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爾扈特東歸能否稱得上是“人類遷移史上的一部史詩”?這是否只是一場騙局?

陳韜


所謂遠征,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無奈之下的選擇,有的是為了避免被消滅,而遷移,有的是為了生存而回歸,於土爾扈特部而論情況其實也是如此!

遷移是為了生存,迴歸也是為了生存,只是這回歸之路的悲壯,讓他們成了一種值得宣傳的事蹟,宣傳的無非是中原王朝的榮光讓人嚮往,就是所謂的萬國來朝!

土爾扈特部的前身就是原本赫赫有名的衛拉特蒙古(瓦剌)

他們最早居住於葉尼塞河上游,以狩獵為生,在十三世紀初期成吉思汗崛起後歸附蒙古帝國,後來元朝滅亡之後又在十五世紀中葉建立起了衛拉特聯盟,其首領就是著名的造成土木堡之變的也先(1407-1454),那個時候他們又叫瓦刺!

後來這支部落在準格爾蒙古崛起之後,因為準格爾的壓迫還有攻擊,不斷西遷,就有部分族民遷移到了伏爾加河流域。

面對不斷崛起的俄羅斯人,土爾扈特部從平等對待,到之後選擇臣服。

雖然遠在伏爾加河地區,但是他們並沒有和中原王朝失去聯繫,受限於葛爾丹汗國的威脅,他們不斷和清朝有官方交流。

目的也許是為了自保,也許是為了給自己找退路。

或者說,為了聯合清朝給葛爾丹汗國壓力,兼而有之吧!

因為作為弱者的他們,想要生存,本身就很困難!

事情也如土爾扈特部首領所想那樣,壓迫他們的人從準格爾汗國,變成了俄羅斯帝國,而且這不同人種的俄羅斯人對待蒙古人態度更加惡劣!

也許是曾經被蒙古奴役的後遺症發作。

當時的俄國人,對土爾扈特部是百般壓榨。

政治上分化權利:原本是汗王決定一切的土爾扈特部,有一個權力執行機構叫扎爾固,俄國政府為了分化汗王渥巴錫的權利不斷扶持扎爾固,不僅如此,還在土爾扈特部汗王交替之機,將這執行機構扎爾固歸化為俄國的政府機構,受到俄國外交部控制,目的是架空汗王統治權,間接分裂瓦解汗國的穩定!

最終目的就是吞併土爾扈特部。

經濟上不斷壓榨:土爾扈特部傳統的遊牧區域位於伏爾加河流域,可是這一片的生存空間卻在沙俄鼓勵的哥薩克移民中不斷被壓縮,哥薩克移民不斷進入土爾扈特部遊牧區域,讓土爾扈特畜牧業發展受到限制。

還不斷增加賦稅,讓土爾扈特有苦不敢言!

文化上不斷同化:原本蒙古人都信仰藏傳佛教,土爾扈特人也是如此,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忠實信徒,可是沙俄政府為了在文化上同化土爾扈特,由彼得一世親自發出諭旨,在土爾扈特傳播東正教,並製造宗教矛盾和糾紛,對土爾扈特部進行宗教迫害,妄圖消滅藏傳佛教,逼其改信東正教。

引起了土爾扈特人強烈的反抗。

軍事上不斷綁架:沙俄政府對臣服的土爾扈特人實行人質制度,間接控制土爾扈特人,一切聽沙皇指揮。並從18世紀開始,不斷在土爾扈特徵兵,直接結果就是,無數土爾扈特人在戰爭中成為犧牲品,北歐土耳其成為他們的埋骨之地,土爾扈特人口不斷減少,經濟衰退,長此以往,土爾扈特部將徹底滅絕!

除了以上一切不平等政策之外,土爾扈特部的地位下降也是他們不甘心於沙俄威脅的關鍵原因。

在土爾扈特部強盛時期,他們汗國與俄國的地位是平等的,而沙俄強大後,卻要他們稱臣。

活不下去的土爾扈特部不得不另謀出路!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很多年,不是土爾扈特部不想回歸而是他們迴歸之路還有阻礙。

那就是準格爾汗國還在!

於當時的土爾扈特部而言,生存在俄羅斯治理下就如煉獄,但是回到準格爾汗國也不現實,他們是世仇,而天堂一樣的滿清又遠在天邊,飛不過去!

於是無奈伴隨著土爾扈特部,直到一個帝國的覆滅!

這被覆滅的帝國就是蒙古人最後的強權國家準格爾汗國。

時間是在清朝乾隆年間!

清王朝經過三代人(康雍乾)的努力,終於將北方最大的威脅準格爾汗國給剿滅。

並將其土地納入王朝邊緣統治之中。就這樣屬於土爾扈特部迴歸的最後阻擾被解除了!

面對沙俄的逼迫,本身就忍無可忍的土爾扈特部,開始密謀迴歸!

但是這回歸之路卻=很不順利,因為土爾扈特部沿襲了遊牧民族的本色,都是逐水草而居,他們定居於伏爾加河兩岸,南北隔絕,而且遊牧民族本身就沒有造船這一說法。

唯一能將兩岸連接在一起的時候無非是冬天超低溫情況下河面結冰可以走馬的時候!

萌生出迴歸念頭之後的土爾扈特部,在部落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之下,迫不及待的他們開始了迴歸之路!

而河對岸的土爾扈特部人就這樣被他們給放棄了!

