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來了?24只摘帽股現身;同時,這30只股風險在加劇!

好買商學院專注出品原創內容,內容包括金融理財知識,基金基礎知識,股票,債券,大家想了解更多,就點擊頭像關注好買商學院吧,更多精彩內容等你來看喔!

週三(4.17),今日開盤兩市漲跌不一,三大股指整體維持橫盤整理走勢,創指重回1700點關口,午後汽車整車板塊再度拉昇,各大股指相繼走高,創指一度大漲近2%。

投資機會

證監會再度表態嚴打場外配資 投資者需警惕配資風險

今年以來滬市漲幅超30%,深成指漲超41.7%,創業板漲超35.76%,股市的回暖讓融資客們躍躍欲試,高槓杆的場外配資開始招攬“生意”,配資公司通過電話營銷、手機短信、即時通訊軟件、郵箱群發、財經網站廣告頁、自媒體等多種渠道向普通投資者介紹配資業務。

50天前,2月25日,證監會同樣在晚間以答記者問的形式,針對市場反映近日場外配資有所抬頭,可能加大投資者交易風險的情況,證監會作出了回應。


機會來了?24只摘帽股現身;同時,這30只股風險在加劇!


證監會表示,注意到近期有關場外配資的報道增多。對此,證監會密切關注,指導有關方面依法加強對交易的全過程監管。各證券公司要嚴格執行經紀業務及融資融券客戶適當性管理,加強異常交易監控,認真做好技術系統安全防護。同時,也希望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防範投資風險。

在今年證監會的重點任務中也提到,要精準做好包括場外配資、股票質押等在內的重點領域風險處置,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2、

雷聲隆隆!30股即將“戴帽” “摘星脫帽”卻也未必是利好

正值上市公司2018年報密集披露期,“驚喜”和“驚嚇”並存,股價也應聲而變。

根據交易所規則,A股上市公司(創業板上市公司除外)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的淨利潤為負值,公司股票將在年報披露後被ST(ST是Special Treatment的縮寫,即“特別處理”),也被稱為“戴帽”。

據數據統計,根據上市公司2017年報、2018年業績預告,合計30家A股上市公司連續2年出現虧損,將在2018年報正式披露後的下一個交易日“戴帽”。


機會來了?24只摘帽股現身;同時,這30只股風險在加劇!


歷史經驗表明,股票一旦被ST,股價的下調壓力巨大,甚至會連續出現數個跌停。對投資者而言,應儘量避免投資這些股票,以降低踩雷概率。

30家上市公司即將“戴帽”之際,也有部分ST公司正在申請“脫帽”。據統計,在近百家ST/*ST上市公司中,目前已有35家公司披露了2018年報,其中24家的2018年度實現了盈利,佔比近七成。

經營利潤改善之際,上市公司隨即向交易所提交“撤銷股票退市風險警示”的申請。據統計,上述24家上市公司中,已有ST撫鋼、*ST新能等15家公司公告了上述申請。


機會來了?24只摘帽股現身;同時,這30只股風險在加劇!


業內人士分析,從上市公司年報情況分析,資產處置收益、政府補助、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等非經常性損益是一些公司扭虧為盈的重要手段,對其申請“摘星脫帽”至關重要。這類公司因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較弱,主要通過非經常性損益“突擊創利”實現盈利,一年戴帽、一年脫帽的現象較為突出,甚至部分公司存在“兩年大虧一年盈利”的模式,客觀上助長了市場炒作風氣。

上述24家ST公司正好反映了這一特徵。24家2018年淨利潤扭虧為盈的ST股中,2018年扣非淨利潤為正的僅10家,佔比僅四成,餘下近六成ST公司的扣非淨利潤為負。於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大隱患。

公司債券業務評價辦法呼之欲出 劍指投行價格戰

投行在債券承銷領域激烈的火拼即將迎來約束。

業內記者從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處獨家獲悉,中國證券業協會日前正在醞釀有關券商公司債券業務的《執業能力評價辦法》,並將向行業內徵求意見。

據悉,在初步的設計中,總計100分的公司債券業務的評價指標中包括基礎保證能力指標、業務能力指標、合規展業能力指標、風控實效指標以及服務國家戰略能力指標。


機會來了?24只摘帽股現身;同時,這30只股風險在加劇!

其中,業務基礎保障能力指標旗下包含公司債券制度建設指標、從業三年以上債券人員佔比指標、公司債券質量控制人員三項子指標,權重分別佔比為10%、5%和5%;而業務能力指標中包含的公司債券業務收入、公司債券主承銷項目以及承銷金額三項子指標,權重佔比分別為15%、10%和5%

這也意味著,主承銷收入、數量、金額三項指標在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能力綜合評價中總共佔比不超過30%,而公司債券的合規、風控、制度建設、從業人員穩定性以及服務國家戰略能力反而佔據更大比重。

在業內人士看來,降低業務維度的佔比有助於進一步引導券商投行部門在公司債券業務領域更加註重風控合規,避免“唯規模化”、“投行通道化”,進而有效平抑公司債券承銷惡性低價競爭帶來的潛在風險隱患。

財經點評

6.4%!中國一季度GDP增速高於預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個月退出與北京的貿易戰升級威脅並且政府刺激措施開始出現之後,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度以快於預期的速度增長。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4%,高於預期的6.3%,較前值6.4%持平。統計局還表示,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1%,消費繼續成為需求動力的主導力量。

點評:分析人士表示,一季度數據顯示,得益於較大力度的逆週期政策,中國經濟已初步企穩,但可持續性尚待觀察。展望未來,基建投資或將持續發力,消費也有望邊際改善,但民間投資、製造業投資增速仍在下滑,而地產投資仍面臨較大下行風險。

中國成唯一老年人口超2億國家 專家:儘快落實延遲退休

中國老齡協會16日發佈的《需求側視角下老年人消費及需求意願研究報告》顯示,從1999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到2018年的19年間,中國老年人口淨增1.18億,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目前我國有些省份已經提前出現了少子化、老齡化疊加的情況,很多已經造成了社保收不抵支的情況。

點評:專家分析稱,老齡化的同時,中國面臨少子化的形勢也愈發嚴峻。少子化所帶來的挑戰也顯而易見,“現在逐漸減少的新出生人口,二十年後必然會導致勞動力人口占比降低。實際上,目前我國有些省份已經提前出現了少子化、老齡化疊加的情況。建議儘快落實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延遲退休方案。

漲知識

“GDP”

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使用GDP是為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產出,或者說是生產能力。因為這個社會其實就是收入和支出構成,也是投入和產出構成。任何經濟行為都可以用這兩者來計算。所以對於一個國家或地區而言,也應該存在一個投入和產出的問題。

國內生產總值構成與核算方法:

1、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衡量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造價值的一種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2、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按照這種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相加得到。

3、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內產品和服務的最終去向,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與服務淨出口三個部分。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欲知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好買商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