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996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谈论996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首先,是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说996是一种福报、一种福气,是利益驱使。

说工作996,生病ICU,也是利益驱使。

说后悔没有陪伴家庭,如果可以再次选择必然不会如何,也还是利益驱使。

每个利益群体的背后,都有自己的依靠,而每个依靠之间,又相互渗透,只要利益均沾,就能相安无事。

1877年,美国工人大罢工,争取从之前的18小时工作制变为8小时工作制。

1886年5月1日,美国35万工人大罢工,争取8小时工作制和相关福利。

工人争取的是自己应得的利益。

资本家固守的也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不知历史有无记载,美国资本家是否在谈论18小时工作制的时候,说过让美国工人劳作18小时是一种福报,而美国工人应该珍惜这样的福报,努力奋斗。

利益的平衡是纯粹的理想状况,当利益面前弱势的一方得到了安慰性的利益慰藉,利益也就暂时性地在表面上达成了平衡。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诞生,便是导源于这样的一种利益平衡。

当我们谈论996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关于996的谈论,说好的,我们赞赏他好为人师的思想家作风;

说ICU的,我们亦赞赏他的觉醒与领悟。

其次,是立场。

我们都喜欢标榜自己很有思想,善于贩卖自己的思想,在对别人的谆谆教导下完成自己“师道庄严”的高潮。这也是市场上各类成功学与心灵鸡汤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

然而,我们又无比惧怕耳光,当耳光响起,噼啪一声,我们往往就会迫不及待、当机立断与思想划清界限,只剩下了多变的立场。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真正的思想者?你只要看他的立场是否从一而终便可知晓。

小时候我们就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立场坚定斗志强”。

立场不同,代表的群体也就不同。立场不同,利益也就不同。说出的话也就不一样,表达的情绪也就各不相同。

当我们谈论996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第三,是法律

强制996而非基于员工自愿且不给足相应加班酬劳,本质上已经构成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违法一:月加班时长超过36小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违法二:程序违法,未与工会或者劳动者协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公司不具有单方决定超过8小时工时制度的权利。如果要延长工作时间,应该从程序上与工会和劳动者进行协商,之后才可以实行。

违法三:强制996属于强迫加班或者变相强迫加班行为,员工有权拒绝,且员工的拒绝行为,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已经形成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价值观念。

人们反对996的根源,不在于多劳与否,而在于多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多得”。

当我们谈论996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第四,是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往往最强调规矩,但也最不讲规矩。

对自己有利,你就强调规矩。

对自己不利,你就忽视规矩。

这也是多少年来,诚信问题成了我们的老大难的最根本原因。

996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加班问题,也不仅仅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法律问题、道德伦理问题。

解决996的纷争,是一个持久的长期性的过程。

有人说,当有一天,你自愿加班,企业也给足你加班费,但工会、律所、有关政府部门等会找到你和企业,让你注意法律法规、注意身心健康、注意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并告知你享有的权利并对用人单位进行必要的监督,那就不会存在996的纷争了。

也不无道理。

当我们谈论996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