渥巴錫帶領著17萬人的大部隊,開始了一路向東的歸途,他們翻過雪山,越過凍土,反擊著沙俄軍隊的不斷阻擾,面對緊緊跟隨在後追擊的哥薩克騎兵,部落首領渥巴錫親自帶領一萬騎兵斷後。

不斷的逃亡歷程中,他們不懈堅持,付出了無數的代價,終於在近半年長途流亡後,來到清王朝控制區域伊犁將軍府!

這一路走來,17萬人僅剩4萬餘人,傷亡率高達70%.

面對這不遠萬里也要追隨自己腳步的土爾扈特部,大清乾隆皇帝非常高興,於是在商議會談之後,置俄羅斯人外交干涉於不顧,頂住俄羅斯人戰爭威脅,接納了土爾扈特部。

乾隆回覆沙皇交涉文書:

此等厄魯特因在爾處不得安居,欲蒙大皇帝恩澤,投奔大清實屬誠心歸附,大皇帝施恩,將其戶口、屬眾分別指地而居,各自獲得安生之所”。

乾隆回覆沙俄戰爭威脅文書:

爾等若要追索伊等,可於俄羅斯境內追索之,我等絕不干預,然其已入我界,則爾等不得任意於我界內追逐,若爾等不從我言,決然不成,必與爾等交戰”

就此,土爾扈特部歷經萬難,終於迴歸到一個可以生存的國度!

迴歸後的他們終於有了一片熱土安居樂業,只不過持續沒多久,曾經的仇敵沙俄又一次來犯。

而這一次,清王朝再也沒有了,爾要戰,那便戰的勇氣!

而留在沙俄的土爾扈特部人,現在依然存在,他們在首領叛逃之後被嚴加控制。

併成立新的卡爾梅克汗國,後來又在多年統治之後同化整個卡爾梅克汗國成立了卡爾梅克區,直到沙俄滅亡之後。

(今日俄羅斯之卡梅爾共和國)

蘇聯又在原本卡爾梅克區的基礎上,成立了卡爾梅克共和國,直到現在!


阿斗不傻


土爾扈特部東歸是一種騙局?騙了誰?

帶領3.3萬戶、約17萬人的部族,從歐洲伏爾加河流域出發,途經萬里之遙,越過種種艱難險阻,擊敗沙俄及哈薩克軍隊的圍追堵截,最終迴歸中國。無論從哪方面看,土爾扈特東歸都是一場史詩般的壯舉,無論如何,也跟騙局扯不上關係。

土爾扈特部東歸

不過有一點,是大家較為陌生的。通常而言,渥巴錫率領的土爾扈特部東歸,一般將其視為渥巴錫及土爾扈特部在故鄉和愛國情懷的作用下,再加上沙俄的欺凌,最終選擇東歸中國。

但實際上,面對沙俄的壓迫,雖然渥巴錫率領土爾扈特部的確準備迴歸故地。但是,剛開始他們的目的,卻並非投入清朝、也就是當時中國的懷抱,而是打算回到故地,自立為王。

公元18世紀末,土爾扈特汗國進入了渥巴錫時代,而此時,在侵略擴張過程中不斷吃到甜頭的沙俄,變得更為貪婪,他們迫切的想打通黑海,獲得通往地中海的港口。

渥巴錫像

因此,沙俄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從未停息,由於戰爭的巨大消耗,沙俄對於土爾扈特部的壓榨更為嚴重,除了沉重的賦稅,人口只有20餘萬的土爾扈特汗國,不斷被徵兵。僅在沙俄與奧斯曼帝國的戰場上,就遭遇了數萬人的傷亡,這對於土爾扈特部而言,顯然是不可承受之重。

與此同時,一支來自遙遠中國的衛拉特蒙古準噶爾汗國部落帶來的消息,使土爾扈特人萌發了東歸的想法。到清乾隆年間,持續了近70年之久的清朝與準噶爾汗國的戰爭,終於落下帷幕,這場持續近百年的戰爭,以清朝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

同時,由於準噶爾部清朝帶來的慘重損失和屢次叛變,最終,在乾隆的命令下,清軍對於西域地區的準噶爾部進行了滅絕的政策。大部分的準噶爾人因此被屠殺。面對這種危機,準噶爾部部落四散逃亡,其中由舍楞和輝特部德濟特率領的一支部族,就投奔了位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部。

通過這支來自準噶爾汗國部落,渥巴錫及土爾扈特部知道了準噶爾汗國的最新消息:土爾扈特人的故地,準噶爾汗國的遊牧之地伊犁地區,隨著清朝的剿殺政策,已經沒有多少人煙,伊犁地區十分空虛。

同時,舍楞和德濟特也力勸渥巴錫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趁機佔據伊犁自立。一旦成功,土爾扈特部不但拜託了沙俄的壓榨,也可以從此獨立自主,再不受人欺負。舍楞等人的建議,讓渥巴錫等人十分心動。土爾扈特部二號人物策伯克多爾濟也十分支持這一建議。

渥巴錫東歸

因此,渥巴錫召開大會,召集了土爾扈特部諸部諾顏、臺吉和本部藏傳佛教的高層,共同商議了這個計劃,最終,眾多高層一致決定:離開伏爾加河這個屢受沙俄侵略的地區,率領部眾返回準噶爾,佔領伊犁,重新建立汗國。

