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掃描肝臟內見低密度灶這是什麼意思,身體會有什麼表現?

酷爸691


很多疾病都可以表現為CT上的低密度灶,身體表現也因為疾病不同而有差異。

1、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說肝臟CT掃描。

CT肝臟掃描,分為平掃(不打藥)和大藥(增強)兩種,而且增強掃描,現在也都是做動態增強掃描,對於絕大多數肝臟疾病的診斷,必須進行CT動態增強掃描。

左為平掃,右為增強掃描。

2、CT平掃

在CT平掃上肝臟就是軟組織密度,怎麼理解就是比肌肉的密度看起來稍微發白一點,當有了病變。比如脂肪肝,肝血管瘤,肝囊腫,腺瘤,肝癌等等,在平掃的CT上,都是低密度的,這就是問題中提到的低密度灶。

有一種情況,需要注意,假如肝臟本身就是很明顯的脂肪肝,這個時候,肝臟本身的密度會降低,在這個背景下,很多正常時低密度的病變,很可能變成高密度,比如血管瘤等,也可能變成等密度,變成肉眼無法識別。

即使,正常的肝臟,也有些病變在平掃的時候是等密度的。

舉個例子,某患者患有結腸癌,做了B超,懷疑肝臟有很多轉移瘤。某醫生開了腹部CT平掃,就來了,做了掃描發現肝臟很好,此時決不可認為肝臟沒有轉移瘤,後來做了增強掃描,滿肝的轉移瘤!

3、增強掃描

絕大多數肝臟首次需要診斷的疾病,都需要做增強掃描。甚至,增強掃描本身就該作為常規檢查,而非平掃。

增強掃描的價值:1、發現病變,很多疾病平掃會漏掉。2、診斷疾病,發現了疾病到底什麼性質,需要根據其各期的強化特點來分析。3、疾病分期,比如肝癌,有無手術可能,都需要增強掃描來確定。

上圖中,左為平掃,右側分別為動脈期和門脈期。

4、低密度灶會有啥症狀?

這兩個之間沒什麼關係。身體的症狀是因疾病引起來的。低密度灶本身並說明不了什麼疾病。如上所述,絕大多數肝臟疾病在CT平掃上都是低密度灶,其症狀自然各不相同。很可怕的一點是,很多疾病,甚至惡性疾病,並不會表現出特殊症狀。比如肝癌,要想早期發現,必須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若等到腹痛,黃疸等症狀出現,往往已是晚期,迴天無力。


放射科楊大夫


我是小影大夫。CT掃描肝臟見低密度灶是什麼意思?作為一名影像科醫生。我也在報告上經常描述這樣的影像。如果是肝臟CT平掃描述有低密度灶,除了單純性囊腫,不然都要進一步做CT增強掃描。肝臟有低密度灶,只是告訴你肝臟長了個東西。在CT上能表現為低密度的疾病有很多,比如肝囊腫、肝癌、肝血管瘤、肝腺瘤、肝局灶性結節樣增生和肝臟多發轉移等等。肝臟長了東西,大多數CT平掃都是表現為低密度的,單純CT平掃並不能確定是什麼,要做增強才能更好的診斷。



CT表現為低密度灶的病變有很多

很多朋友做胸部或者腹部CT平掃時,拿到的報告寫著肝臟低密度灶,建議增強掃描。這是什麼意思?

這只是告訴你肝臟長了東西,能出現平掃低密度的疾病有肝囊腫、肝血管瘤、肝癌、膽管細胞癌、轉移瘤、腺瘤、肝局灶性結節樣增生等等,這麼多疾病都是表現低密度,一個平掃無法分辨究竟是什麼東西。
單純性的肝囊腫,CT平掃也表現為低密度灶,但是很容易診斷,所以影像科醫生看到是囊腫,就會直接下囊腫的診斷,不會寫低密度灶,除非是複雜囊腫,CT平掃不好分辨。

CT平掃表現低密度,需要進一步做增強或者磁共振檢查

如果是單純性囊腫,CT平掃可以直接下囊腫的診斷。如果不是單純囊腫,那麼都需要進一步做增強掃描。CT增強掃描的好處是能看到這個低密度灶的血供情況,能對這幾個疾病給出更多的診斷信息。如果增強的時候呈漸進性明顯強化,那麼就是血管瘤。如果增強時動脈期明顯強化,後期減退,那麼可能就是肝癌。如果強化早期比較弱,後期漸進性強化邊界不輕,那麼可能是膽管細胞癌。究竟長了什麼東西,就需要影像科醫生根據病變的增強表現有下診斷。
這是一位65歲,結腸癌的肝轉移,CT平掃和增強上都是表現為低密度。

