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有什麼可抱怨的,哪個莊主不是全年“607”?

這段時間,“996”工作制的討論陡然升溫。

就連馬雲、劉強東、李國慶等大佬都紛紛發聲,加入到討論中來。人民日報更是撰文指出:996制是一種病態的“加班文化”,涉嫌違法。

什麼是“996”工作制?簡單來說,就是每天早九點上班,晚九點下班,每週上班六天。在很多互聯網企業,“996”工作制早已是常態,雖然這遠遠超出勞動法規定。


“996”有什麼可抱怨的,哪個莊主不是全年“607”?


“996”工作制因嚴重犧牲員工的休息權和健康權,使得員工和全社會對其一致開炮。

不過筆者想說的是,如果大家真正瞭解休閒莊園,或許就不會這麼義憤填膺。試問,哪個莊主不是全年無休的“607”?他們何曾有過抱怨,又能向誰抱怨?

“996”背後是高收入

“607”背後是高投入

互聯網企業員工抱怨“996”太苦逼,但是高強度加班的另一面,是高工資、高獎金、高期權!

高工資的事人盡皆知,我們單說年終獎。以騰訊為例,2017年騰訊推出了一款現象級手遊,王者榮耀。該團隊的年終獎據傳達到100個月的工資。雖然後來被闢謠沒有達到那麼多,但是也有四十幾個月工資。

再說另一家“加班狂魔”華為。華為公司之所以不上市的原因,就是要將公司的股權發放給員工。

僅2017年的分紅,一名華為20級的老員工,大概擁有100萬股,那麼稅前分紅總金額就可達到283萬。就算是應屆生工作滿1~3年後,按常規配股5~10萬股算,也能拿到14~28萬左右的稅前總分紅。


“996”有什麼可抱怨的,哪個莊主不是全年“607”?


可見,“996”工作制能夠順利實行,背後是妥妥地高收入。所以你也就不難理解,為啥員工也就是在網上抱怨幾句,真正離職率並不高。

不過,全年“607”的莊主群體呢?他們的收入呢?不誇張地說,目前的農莊裡面,2018年淨利潤,能超過華為20級員工283萬年終獎的,恐怕不會超過20%吧?

探索階段的農莊,收入不高,投入可是無底洞。無數看不見的投資,不可預測的追加投入,後續各種風險需要的投入,一個月都不能拖的員工工資,都在一步一步把莊主逼向懸崖邊。

如果不是為了堅守情懷,哪個莊主願意“607”?如果不是為了給農業賦能,早已實現財務自由的莊主何苦委曲求全,傾家蕩產跟土地較勁?


“996”有什麼可抱怨的,哪個莊主不是全年“607”?


“996”的員工不被家人理解

“607”的莊主不被全社會理解

互聯網企業員工抱怨“996”太苦逼,沒有屬於自己業餘時間,沒時間陪伴家人,妻子孩子抱怨頗多!

沒時間休閒、不被家人理解?估計“607”的莊主都懶得跟別人比。

至少在我們遇到的案例中,因為莊主堅持做莊園,捨得全部身家全部精力投入到土地裡去,最後造成家庭不睦者不在少數。家人不理解,指責抱怨的情況更是不勝枚舉。


“996”有什麼可抱怨的,哪個莊主不是全年“607”?


比家人不理解更“傷心”的是,外界對莊主的認知,也存在著種種“誤讀”。

要麼是有錢燒的慌,要麼是吃飽了撐的,要麼是傻吊,要麼是作秀,要麼是套國家補助,要麼是暗度陳倉,要麼是假情懷……

至於莊主努力在進行的土壤改良、環境治理、汙水處理、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安全食品、創造家庭和諧共處的室外場地、帶領農民致富、引導下鄉創業、保護傳統建築、傳承民間手工藝、復墾拋荒土地、拉動內需、擴大城市消費半徑。。。。。。等等貢獻,一概被抹煞了。

偏見,無處不在。莊主,你比煙花更寂寞。


“996”有什麼可抱怨的,哪個莊主不是全年“607”?


“996”透支身體

“607”透支靈魂

互聯網企業員工抱怨“996”太苦逼,每天坐在工位上埋頭敲代碼,身體嚴重透支。

這種工作確實有些單調。不過每天進入公司,有笑容甜美的前臺姑娘;辦公區有準備好的咖啡奶茶等各種免費飲料;不出大樓能享受到琳琅滿目工作餐,加班還有免費加班餐;只要幹好自己分內工作,其他的都有相應職能部門作支撐,開個會都有行政準備好辦公室投影儀……

可以說越是大公司,分工越細緻,配套服務越完善,員工的額外負擔越少,只需要幹好自己的已知工作就能加薪升職,晚上九點下了班之後可以不用想工作的事。


“996”有什麼可抱怨的,哪個莊主不是全年“607”?


“607”的莊主如果能夠享受到上面一半的服務,估計做夢都會笑醒。

晚上送走最後一波客人,自己還要留下來檢查一下安全隱患。到家剛躺床上,聽到外面起風了,又得趕緊到地裡把塑料大棚加固。

海南一位有機農場主說,自己剛建好的大棚,被颱風一夜破壞完。好不容易快要二次建好,颱風又來了。怎麼辦?哪有時間擦眼淚,繼續重建。

想享受產業鏈支撐,自己只幹專業擅長的事?至少在目前階段,只能是痴心妄想。從拿地開始,莊主就要變成三頭六臂無所不能的孫悟空。

規劃階段,投入上百萬,發現那些所謂的大師壓根不靠譜,只能自己來。最後多少莊主變成真正的規劃大師、設計大師?

你再要強,你再不愛社交,你也必須接受各個主管部門的“上門關心”,小心翼翼地迎來送往,解決項目遇到的各個合理不合理問題。

好不容易項目建起來了,你會發現,壓根招不到人。大學裡沒有這個專業,大學生不願意到農村來。怎麼辦,自己幹唄。

在莊園裡,莊主即是董事長、總經理、會計師,又是規劃師、設計師、總廚師、自然引導師、農藝師……的現象,估計大家都不少見。


“996”有什麼可抱怨的,哪個莊主不是全年“607”?


這還不算完,就算項目運轉良好了,不可測的風險也會隨時到來。

中部某省一個投入了兩三千萬的項目,因為當地招商引入一家大企業,不得已要搬遷。搬就搬吧,不過評估下來,莊主只能拿到不到300萬。

莊主說,那一陣,我已經做好到五臺山當和尚的準備。

所以,如果“996”的員工值得被全社會同情,那麼“607”的莊主,是不是更需要全宇宙的安慰?

畢竟,不經歷“大棚房”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