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計算” 我們才相信有改變

如果計算力就是生產力,

那它正在改變生產關係;

如果計算力就是創造力,

那它已經變革了商業生態。


因為“計算”,視頻物聯企業開始“理解”場景,而不只是“看到”場景,也是因為“計算”,金融科技企業開始向生態外溢服務,而不只是追求自身的互聯網變革;還是因為“計算”,家電製造企業一再刷新,用戶對舒適度的認知。

這就是產業變遷背後的“計算故事”。似乎每家理想飽滿的企業,都開始迷戀“計算”的能力,更準確地說是“智慧計算”。“智慧計算”正在改變視頻物聯、科技金融、空調家電、智能零售、生物醫療等諸多產業,改變其產品形態,更改變他們的商業生態。

從“看見”到“理解”

第一個“計算故事”,來自於大華股份。“模型訓練效率提升2倍。”這是大華股份的一個細節改變,但潛臺詞是,其正在實現從“看見”到“理解”的改變,從“行業”到“場景”的改變。

似乎每隔數年,視頻物聯行業都會經歷一次技術升級,例如從模擬到數字,從標清到高清。大華股份,在經歷過歷次產業洗牌後,已經成為中國的智慧城市的驅動者,在IHS2018發佈的報告中,大華股份全球CCTV&視頻物聯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二位。


因為“計算” 我們才相信有改變

但也正因此,其現在不僅要專注視頻技術的理解,更要投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研發。為何?攝像機不是錄像機,未來的攝像機不僅只是“看到”場景,更需要“理解”場景,在記錄圖像的同時,還需對圖像中的內容進行分析和預判。

以智慧城市為例,人臉識別、軌跡識別、異常行為識別、交通綜合管控等典型應用場景,可能涉及百萬級別的攝像頭,會產生海量數據和訓練樣本。由此,計算需求也較以往提升數倍,需要超高密度的計算能力,進行大規模併發處理。

不僅如此,視頻物聯又是一個對“計算”位置,極其挑剔的行業。智慧交通與邊緣計算、智慧園區與節點計算、智慧城市與雲數據中心計算,不同的應用場景,對應不同位置的計算能力。當然,不同位置的計算能力,也均需人工智能技術的植入支撐。

此即是大華股份面臨的產業變遷,從“看見”到“理解”,催生行業應用對人工智能的追求,而人工智能又要求計算能力保證指數級提升。由此,2018年,大華股份明確提出“全智能、全計算、全感知、全生態”的人工智能戰略,並提出構建以視頻物聯為核心的人工智能生態體系。

也是配合此戰略,大華股份與浪潮互為生態全面合作,在硬件層、平臺層、應用層進行深度融合,共同打造端到端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而此後即是計算力釋放了生產力、計算力釋放了創造力。大華股份的模型訓練效率提升了2倍,GPU資源利用率提高75%,GPU性能利用率提高1倍。

更為重要,開放、解耦的人工智能平臺“環境”,吸引了也服務了更多算法合作伙伴,幫助大華股份深入了更為豐富的應用場景,提升了政府、金融、交通、零售、樓宇、園區等不同領域客戶的體驗價值。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第二個“計算故事”,來自於格力空調。技術專利爭奪是典型“零和博弈”,對於家電行業由其如此,率先完成研發和專利申請,就能構建起難以突破的專利壁壘。格力電器已累計申請專利490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超過22000項,但是“格力電器每天還會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技術方案,需要在CAE仿真分析平臺中進行驗證。同時為了保證精度,平均每個方案都需反覆驗證5~6次。”這是格力電器曾經面臨的挑戰,而計算能力的提升,也改變了其產品研發模式。

因為“計算” 我們才相信有改變

格力,一家改變中國製造業形象的企業,其家用空調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21.9%,連續14年全球第一。早在1996年,格力電器即引入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計算機輔助工程)技術,在國內屬最早一批。

似乎,我們只感受到,格力電器一再改變用戶對空調舒適度的認知,但舒適度的背後,空調風機、風葉、風道流場、震動噪聲、強度、耐久性、碰撞與防護、管道換熱和模具流道、電磁干擾,及離心繫統等諸多環節,均通過仿真分析進行預研。