也就是說,最初打算東歸時,土爾扈特部並沒有想過歸順清朝,而是準備返回故地自立。

經過的周密準備之後,公元1771年,東歸起義爆發,在渥巴錫的率領下,3.3萬戶約17萬土爾扈特人集結在渥巴錫的旗下,開始了東歸征程。這支毫無援軍的東歸隊伍,歷經千辛萬苦、跋涉萬里之遙,克服種種困難,擊敗重重阻截,歷時8個月,終於到達了清朝的疆域範圍內。

土爾扈特部東歸

但此時,出發時高達17萬人的東歸隊伍,經過慘烈的戰爭、戰亂和惡劣的環境,人口只剩4萬多人,已不足出發時的四分之一。能上戰場的青壯牧民傷亡更是慘重。與此同時,土爾扈特部發現,舍楞等人的情報並不準確,準噶爾汗國故地並非無人之地,而是被清軍牢牢佔據。

同時,在土爾扈特部尚未到達伊犁河之前,清軍也接到了土爾扈特部即將到來的消息,由於並不清楚土爾扈特人的來意,乾隆為以防萬一,一邊讓伊犁將軍舒赫德加強伊犁河一帶的防務,一邊在喀爾喀、杜爾伯特等地抽調兵力,加強伊犁河的兵力。

土爾扈特部西遷與東歸

東歸接近完成的土爾扈特部面臨的局面變得十分艱難:後又沙俄和哈薩克的追兵,前面又是早有準備,實力強大的清軍。元氣大傷的土爾扈特部,完全不具備擊敗此地清軍的實力。因此,在渥巴錫為首的土爾扈特部首領進行七天的“扎爾固”會議討論之後,他們改變了最初的政策,決定歸順清朝。

最終,到達伊犁地區之後,渥巴錫率部歸順清朝,乾隆皇帝在令伊犁將軍暫時安置土爾扈特部後,又馬上派人將渥巴錫等土爾扈特部貴族領到熱河木蘭圍場,親自接見了渥巴錫等人。而乾隆皇帝大度地接受了土爾扈特部,並將其安置在新疆一帶。土爾扈特部東歸,至此徹底完成。


鳶飛九天2018


土爾扈特蒙古部落是厄魯特蒙古(瓦剌)四部之一,原先一直在塔爾巴哈臺附近的雅爾地區( 今新疆塔城以及中亞部分地區)遊牧。十七世紀三十年代(明崇禎三年),因屢受準噶爾蒙古部首領巴圖爾渾臺吉的侵逼,土爾扈特首領和鄂爾勒克被迫率部西遷,他們帶著帳篷和畜群,輾轉進入人煙稀少的歐洲額濟納河(今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下游地區放牧牲畜。這裡已經是沙皇俄國的勢力範圍。沙俄軍隊經常來騷擾、恫嚇,強迫這些蒙古遊牧民宣誓效忠沙皇俄國。

土爾扈特人世代逐水草而居,喜歡自由,生性強悍不羈,他們不願宣誓效忠沙俄,更無法承受繁重的徭役苛稅,經常與俄軍發生武裝衝突。這些被迫流落異國他鄉的蒙古牧民非常懷念故國,其首領多次派使者向清廷上表,進獻貢品,表達他們的忠心與思念。

滿、蒙因為有著共同的根源,文化和生活習俗相近,清朝入關前,就已經和蒙古各部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入關定鼎中原後,滿清統治者為羈縻、籠絡剽悍善戰的蒙古諸部,採取了“和親”之策,關係更為親密。許多蒙古部落的首領,都被清廷封為王爺。

公元1756年,土爾扈特部首領又派遣使者東返,在路上艱難跋涉了3年之久,才到達北京,向乾隆皇帝獻上禮物,以表示誠摯的敬意。

土爾扈特人保留了成吉思汗家族的血性,面對沙俄的欺凌與奴役,他們不願臣服,總是奮起反抗。史料記載,十七世紀六十年代,俄羅斯爆發了由拉辛領導的頓河農民暴動,土爾扈特人乘勢起兵響應;後來,巴什基爾人發動起義,土爾扈特人再次發兵策應。

到了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土爾扈特阿玉奇汗的曾孫渥巴錫繼承了汗位,這是一位傳奇人物,血氣方剛,有勇有謀。

渥巴錫剛繼位時,沙俄正與土耳其開仗,因傷亡頗大,急需補充兵員,於是強令土爾扈特部落16歲以上的男子都要參加俄軍,上前線與土耳其人廝殺,同時還有藉機削弱桀驁不馴、屢屢抗爭的土爾扈特人實力的打算,可謂一箭雙鵰。部落裡一些年邁的老人哀嘆道:“土爾扈特的末日降臨了”。

為了逼土爾扈特人就範,沙俄強迫其頭人渥巴錫將他的兒子和300名貴族子弟交出來做人質。渥巴錫很是憤怒,他既不願以子為質,更不願讓部落中的青壯年去給俄國人當炮灰。史載,1711年1月4日,渥巴錫召集土爾扈特部全體戰士開會,宣佈要脫離沙俄葉卡捷琳娜女皇的統治,回到東方太陽昇起的故國去。次日,震驚世界的土爾扈特人起兵反對沙皇的武裝鬥爭爆發了。

他們將沙皇派來監視的官員殺死,收拾起蒙古包、畜群、財物,扶老攜幼,分成三路,開始了悲壯的東歸之路。

葉卡捷琳娜女皇得知土爾扈特蒙古部發生暴動,不僅誅殺俄國官員,還要離開俄境東返,怒不可遏,說:“這是羅曼諾夫家族的恥辱,也使頭戴彼得大帝皇冠上的守護神鷹蒙羞,是沙俄帝國難以洗刷的恥辱” !她下令沙俄軍隊立即對東歸的土爾扈特蒙古牧民進行圍追堵截,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他們永遠留在俄國。

