岁的大哥哥在前面喊:不要推。一些孩子因为年纪大点,站得稳,就没事,有些也聪明就提前躲开了。

这是谁想到,一直玩滑梯的颖宝就滚下来了,还是倒着滚下来的。娃吓得哇哇大哭。我赶紧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一把将她扶住。第一次这样倒着下来,还是被推下来的,她吓得不轻。我当时也忍不住了,冲着那小男孩就大声呵斥道:不要推人。然后赶紧就带着颖宝坐到了旁边,一边检查脸上有没有伤,一边轻声安慰她。

那孩子的爸爸刚好在不远的边上,他对着自家的孩子说了句:不能推。然后什么表示也没有。

这个孩子还在开心地玩,表情上没有受任何影响,后面玩的时候,看到前面有人排队,他还是有推得动作,但似乎动作收敛了点。再推一个大点的小朋友人家就知道提醒他了,不能推。

还好颖宝没受伤。这一情形让我想到了之前同事说的事:他家的宝贝2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也喜欢打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怎么提醒告诫都没用,打了人道了歉之后还笑嘻嘻。直到有一次在商场里,他随手抢了一个小女孩的娃娃,被小女孩的爸爸看到了,一顿大声呵斥。从此以后,有了畏惧意识,再也不随便打人抢别人东西了。

聪明爸妈:娃被“霸凌”,面对孩子被欺负,怎么做最合适?

2.

小孩的这种侵犯行为在生活中很常见。宝宝三岁前,还没有物权意识,分不清什么东西是自己的或他人的,当看上一个喜欢的东西,比如玩具时,就会去拿或抢,这时就会在使用者与争抢者之间发生冲突,展开玩具的争夺战,这与动物界,为了领地、为了食物的争夺很相像。又比如有些孩子看见别人在玩公共的设施,就会去推,赶走别人等等。甚至有些大点的孩子除了用身体去欺负,还会去辱骂讥笑别人,这种在学龄儿童阶段比较多见。

其实这些都属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范畴。是幼儿和儿童身上常见的比较典型的侵犯行为,也是外显的有意损害他人的一种行为。欺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通常是力量占优势的一方对力量弱小的一方重复实施的攻击。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身体欺负,利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或武器、踢打他人。二是言语欺负,即欺负者以口头言语如通过讥笑、讽刺、谩骂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欺侮。

聪明爸妈:娃被“霸凌”,面对孩子被欺负,怎么做最合适?

3.

欺负行为一旦产生,会给受欺负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 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如果一个孩子老是受欺负,特别是心理伤害比较大的那种,内心特别恐惧,精神压力大,比如被霸凌,被人打,孩子幼小的心灵不能承受这些,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对他以后人际交往的兴趣和倾向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 影响孩子的性格发育

学龄前的儿童,性格还在塑造与发展的过程中,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孩子会表现得比较活泼开朗。如果孩子受到欺负,自知打不赢对方,或者没有打人的意识不知道还手,次数多了,就会形成畏缩内向的倾向,性格也会变得胆小敏感,处处担惊受怕,不敢与人交往。

(三) 影响儿童人际交往

曾经看到一个儿童性格障碍案例:一个小男孩从小父母离婚,父亲酗酒,他经常被父亲打,想反抗又不敢,心理很恨父亲。感觉父亲不关心自己,只知道要自己好好学习。被父亲打怕了,在学校不敢与人交往,害怕被别人打。学习不努力,也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自知不对,但觉得都是父亲的错。人的心理是无法预测的,被欺负的伤害一旦刻于心里,会形成心理问题,然后演变成心理障碍,进而影响社会交往功能。

聪明爸妈:娃被“霸凌”,面对孩子被欺负,怎么做最合适?

4.

自家娃被欺负了怎么办

A. 用语言告诫

像颖妈这次碰到的情况,碰到习惯欺负别人的孩子,一定要有人出来大声告诫。因为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惯就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下引导出来了,如果别人家长都不管,置若罔闻,你不出来告诫一下他的孩子,还有谁能给小孩子设置界限。所以,一定要有一次威慑力的行为。

B. 转移目标和场地

碰到爱欺负人的孩子,在事件处理之后,家长也要对这次事件做总结,告诉孩子下次碰到同类的事情要制止别人,超过两次的行为可以还手。并带着宝宝离开现场,转移场地。这样做可以适当舒缓宝宝的情绪,不让宝宝还沉浸在事件当中。

C. 教宝宝懂得保护自己和自己的物权

宝宝到了2岁左右,就可以教宝宝物权意识了,自己的东西自己可以支配,公共的东西大家都可以玩,谁先拿到谁先玩。小朋友在一起时,可以适当分享,“借”给别人玩,事后拿回来就可以了。再大一点的还可以教宝宝保护自己,关键时候要学会制止别人的暴力行为。不要欺负别人,不能抢东西,想玩别人的东西可以交换,也可以事先经得别人的同意。

我是颖妈,80后宝妈,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多平台育儿原创作者。致力于婴幼儿科学养育与辅食分享。宝宝养育,宝宝辅食、宝宝心理等育儿问题都可以问我哦,欢迎点赞、关注、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