當然,挑戰由此而來。2012年,格力電器研發團隊只有2000人,2018年已經超過1.2萬人,6年中增長6倍。而與研發資源同比例增長,則是格力電器在計算力方面的投資。早期單臺PC運行CAE系統,方案驗證不得不輪流“排隊”,從2013年開始,格力電器以兩路或四路服務器支撐CAE仿真,但外網用戶無法使用。

為此,格力電器決定建設超算中心,為公司的技術研發提供統一併且強大的計算平臺支撐。目前,格力電器與浪潮合作的超算中心,已經完成兩期建設,總計算力已突破百萬億次,CAE的運算速度整體提升300%,新產品研發週期縮短約10%,CAE應用水平大幅提升。

同時,格力電器還整合了通用仿真應用的計算到超算中心,極大減少日常運維,降低運維成本,整體運維效率提升50%以上。而除了支撐產品研發之外,浪潮的AI超算服務器也在協助格力電器進行工業機器人的研發,推動全球智能製造示範基地目標的實現。

從金融到五大生態圈

第三個“計算故事”,來自於平安科技。與大華股份和格力電器的有形產品不同,平安科技輸出的是無形的服務價值。中國平安從網絡投融資平臺“陸金所”,到“三馬”聯手組建的“眾安在線”,每一次金融模式創新,都對其原有思維的挑戰。

而中國平安旗下平安科技不僅服務於自身的互聯網變革,還希望將服務外溢於生態。平安雲即是在此思維下產生,其一方面支撐平安集團95%以上的業務公司,支撐80%以上的業務系統投產;一方面面向金融、智慧城市、健康、汽車、房地產五大生態圈,提供IaaS、PaaS、SaaS完整的雲服務。

伏羲實驗室也是由此而來,實驗室由平安科技和浪潮聯合成立,將浪潮的IT基礎設施與平安科技的技術積累,進行深度融合、聯合創新,最終以平安雲作為統一平臺對外輸出。目前,平安雲已經成為中國金融行業最大的平臺,也是平安集團兩大戰略之一。而人工智能雲服務,正成為平安雲平臺上的殺手級應用場景。


因為“計算” 我們才相信有改變

但AI訓練所需的龐大計算力,也正在成為平安雲越來越大的挑戰。近期,伏羲實驗室最新推出平安雲B1超高性能AI金融雲主機(平安雲B1),該產品被稱為全球性能最強的金融AI解決方案,實現單機每秒2000萬億次AI計算能力,可廣泛適用於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中的海量數據計算、分析、挖掘,打破了影響金融業務創新發展的計算力瓶頸,更現實了“計算”與“場景”的融合,“金融服務”與“科技生態”的融合。

更多“故事”還在繼續

上述三個“計算故事”,分別來自視頻物聯、科技金融、家電製造領域,而更多故事還會來自智能零售、生物醫療。計算正在使“智慧零售”概念落地為現實,實現線上和線下門店的深度融合,計算也正在使基因測序不再焦急等待,快速檢測基因病理特徵,準確形成個體化精準診療方案。

當然,此一切的變化正是因為,計算力就是生產力,它正在改變生產關係,而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智慧計算”就是創造力,它已經變革了商業生態。


因為“計算” 我們才相信有改變

大會簡介

浪潮雲數據中心合作伙伴大會(Inspur Partner Forum,簡稱IPF)是浪潮面向全球生態夥伴的年度盛會。AI時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浪潮以開放、融合、敏捷的理念,倡導構建新生態。IPF2019以“智慧凝聚”為主題,以AI為紐帶聯接生態夥伴,創新推動AI產業化,激發智慧之能;融合助力產業AI化,構築凝聚之力。

大會看點

30+位全球行業大咖分享前沿實踐

50+場技術及應用專題報告

3000+㎡場景化展廳

50+款產品、40+個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

1800+位生態夥伴、分析師、媒體齊聚

把握變革機遇、洞悉前瞻佈局、共築多贏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