土爾扈特部眾在首領渥巴錫汗的率領下緩緩東行,沿路衝破沙俄軍隊無數次堵截追剿,還克服了惡劣氣候帶來的巨大困難,可以說歷盡千辛萬苦,九死一生,跋涉了半年,行程萬里,終於在當年夏天抵達伊犁。

這場史詩般的悲壯遷徙也讓土爾扈特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據說出發時尚有17萬部眾,最後安全到達新疆伊犁的只有7萬人, 一大半人都倒在了這次千難萬險的東歸路上,他們或死於戰鬥,或死於飢餓、疾病或意外。僥倖活著的人也都面無人色,衣衫襤褸,剩餘不多的青壯年幾乎人人帶傷,小孩子更是憔悴、羸弱萬分,均赤條條一絲不掛。他們賴以為生的牛、羊、駱駝、馬匹,幾乎喪失殆盡。

乾隆皇帝聽說土爾扈特人衝破層層艱難險阻,不遠萬里回到伊犁,心裡好一陣激動。他馬上派官員赴伊犁展開慰問併發放救濟品,隨後還將他們安置在水草豐美的巴音布魯克、烏蘇、以及科布多遊牧,使其能安居樂業。

新疆、甘肅、寧夏、內蒙等地各族兄弟籌集了20餘萬頭牛羊、5萬件羊皮襖、數萬石麥、6萬匹棉布,大批氈房,運送送伊犁,贈給萬里東歸的土爾扈特人。

1775年秋,乾隆在熱河避暑山莊多次召見並宴請了渥巴錫汗等頭領。他封渥巴錫為卓裡克圖汗,隨他一同東歸的各部首領也被封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國公、臺吉等 。乾隆還親自撰寫並鐫刻《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立碑於熱河行宮宗廟內,至今尚存。

土爾扈特東歸,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實,中、俄兩國的歷史文獻均有明確記載,怎麼能說是一場騙局呢?這場歷盡艱辛磨難的大遷徙,堪稱一次史詩性的人類大遷徙,其艱難,其悲壯,其義無反顧,其可歌可泣,都很難用語言表述 。渥巴錫等人冒著全族覆滅的巨大風險,和沙皇軍隊進行了殊死搏鬥,還克服了人為與自然的巨大困難,跨越千山萬水,大漠雪山,回到伊犁後只剩不到一半人,且大都是老幼婦孺,很多青壯年都犧牲在東歸途中,即便如此,頑強的土爾扈特人從未動搖過東歸的念頭,也沒拋棄過一個老人、婦女、兒童,這種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又怎麼不能被稱作“人類遷徙史上的一部偉大史詩”呢?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鐵馬冰河wu


乾隆時期,一支蒙古部族歷經長途跋涉、穿過了險峻山河、突破了俄羅斯方面的層層阻撓,最終迴歸到了國內、投靠到了清朝的統轄下。


從他們迴歸的經歷來說,整個事件是非常曲折複雜的,如果要說是一個史詩級的事件,我覺得倒也說得上,不過很多事情我們也不必要說得太過於高尚,因為這次迴歸事件,其實歸根到底是一次生存的掙扎。

土爾扈特部人東歸

土爾扈特部原本是一支生存在新疆土地上的蒙古部族,在清朝初年之間,因為準噶爾部族的威脅,土爾扈特部人就逃到了俄羅斯的伏爾加河流域,在那裡生存了起來。

在土爾扈特部遷徙到伏爾加河流域後,他們選擇了向俄國皇帝稱臣,成為了俄國的附庸。

在此期間,雖然他們和清朝並未發生太多的關聯,但是在清朝方面派出的使者交流下,他們互相之間倒也算是建立了一定的聯繫。

土爾扈特部人後來之所以想回歸清朝,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生存再度受到了威脅。





在俄國居住期間,土爾扈特部人需要派出士兵供俄國皇帝打仗調遣。

正因為當時的俄國皇帝太過於窮兵黷武、土爾扈特部士兵損傷太過於嚴重的原因,所以在乾隆年間,土爾扈特部人為了防止全員折損在俄羅斯,他們就選擇了迴歸。

當然他們之所以會選擇迴歸,還有一個首要的原因,那就是新疆的準噶爾部族當時已經被乾隆給剷除了,正是由於這個昔日的強敵被剷除了,他們才敢產生了迴歸的想法。

如果當時準噶爾仍然存在的話,我覺得他們是寧願承受俄國沙皇的暴政,也是不可能選擇回來的。


東歸的艱難險阻

土爾扈特部人是以遊牧狀態分散在伏爾加河流域南北兩面的,而因為遊牧民族不善於造船,所以他們在伏爾加河南北兩面的來往並不是特別自由,嚴重受到了天氣因素的影響。

平常只有寒冬到來、河面結冰,他們才能往來於伏爾加河南北兩岸。

迴歸的想法產生於居住河流南面的部族,他們想法的產生是非常突然的,河流北面的部族還沒有察覺到什麼不對,他們就產生了迴歸的想法。


而在他們產生了想法之後,因為當時的伏爾加河還沒有結冰、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聯繫對岸的族人,所以在情急之下,他們就選擇拋棄了自己河流對面的族人,自己選擇了迴歸。

