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首28字小诗,全诗无任何惊艳之处,却能称得上是诗中珍品

人间四月在寺中看到盛开的桃花,惊异不已,写下绝句珍品《大林寺桃花》

二月时,春风还未来到,寒冷还在与我们恋恋不舍。三月则不同,它是一个浪漫的季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三月,春水如潮、桃花烂漫、丛林尽染、春光旖旎。到了人间四月,春花都已经落尽。但是白居易却意外地在高山古寺中,遇到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月,四十六岁的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他喜欢郊游,便约着知己好友几人一道攀登庐山香炉峰,晚上就住在大林寺中。因为大林寺地处深山之中,时序的演变比平地来得要晚,明明已经立夏,却在寺中看到了盛放的桃花,这样奇异的景象令人惊异不已,白居易受到触动写下这首绝句。

白居易一首28字小诗,全诗无任何惊艳之处,却能称得上是诗中珍品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一首28字小诗,全诗无任何惊艳之处,却能称得上是诗中珍品

乍看此诗无惊艳之处,细细一品便能品出深邃意境

明显的可以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惊喜之情,诗的大意是:人间四月里百花早已凋尽,高山古寺中桃花却刚刚盛开。常为大好春光转瞬而逝感到怅恨,却不知它竟悄悄转入此间。

诗中的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是晋代僧人昙诜所建,在当地是有名的佛教胜地。此诗作于这首诗短短二十八个字,乍看上去绝没有什么惊艳的地方,就是写山中物候绝晚,与平地不同。但只要沉下心来细细一品,就能品出其中深邃的意境,称得上诗中珍品,唐人绝句珍品。

白居易一首28字小诗,全诗无任何惊艳之处,却能称得上是诗中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如临仙境

“人间四月芳菲尽”,一个“人间”,就说明了在诗人的心中,这个地方并不是人间。李白也描绘过类似的奇景:“桃花流水育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同样是桃花流水的景,白居易一定比李白看到的时候更加惊奇,因为已经是在四月天,桃花的花期早就过了。在山下看惯落英缤纷之后,不经意间竟发现山寺中的桃花才刚刚开始盛开。再加上大林寺所处的地方山高路深,人迹罕至,便更加如临仙境。之前怀有的惜春之情,在此刻尽数转为惊春之意。

白居易一首28字小诗,全诗无任何惊艳之处,却能称得上是诗中珍品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一个惜春恋春去寻春的落寞身影

诗人的思绪也因惊讶而打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说恨春归无处寻觅,恰恰是说明了他之前也是寻过春的。这都是诗外之象,却勾勒出一个因惜春恋春去寻春却求而不得的落寞身影。他在这里还把概念给偷换了,用桃花指代了整个春光,还将春天给拟人化了,把它比作一个有意识的、会刻意和人捉迷藏的可爱角色。它不仅调皮地将自己藏到大林寺中,等到冬天过去它藏够了,便又从山上回到人间。

白居易一首28字小诗,全诗无任何惊艳之处,却能称得上是诗中珍品

这首绝句把春光写得既真挚,又富有童真,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一片热爱。此外,这首诗中还暗藏了白居易乐观的性情。白居易本来在朝春风得意,却因直言不讳冒犯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城,贬至江州司马任上。仕途上的挫折肯定曾令他沮丧,之前他也定然有过“春归无觅处”的慨叹,但他写到春归后转入大林寺中,正是说明他还是愿意相信自己能等到柳暗花明的一天。

白居易一首28字小诗,全诗无任何惊艳之处,却能称得上是诗中珍品

人在生活旅途,总会遇到挫折。都会因一些不如意的事而沮丧过,但请相信总有柳暗花明的一天。保持乐观的心态,便会在另一处看到“桃花”。人在受到挫折和打击之后,要借助相宜的情景与人事托付出人自已的伤感与怨恨,稳定情绪,积极寻找大自然中能点燃情感之火的事物,努力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挖掘出表现自身价值的机遇,让社会承认自已的存在,让自己为社会服务,把个人与社会融为一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