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开皇盛世”,隋文帝杨坚是如何做到的?

公元581年,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继承大统,即皇帝位。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然而此时杨坚所面对的却是一个内外交困的局面。此时国家尚未统一,北有突厥虎视眈眈,南有陈朝自持正统,凭借长江天堑与之对立。黎民百姓更是从公元311年西晋“永嘉之乱”开始,就生活在战争丧乱、水深火热之中,已有270年。

开创“开皇盛世”,隋文帝杨坚是如何做到的?

隋文帝杨坚在很短的时间内凭借自己的务实勤勉的作风与高超的政治手腕,使国家在经济、文化、吏治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呢?

让我们一探究竟:

铲除奸佞 表彰忠臣

杨坚之所以能够代周,除了周宣帝宇文赟的昏庸无能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些不忠于周朝的佞臣。这样的佞臣越多,对杨坚越有利。但这些佞臣的作用,仅仅局限于杨坚代周的过程之中,一旦这个过程结束,他们的作用也就完结了,如果继续重用他们,还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在杨坚代周过程中出力最大是刘昉和郑译,刘昉杨坚拜他为上大将军,封为黄国公。郑译被封为沛国公。杨坚对这两个人的赏赐前后多达万万。当时这两个人势倾朝野,出入有甲卫护卫。按理说,享有如此荣耀他们应该对杨坚尽忠竭诚了。但低劣的人品与素质决定了他们佞臣的本质,不是改换朝代所能改变的。

他俩野心虽大,但却是无能之辈。刘昉因为畏战而不上战场,终日饮酒作乐;郑译整日沉溺于财货,贪赃枉法。这一切杨坚早已看在眼里,但如何处理他们,却使杨坚常常感到左右为难。他们虽不是忠臣,却是杨坚的功臣。杀了他们,必然会背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诛杀功臣的名声。对他们不予追究吧,杨坚担心如此会使其更加猖獗,从心理上无法容忍。真是左右为难!

杨坚前思后想,采取了一种老师对待坏孩子常用的手段:不闻不问!

开创“开皇盛世”,隋文帝杨坚是如何做到的?

刘昉

刘昉感觉到被疏远后想到了反击对策,在粮食奇缺,杨坚下令禁止酿酒之时,刘昉当街沽酒!然而考虑他得拥立之功,杨坚忍了,发诏对此行为不予追究。但是刘昉没有回头,而是胆子大了起来,竟然鼓动武将梁士彦、宇文忻谋划造反。如此反复,真是嫌自己命长!被人告发后三人一同被诛杀。

杨坚对于自己太学时期的老同学郑译因罪不至死,则未下杀手,而是外放为岐州刺史,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郑译任期间,贪污公款。被罚充军!

与这些佞臣对应的是忠臣,杨坚需要的是能为朝廷效力,能对他誓死效命的忠臣。在治国大臣的选择上忠心耿耿是前提,有才有德是第二位的。于是他表彰了周代的忠臣,特别是被昏庸无能的周宣帝杀死的忠臣。以宣传正气,整肃朝纲。

求贤若渴 慧眼识人

新王朝的巩固和治理需要一批治国贤才,贤臣对于国家,就像大厦的房梁,就像大楼的基石。杨坚有一种求贤如渴的迫切要求,使他发掘了一大批人才。

开创“开皇盛世”,隋文帝杨坚是如何做到的?

高颎

高颎,其父高宾是杨坚的岳父独孤信的高级僚佐,高颎自幼聪慧,胸有大志。长大后有谋略,善于识人,见识深,具有宰相之才。

苏威,其父苏绰是西魏初年著名的丞相,被宇文泰引为心腹。苏威善治理,懂经济,办事精细,具有理国之才。

李德林,北方大族,学问渊博,长于文章,精通前代典章制度,也是杨坚治国不可或缺的人才 。

牛弘,好学博闻,以儒学著称。杨坚称帝后,任他为散骑常侍,秘书监。以后,又任过礼部尚书、太常卿、吏部尚书等职,主要负责国家的制礼作乐及铨官吏的工作。

杨坚任人用人,总的讲有两个标准,一是忠于隋朝;二是有才干。杨坚所任用的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员中,有的善于识人举贤,有的善于教化百姓,有的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有的疾恶如仇、刚正鲠直,有的善于断狱、息争止讼,有的勤政爱民、移风易俗。不管是有何种能力,杨坚都对他们提拔任用,使他们以自己的才干对隋朝尽忠竭诚,从而造成开皇年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局面。

大胆改革 垂制后世

一、在中央制度上

北周的官僚体制是依《周礼》而定,名多而繁乱。杨坚则参酌汉魏时期的体制,因革损益,设立三省六部制,执掌国家政务实权的是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因杨坚父亲名为杨忠,故当时叫内史省)和门下省。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内史省、门下省也和尚书省样成为国家中央级的行政机构,由中书发布皇帝的诏令、门下负责封驳、尚书负责执行政分工体系已经形成。三省六部制能形成互相牵制的机制,避免了丞相一人专权的局面,把权力集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制。这一重大的行政制度改革,被隋以后的唐朝等朝代所继承。

开创“开皇盛世”,隋文帝杨坚是如何做到的?

二、在地方制度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政权的地方行政机构,都为州、郡、县三级。隋朝建立之初,也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度。后来,一个叫 杨尚希的官员向杨坚上了一道奏章,说:“如今天下郡县,比古时候多几倍。不到方圆百里之地,就有好几个县,人口不满千户的小地方就有两个郡管辖。这种情况至少造成两个危害:一个是官员人数增多,增加了政府的开支。而且官多民少,也使政府的租调收入减少,另一个是清廉干练的良才本来就难找,这么多官员,使得一些贪鄙之人被充进,不利于选能任贤。希望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可以增加收入,选官也易得贤才。”这个奏章正合杨坚之意。开皇三年(583),杨坚下诏废掉郡级机构,改为州、县两级制。这个措施,减少了一级机构,裁汰了一批冗官,节约了一笔开支,而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三、在官吏选举制度上

在官吏选举制度方面,杨坚也进行了改革。南北朝时期为了选拔有用人才已萌生出“举明经”等科举制度,但是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仍然继续实施。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

开创“开皇盛世”,隋文帝杨坚是如何做到的?

科举制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

四、在法律上

杨坚下令,命高颎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583年),杨坚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车裂、枭首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之刑。

经过几次修订这部《开皇律》最终只留下了五百条,共十二卷。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成熟,奠定额后世的法律基础。

以民为本 发展农业

隋初黎民百姓经历270年的战乱,民生疲弊困苦,杨坚登帝位后,立即重新颁布了均田法。规定男丁受露田、永业田皆遵北齐之制,园宅三口人给一亩,奴婢则五口人给一亩。官吏受田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皆给不同数量的永业田,多者一百顷,少者四十亩。开皇十二年(592),,在统一南北三年后,杨坚又派使四出,均天下之田,把均田制在全国推行。

这种规定占田的最高限额的办法对地主贵族的土地兼并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杨坚所行的均田与赋税紧密结合,所行均田规定:均田户交租粟三斛,并明文规定未受地者不课租调,使农民的租调负担确实有了很大的减轻。

开创“开皇盛世”,隋文帝杨坚是如何做到的?

隋朝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存积的大量粮食对防止天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杨坚还接纳苏威的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

开创“开皇盛世”,隋文帝杨坚是如何做到的?

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开皇年间政治清明、民生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国力直线上升,库府充盈至亘古未有!这一切,使黎民百姓看到了希望!隋文帝杨坚功不可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