迴歸的隊列很龐大,一共由17萬人組成,他們在首領渥巴錫的率領下,向東展開了征途。

這一路上非常艱難險阻,除了殘暴無比的自然環境,他們還遭受到了沙俄軍隊阻擊,在這眾多困難的阻撓下,他們的部族一點點地減員,最終當他們迴歸到清朝廷統轄下時,整支隊伍只剩下了4萬人左右。

17萬人只剩下了4萬人,這其中的傷亡率達到了70%多,想想就可知這一路上有多麼兇險了。

而在他們迴歸後,乾隆皇帝顯得非常高興,他覺得這是對自己國家強盛的肯定,於是他就給了這些迴歸的土爾扈特部人很好地安置,並給帶領他們歸來的渥巴錫以及其他首領分封了相關爵位。


從以上所介紹的內容我們就可以得知,土爾扈特部人之所以會去伏爾加河流域、後來又之所以選擇了歸來,完完全全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生存。

生存對於他們自己來說就相當於一切,因此對於他們自己來說,把這次東歸事件稱之為一次史詩級事件倒也是說得過去的。

至於提問中所說到的騙局,我覺得在這整個事件中根本看不到任何跟騙局有關的蹤跡,因此所謂的騙局,其實就是無稽之談。

被遺棄的部族

在說完了東歸的土爾扈特部人後,我覺得我們也有必要了解一下當時那些被遺棄在俄國境內的土爾扈特部人。

除了歸來的17萬人之外,土爾扈特部人當時還有9萬人是沒來得及跟隨歸來的。

他們這些人接下來遭受到了俄國皇帝的區別對待,被禁止了四處遊牧、被限制在了一個單獨的區域裡生存。

一直到俄國被推翻之前,他們的生活狀況是非常悲涼的。

在俄國滅亡之後,在蘇維埃的允許下,他們先是成立了一個自治州,然後在1935年的時候,成立了一個轄屬於蘇聯的共和國。

也就是從那些時期開始,他們的處境才慢慢好轉了起來。

不過後來因為二戰的爆發、因為他們部族中有些人投降了德軍,所以在斯大林的針對下,他們的生存狀況大幅下跌,一度被取消了共和國的稱號,直到斯大林死後,他們共和國的稱號才重新回到了他們的手中、他們的處境才變好了起來。

而他們的共和國,就是現如今俄羅斯轄屬下的卡爾梅克共和國。


所以說土爾扈特部人的迴歸確實是一個史詩級的事件,而不是騙局。


孤客生


看過《東歸英雄》嗎,咆哮教主馬景濤扮演的土爾扈特部大汗渥巴錫讓我印象太深刻了。而那段歷史,更值得歌頌,他們得“回家”之路,堪稱一部史詩,土爾扈特部的東歸,絕對算得上是歷史上民族團結的教科書式事例。



土爾扈特部原本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蒙古族部落,據說其祖先曾為成吉思汗的衛士。其自古以來便生活在中國北方的大草原上,但在明朝中期,其遭逢戰亂,為了生活土爾扈特部於明朝前後舉族西遷,越過哈薩克大草原,渡過烏拉爾河一路向西,抵達了伏爾加河畔。


彼時的伏爾加河還沒有為俄國所控制,尚未崛起的俄羅斯民族起初與剛剛遷到此處的土爾扈特部還是平等往來,土爾扈特人在伏爾加河畔放牧、生活,與世無爭但隨著沙俄的擴張,土爾扈特部逐漸開始被沙皇俄國當做附庸與臣民來對待。沙俄的哥薩克騎兵不斷地騷擾,縮減他們的土地,甚至在宗教上強迫土爾扈特部信仰東正教。這令以佛教為信仰的土爾扈特部人民難以接受。

最過分得,沙俄大肆徵用土爾扈特青壯年參與沙俄對外侵略戰爭。他們讓土爾扈特戰士衝在最前線,把他們當炮灰。大量的土爾扈特部戰士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生命,這是一場與其部落毫不相干的戰爭,土爾扈特部的人口開始減少。在農耕文明,財富意味著你擁有多少土地,但在遊牧文明,人口才是力量的象徵。而由於沙皇的“不恤民力”(當然其也有通過此舉加強對土爾扈特部的控制的意圖),到18世紀60年代,土爾扈特部的人口已經由17半個多世紀前的7萬餘帳銳減到4萬餘帳。



在如此壓迫之下,土爾扈特部的耐心已經消磨殆盡,在這樣下去,他們很可能將會面臨亡族的命運。

土爾扈特部大汗渥巴錫意識到,他們必須擺脫沙皇的統治。“到東方去,到太陽昇起的地方去尋找新的生活。”


於是土爾扈特部在其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決定再一次舉族東遷,回到他們祖先生活的地方。

但這一過程並不順利,當時的葉卡捷琳娜大帝認為,讓土爾扈特部在自己的眼皮地下離開時俄羅斯的恥辱,便下令派遣哥薩克對其進行重重攔截,土爾扈特部的戰士們在渥巴錫的帶領下英勇戰鬥,終於衝破了敵人的重重阻攔,回到了故土。



這裡還必須要吹一吹乾隆皇帝,當時土爾扈特部東歸本為秘密之舉,但當葉卡捷琳娜得知此事後,曾照會中國,要求不得接納土爾扈特部。

乾隆回覆道:“此等厄魯特因在爾處不得安居,欲蒙大皇帝恩澤,投奔大清實屬誠心歸附,大皇帝施恩,將其戶口、屬眾分別指地而居,各自獲得安生之所”

而隨著眼看攔截無望,俄國又以戰爭相威脅,對此,乾隆皇帝依舊堅持其立場:“爾等若要追索伊等,可於俄羅斯境內追索之,我等絕不干預,然其已入我界,則爾等不得任意於我界內追逐,若爾等不從我言,決然不成,必與爾等交戰。

有脾氣,我喜歡!



