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人工智能企業百強

2018年度人工智能企業百強

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對於我國而言,人工智能這一概念是一個舶來品,發展伊始甚至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奇幻色彩,但發展至今,中國在人工智能商業落地和研究成果上都表現出了極為亮眼的增速。

根據斯坦福大學發佈的《2018年人工智能指數(AI Index)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發表的人工智能論文在全球範圍內佔比25%,僅次於歐洲,這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了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勢頭的迅猛,而這很大程度上要得益於中國所具備的廣闊市場空間。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長期秉持著開放的市場態度,為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人工智能作為新興技術,吸引了一批優秀的企業憑藉這一技術紮根於各領域,包括金融、安防、醫療、教育等。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預計達到381億元,到2020年預計能達到700億元,這是一片廣闊的市場空間。

而之所以能形成廣闊的市場,政策性因素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影響因素。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指出了人工智能的重要戰略地位,要求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政府再一次提出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政策性的大力支持外加市場可發揮空間的巨大營造了一片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為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深入融合、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人工智能短期內還要以“人”為主導

目前,對於人工智能在各行業中的應用而言,其並不能完全取代人類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應該說,“人機耦合”是目前人工智能最合適的應用形式。

“人機耦合”這一概念得到大範圍傳播要源於一場關於科大訊飛的風波。2018年9月,在“2018 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上,科大訊飛為主辦方提供了現場同傳翻譯服務,但實際上,“訊飛聽見”直接轉寫了同傳語音,據此提供出完整的中英文對照字幕。科大訊飛在之後的多次聲明中指出:AI同傳目前無法做到完全由機器單獨進行,科大訊飛強調的是人機協同和人機耦合,即AI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技術,幫助人類完成同傳工作。

對與這場風波中科大訊飛是否存在“造假”行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們不做評論。但是“人機耦合”或“人機協同”的概念卻真切地道明瞭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應用所面臨的實際現狀。

對於現有的人工智能技術而言,在限定領域模仿人的智能行為,已經能夠達到一個較高的水準。以語音識別為例,在普通話的轉寫上,人工智能能夠實現每分鐘400字以上轉寫記錄速度,準確度高達95%以上,已經超越了多數人類速記員的能力極限。但在非限定領域,人工智能並不能很好地完成指令,這也是其很難通過圖靈測試的關鍵所在。

現階段,人工智能在諸多領域都有應用,例如無人駕駛,其在特定領域已經具備了落地應用的能力,例如園區、智能物流無人倉,但還不能在城市道路中實現落地,究其原因在於現有自動駕駛技術不具備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動駕駛技術完全不能實現城市道路應用。倘若將自動駕駛技術用在汽車輔助駕駛當中,那麼現有的自動駕駛完全有能力勝任,能夠輔助駕駛員安全駕駛,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率,這就是“人機耦合”或“人機協同”的價值所在。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鈸在《開講啦》中曾指出:人類最大的優點是“小錯不斷,大錯不犯”,但機器不同,它是“小錯不犯,一犯就是大錯”。所以就目前來看,“人機耦合”應當是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重要方式,企業可以以此為商業落地的著力點。

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是企業發展的精神內核

人工智能技術研究的初衷在於讓人類生活更美好,但技術是把雙刃劍,今年的3·15晚會就曝光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撥打騷擾電話、竊取用戶隱私的案例,這種行為不僅傷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情感和利益,更是斷絕了企業向上生長的可能性。

做企業,當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高瞻遠矚而不將眼光侷限於一時的蠅頭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