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葰:一個居然為了區區十六輛銀子丟掉性命的一品官員

順天府貢院是明清兩朝的科舉考試場所,無數讀書人和官員的命運都在一次次的試中被改變,而在古代的科考制度中,一共分三部分:鄉試、會試、殿試。

柏葰:一個居然為了區區十六輛銀子丟掉性命的一品官員

科舉考試不止考生作弊,更甚有考官舞弊的舉動,其中一個就是清朝大臣---柏葰。

柏葰是蒙古正藍旗人,道光六年進士,先後任過工部、刑部、戶部侍郎,在咸豐年間又被任命為軍機大臣。

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三年一度的順天鄉試順利的落下帷幕,不久,鑑於這次科考的順利完成,咸豐皇帝下旨將主考官柏葰升為正一品學士,喜展笑顏接受著同僚們祝賀的柏葰根本想不到,一場席捲他生命的暴風雨正悄悄的來臨了。

原來在放榜當天,參加科考的士子們發現了一個叫平齡的居然榜上有名,身為京劇票友的他可以說是不學無術,居然能高中舉人,一場充滿懷疑的議論就這樣發展開來。

柏葰:一個居然為了區區十六輛銀子丟掉性命的一品官員

十月初七,距離鄉試揭榜尚不足一個月,御史孟傳金向咸豐皇帝呈遞奏章,指出這次的順天科考存在舞弊現象“平齡朱墨不符”,這就意味著平齡的試卷已經被篡改或調換,請奏徹底查明真相,追究責任。於是咸豐命令載垣、端華等會審此案。

科舉取士中,為防止考官通過字跡舞弊,規定考生以墨筆寫試卷,然後工作人員用紅色筆謄抄一遍,即便墨卷中出現錯字、別字甚至塗抹,也必須完全照抄,然後讓閱卷官披閱硃卷。

隨著對平齡考卷的調查,發現其墨卷中的七個錯別字在硃卷上都被改正過來,嚴重擺明出現了舞弊之事,咸豐帝大怒,將擔任順天鄉試正主考官的柏葰革職聽候傳訊。

在審查中又發現考生羅鴻繹為了中舉,通過同鄉兵部侍郎李鶴齡疏通關係,讓同考官浦安向柏葰的門丁打了招呼,約定了試卷做記號,於是浦安在閱卷時,將那張有記號的試卷推薦了上去,柏葰發現有誤,將這張卷子撤回,但後來卻又聽從了家丁靳祥之言,將羅鴻繹的試卷替換掉了。事成後,浦安向柏葰送去白銀十六兩。

這樁赤裸裸的受賄腐敗案就這樣浮出了水面,當時與柏葰為政敵的肅順自然不可能讓他就此輕易逃過懲罰。

此時被關在獄中的柏葰聽到自己斬立決的消息後,驚恐之餘又心存僥倖,因為根據“議貴”原則,皇帝必會恩典,對身處高位的自己網開一面,免去死刑,改流放邊疆之地,所以在臨刑前告訴兒子趕緊回家準備長途應用之物送來。

柏葰:一個居然為了區區十六輛銀子丟掉性命的一品官員

可惜他千估萬算都想不到,原本不打算殺他的咸豐在朝堂之上問起了親王大臣,柏葰是否有從輕發落的可能,肅順聽了後於殿上高聲力爭,力請將之“比照交通囑託,賄買關節例,擬斬立決”,還強調科舉乃“取士大典,關係至重,柏葰罪不可赦,需正法以儆效尤”。在朝諸臣攝於肅之氣勢,竟"默無一言"。

於是,柏葰成了中國科舉考試因舞弊而被處死的職位最高的官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