此次東遷,土爾扈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另外,由於出發匆忙,土爾扈特部有近四分之一的子民被留在了俄羅斯的控制之下,而加上惡劣的自然災害與瘟疫的肆虐,在整個東遷過程中人口大量減少,當其最終地方中國境內時,人口只剩出發時的四分之一左右。

但是,土爾扈特總算是部成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並得到了大清皇帝的優待,擺脫了被沙皇奴役的命運。這絕對稱得上是“人類遷移史上的一部史詩”!



所謂東歸是謊言的說法,我是肯定不贊同的。用“逐水草而居”土爾扈特整個部族的回家壯舉,不僅是非常片面的看法,更是對他們的不尊重。



土爾扈特部本就是由中華文明圈下的蒙古部族遷徙而出,在歷史文化、民族屬性、宗教信仰等等方面都和中華文明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因而其東歸本就是迴歸到其原本的民族。

土爾扈特部“棄俄投華”並非偶然,而是根源於文明之間的差異,簡單言之,在寬容的中華皇帝與殘暴的俄國沙皇之間做出選擇,並不是對君主個人的選擇,而是對文明的選擇,顯然,土爾扈特部最終選擇了歸順包容性更強的中華文明。

無論如何,土爾扈特部東歸的英雄事蹟不會被歷史虛無主義所掩蓋。


白話歷史君


不是騙局。土爾扈特東歸確有其事,而且也完全稱得上是“人類遷移史上一部史詩”。在世界歷史上,土爾扈特東歸被譽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最為悲壯的民族遷徙”。

土爾扈特的出走

土爾扈特部是我國西北蒙古衛拉特四部之一,原遊牧於我國新疆塔爾巴哈臺地區。明朝末年(公元1628年),土爾扈特人為了逃避衛拉特蒙古內部戰爭的危險,尋找新的生存環境,在首領杜爾伯特的帶領下離開新疆塔爾巴哈臺故土,越過哈薩克草原,渡過烏拉爾河,來到了當時尚未被沙皇俄國佔領的伏爾加河下游、裡海之濱。在這片人煙稀少的草原上,他們開拓家園,勞動生息,建立起遊牧民族的封建政權土爾扈特汗國。

土爾扈特部落在水草豐美的伏爾加河流域生活了一百多年,但是,隨著沙皇俄國的強勢崛起,土爾扈特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再加上其他一系列原因的共同作用,土爾扈特終於決定東歸,迴歸中國。

土爾扈特東歸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 沙俄頻繁的徵兵與賦稅

從16世紀起,沙皇俄國就開始了對外擴張的進程。1724年(雍正二年),沙俄利用阿玉奇病逝的機會,取得任命土爾扈特新汗的特權,從此,控制了土爾扈特部。18世紀60年代,首領渥巴錫執政,沙俄再次利用汗位交替的動盪局面,通過改組扎爾固(部落會議)限制了汗王的權力。1765年後,沙俄在與瑞典、土耳其的戰爭中,向土爾扈特部強行徵兵,激起了土爾扈特部的更大不滿。俄土戰爭,土爾扈特人死傷七八萬人。沙俄在戰爭中陷入不利後,為了扭轉戰局,繼續向土爾扈特徵兵,還要求16歲以上的都被徵入軍隊。這是個隨時可以讓土爾扈特人滅絕的時刻。此外,沙俄給予他們的民族歧視也讓他們有生不如死的感覺。

“如果俄國人看到這些被踐踏在腳下的可憐蟲膽敢表現微弱的反抗,就對他們施加可怕的、狂暴的打擊”。

二 牧場面積縮小

當初土爾扈特西遷,就是看中了伏加爾河下游流域廣闊的草原。但是隨著沙皇俄國的瘋

狂擴張,以及推行的農奴制改革,使很多俄國農民不堪政策之苦相繼逃離故土到伏爾加河開墾耕田。沙俄為避免農民流失建立了察裡津防線,並將大量哥薩克人從頓河流域遷至伏爾加河流域建立軍隊。人口激增和草場大量侵佔,導致哥薩克人與土爾扈特人的矛盾日益顯著。土爾扈特蒙古人視草原是自己的“命根子”,它是草原遊牧經濟的主要來源,大量的草場變成了農田,加之沙俄掠奪徵用他們的牲畜與馬匹作為軍用物資使牧民的生活雪上加霜。土爾扈特人的生存狀況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三 宗教文化的矛盾

土爾扈特人信仰藏傳佛教,西遷的百年間宗教信仰未曾發生改變。但是沙俄力圖改變土爾扈特人的文化風俗,在土爾扈特內強行推行東正教,多次派出掌握蒙古語的神職人員對其部進行傳教,並強行給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人施加洗禮,這種強迫的宗教行為受到了部族內民眾的抵制,加深了土爾扈特人對沙俄的反感,也使佛教與東正教的矛盾更加激化。為了徹底推行東正教,沙俄政府採取嚴酷的滅佛政策,迫害佛教教徒和宗教人士,給土爾扈特人的宗教信仰帶來了災難。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也曾多次向清廷表達迴歸的原因是:“俄羅斯不興黃教(藏傳佛教),願依大皇帝興黃教之地,以安部眾”。