不同的病變,CT平掃同樣是低密度,但是增強卻表現完全不一樣。典型的病灶,影像科醫生可以很快診斷出來。但是並不是每種疾病都是按照教科書上來長的,做了增強有時候也很難診斷是什麼東西,不同的影像科醫生意見不統一,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CT增強也不能完全確定,這時候需要進一步做磁共振檢查。磁共振檢查對於肝臟病變的顯示也有很好的優勢,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顯示病灶的特點,更有利於診斷。

很多朋友是做胸部CT無意中掃到肝臟從而發現的肝臟低密度灶。如果是單純囊腫,影像科醫生會直接下囊腫的診斷,這時候就不用太在意,不用處理。但是如果是下了低密度灶的診斷,那麼就需要進一步做增強或者磁共振掃描,要查清楚這個病灶是什麼東西,最起碼要排除肝癌,因為最怕的也就是長癌了。至於身體會出現什麼表現,得看最後是什麼疾病,身體可以沒有任何表現,也可以出現上腹部不適、腹痛等症狀。


小影大夫


CT掃描發現肝內低密度灶,說明這個病灶是囊液性的,密度低於肝實質。這類病灶一般是肝囊腫、肝膿腫、肝血管瘤或少見的肝包蟲病等。

肝囊腫是最常見的肝臟良性疾病。囊腔通常不與肝內膽管系交通,囊腫是由上皮是細胞排列組成的閉合腔隙,內含液體,可為單發性或多發性,大小不一,數目從一個到幾十個貝登。肝囊腫絕大數生長緩慢,一般無明顯症狀,僅在體檢時被偶然發現。巨大的肝囊腫可出現明顯的壓迫症狀。若合併感染,可出現畏寒、發熱、腹痛等類似肝膿腫的症狀。

肝膿腫:肝膿腫是一種肝臟嚴重感染性疾病,是細菌、真菌或溶組織阿米巴原蟲等多種微生物引起的肝臟化膿性病變,患者多伴有發熱、右上腹痛等症狀。若不積極治療,死亡率可高達10%~30%。肝臟內管道系統豐富,包括膽道系統、門脈系統、肝動脈系統及淋巴系統,大大增加了微生物寄生、感染的概率。肝膿腫分為三種類型,其中細菌性肝膿腫常為多種細菌所致的混合感染,約為80%,阿米巴性肝膿腫約為10%,而真菌性肝膿腫低於10%。細菌性肝膿腫需要積極治療,加強營養支持,給與強力抗感染治療,同時給與穿刺引流或者外科手術引流。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臨床上以海綿狀血管瘤最多見,病人多無明顯不適症狀,常在B超檢查或在腹部手術中發現,一般不需要治療。按病理可分為4型:(1)海綿狀血管瘤最為常見;(2)硬化性血管瘤;(3)血管內皮細胞瘤;(4)毛細血管瘤 。按照腫瘤大小分類:(1)小血管瘤<5cm;(2)血管瘤5~10cm;(3)巨大血管瘤10cm~15cm;(4)特大血管瘤>15cm。

肝血管瘤雖然是瘤,但不是普通意義的腫瘤,是指是肝內血管發育異常導致,當然也有其它的因素如感染、激素變化等導致的。小的血管瘤,沒有症狀,不會影響肝臟功能和患者生命,因此不需要治療。但是當血管瘤變大,壓迫肝臟導致肝功能異常或者血管瘤位於肝臟表面,有破裂風險的,需要積極治療。治療方式包塊介入局部治療或者外科手術治療。

肝包蟲病:肝包蟲病是牧區較常見的寄生蟲,也稱肝棘球蚴病。在中國主要流行於畜牧業發達的新疆、青海、寧夏、甘肅、內蒙和西藏等省區。病因是幼蟲寄生在動物體內(如夠,牛、🐏等),人吞食被蟲卵汙染的食物感染。蟲卵經腸內消化液作用,蚴脫殼而出,穿過腸黏膜,進入門靜脈系統,大部分被阻留於肝臟內。蚴在體內經3周,便發育為包蟲囊。會在肝臟內形成大大小小的有包膜的囊性佔位。


除此之外,對於其它部位有原發癌症的患者,如果CT提示肝臟有低密度灶,一般不用擔心,但是,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最好複查肝臟增強核磁共振,進一步明確是否有轉移的可能。肝臟增強核磁共振在鑑別診斷方面優於CT。



【張成海醫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追求真實、客觀,普及健康知識,歡迎關注和轉發,持續提供有用的醫療健康(腫瘤防治)科普和腫瘤科工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