四 準噶爾汗國的覆滅

在經過歷時70年的清準戰爭後,至乾隆一代,終於徹底將準噶爾擊敗,並以鐵腕手段對準噶爾進行了屠殺。導致原先準噶爾汗國的領土出現巨大的空隙,伊犁一帶的草場人煙凋零,這也是土爾扈特人東歸的一個重要原因。

東歸路上艱難險阻不斷

本來土爾扈特是計劃帶左岸的衛拉特同胞一道返回故土,不巧當年竟是暖冬,河水遲遲不結冰,人無法過河。而且東歸消息洩露,渥巴錫等人不得不提早啟程。1771年1月4日,渥巴錫等人臨時決定,右岸的三萬餘戶,約17萬人立即行動。

渥巴錫率領一萬名土爾扈特戰士斷後。他帶頭點燃了自己的木製宮殿;剎那間,無數村落也燃起了熊熊烈火。這種破釜沉舟的悲壯之舉,表現了土爾扈特人將一去不返,同沙俄徹底決裂的決心。

很快,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知道了此時,立即派出大批哥薩克騎兵,去追趕東去的土爾扈特人。同時採取措施,把留在伏爾加河左岸、沒來得及一起走的一萬餘戶土爾扈特人嚴格監控起來。

由於土爾扈特人是趕著牲畜前進的,行進很慢,很快被哥薩克騎兵追上了。哥薩克騎兵在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之間的草原對土爾扈特部落發動突襲,土爾扈特損失九千名戰士和牧民。

東歸隊伍來到奧琴峽谷,此時一支龐大的哥薩克騎兵搶先佔據了這個山口。面對強敵,渥巴錫組織五隊駱駝兵從正面發起進攻,同時後面派槍隊包抄,將哥薩克軍隊幾乎全殲。

除了兇悍的哥薩克騎兵,一路上還有大批的哈薩克士兵尾隨,隨著準備發起攻擊。

其實,殘酷的戰鬥還是其次,一路上土爾扈特人最大的敵人是嚴寒和瘟疫。由於戰鬥傷亡、疾病困擾、飢餓襲擊,土爾扈特人口大量減員。甚至有人對能否返回祖國喪失了信心。

土爾扈特人浴血奮戰,歷時近半,行程上萬裡。他們戰勝了沙俄、哥薩克和哈薩克等軍隊不斷的圍追堵截,戰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終於在1771年7月,來到了伊犁河畔,據估計,中途約有八、九萬人死亡。存活者不滿半數。

清朝對土爾扈特東歸的態度

在土爾扈特部東歸這個問題上,清廷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些大臣認為土爾扈特部東歸,重返祖國,應當給予接納、安撫。

有些大臣則認為,土爾扈特部首領是看到清政府剛平定了準噶爾,準噶爾原來生活的地區處於空虛狀態,土爾扈特部想趁此機會來搶佔伊犁地區,所以才會東歸,其部眾其實並不願意遷徙,所以不應接納。

也有些大臣認為,土爾扈特部私自遠離祖國,按照國法,應該嚴懲,目前遇到困難才返回,不應該給以撫慰。在《癸巳存稿》中有記載:

“自棄王化,按之國法,皆千嚴譴,事屬可傷,實則孽由自作”。

乾隆派了參贊大臣舒赫德去伊犁協助伊犁將軍瞭解、辦理此事,並根據舒赫德的密報與哈薩克的阿布賁汗報告的土爾扈特部東歸的情況和格桑喇嘛的報告,綜合分析各種情況,認為土爾扈特部歸來更多的原因是因為俄國的長期壓迫,加上對土爾扈特人宗教信仰的干涉,才導致土爾扈特部決定東歸。

乾隆認為,土爾扈特部已經與俄國決裂,不會再和清政府為敵,十有八九是來歸順清政

府。

但是很多清廷官員對此仍持懷疑態度。最後乾隆做出了判斷:既然土爾扈特部前來歸順,就該接納,而不能因為害怕發生事端而拒絕他們。所以決定對土爾扈特部接納置。

儘管如此,清政府對土爾扈特部仍舊存在擔憂,擔心他們重返祖國後,擾亂邊地,破壞邊疆的安定。所以,清政府在對土爾扈特部東歸所持的態度是

“若靠近邊界,允許入界之,撫慰安置,若未至我邊界,半途被俄羅斯追緝,發生衝突,則不可理。”

這種擔憂和疑慮在土爾扈特部迴歸後,也貫穿於清政府對土爾扈特部各項安置政策的始終。

同年九月,渥巴錫一行到達木蘭圍場,覲見乾隆皇帝,進獻禮品。乾隆設宴招待,賞賜大量物品。渥巴錫等人在承德近半個月,參加清政府舉行的各種盛典,屢受賞賜,並參加了普陀宗乘之廟落成典禮。乾隆親自書寫《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立碑於普陀宗乘之廟內。

但是,清政府對土爾扈特部落的歸附,始終有所顧慮,認為“此等厄魯特究系新附之人,不可深信”。於是將土爾扈特人嚴格區分篩選,分散於各地,使他們不能彼此依靠,以防他們相互聯繫,對清政府造成威脅。

最後確定的遊牧地為"渥巴錫所領之地",也稱舊土爾扈特,分東西南北四路,設四個盟,各任命了盟長,舍楞所領之地,稱新土爾扈特,舍楞為盟長; 還有和碩特恭格部,下設四個旗,恭格為盟長。從此,土爾扈特人在祖國的領土上從事生產,安居樂業。

我是一卷青史,歡迎留言評論加關注,一起聊歷史!

一卷青史


第一,這談不上一場騙局,事實是客觀存在的。吐爾扈特部落在伏爾加河以西的,至今仍在流在俄羅斯境內,就是卡爾梅克共和國。所以我覺得不能否認事實的存在。

第二,吐爾扈特人迴歸故土的精神,值得肯定。

第三,如果把這個視為偉大的愛國英雄,無限的拔高,就與事實不符了。在16世紀的傳統社會,作為傳統的遊牧部落,談不上對國家對中華民族有多麼深刻的認識。中華民族概念也是近代以後才獨步形成的。


萬里蜀江客


土爾扈特部東歸是可歌可泣的,這支擁有17萬人口的蒙古部族,在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經歷了沙皇俄國的圍追堵截,跨越萬里草原,最後回到中國時只剩下4萬餘人,而其中老人、婦女、幼兒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剩餘的青壯也是個個掛彩,精疲力竭。

這說明什麼?這支流落在外的蒙古部落為了迴歸祖國,他們冒著全族覆沒的危險,和沙皇軍隊進行了殊死搏鬥,很多青壯都長眠在異國他鄉。

但即使如此,土爾扈特部依然沒有動搖歸國的意志,而且也沒有拋棄老、弱、婦、幼,這種精神不是一部“史詩”又是什麼呢?

土爾扈特部之所以要脫離沙皇俄國的統治,除了沙皇的殘酷統治外,還在於信仰!是的,土爾扈特部信仰的是藏傳佛教,但沙皇俄國並不認同。

為了達到同化土爾扈特部的目的,沙皇政府製造了大量的宗教矛盾和糾紛,進行大規模的宗教迫害,逼迫他們信仰東正教,這是土爾扈特部最不能忍受的。

除此之外,沙皇俄國還強行徵召土爾扈特部人加入俄軍參與和土耳其的戰爭,導致他們人口大幅度銳減,並限制他們的放牧,減少他們的牧場。

所以渥巴錫選擇東歸是明智的,不僅是對自己部族的保護,更是對故土的嚮往,這是英雄的壯舉,光耀史冊!

因為他們迴歸,不僅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做出了貢獻,而且更重要的在於帶回了歐洲,尤其是沙皇俄國的第一手信息,可以為中央王朝應對西方文明做出應對。

只可惜,此時清王朝的當家人是乾隆,這位清朝最驕傲自滿的皇帝,雖然得到了西方日新月異的變化,卻並沒有什麼應對的方針。

不過,對於他在渥巴錫東歸時沙皇的威脅,表現出來的強硬還是值得肯定一下。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在我看來土爾扈特東歸可以算得上是“人類遷移史上的一部史詩”,如果說是騙局的話,本人是不贊成這種說法的,土爾扈特東歸人的行為確實是值得可歌可泣的。特別是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們拖家帶口的回到中國,確實是讓人敬佩的。

土爾扈特東歸是有一個叫渥巴錫的將領帶領著的,當時為了大部分人能夠東歸,他們派出一萬名士兵斷後,他們為了迴歸中國,親自將自己的宮殿燒燬,將生活的村莊燒燬,這種毅然決然的態度,表現了對華夏民族深深的依歸,這種決心不是一般的部族能夠有的。

當時土爾扈特東歸的消息被聖彼得堡方面知道了,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堅決阻止他們東歸,還將當時滯留在伏爾加河左岸的一萬多土爾扈特人嚴密監控起來,並將土爾扈特東歸視為她的恥辱。然而,他們並沒有為此放棄東歸的念頭。當時沙俄派兵追殺他們,這些人帶著妻子孩子,還有牲口,有近九千人犧牲在了茫茫的西伯利亞高原上。

土爾扈特人在東歸的過程中,不但遭到很多國家的圍追堵截,而且寒冷和瘟疫時刻圍繞著他們。在這最困難的時候,他們的將領渥巴錫不斷召開會議,振奮士氣。他們在不知道清廷會不會接受他們的情況下,毅然決然的踏上向東的征程,這也不是一般部族會有的勇氣。

公元1771年4月,清廷知道了土爾扈特東歸的消息,可是清廷上層還是有所爭議的。最後乾隆皇帝一錘定音,接受了東歸的土爾扈特人。當時沙俄還威脅乾隆皇帝,不要接受土爾扈特人,但是乾隆皇帝直接回復沙俄:“爾等若要追索伊等,可於俄羅斯境內追索之,我等絕不干預,然其已入我界,則爾等不得任意於我界內追逐,若爾等不從我言,決然不成,必與爾等交戰。”可見這一次乾隆皇帝的表現也是讓人敬佩的。

土爾扈特東歸歷經了半年多的時間,他們走過了上萬裡的路程,一路之上,他們面臨著沙皇俄國、哥薩克還有哈薩克等部隊的圍追堵截,在戰勝種種艱難困苦之後,終於到達了他們朝思暮想的“太陽昇起的地方”。這樣的舉動,怎麼不是人類遷移史上的一部史詩呢,又怎能說是一個騙局呢?


朗照千江月


這個題目一看就是標題黨,土爾扈特東歸提現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是我國能長久統一,各民族融合發展的基礎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各民族在黨的領導下正大步邁向中華民族復興的大道上,你這種懷疑中華民族歷史的疑問十分不應該,十分荒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