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道是无情却有情

原创:道是无情却有情

情不重,不生婆娑。千年后的庄子,是否还会忆起“庄周梦蝶”的浪漫来,恐怕千百年来,真正能读懂庄子深情的知己,屈指可数,惠施、胡文英、闻一多算是半个。

不知何缘故,相对于老子的笃定深沉,我更倾向于欣赏老庄的逍遥自在,看似无谓却深情的汪洋恣肆、波诡云谲来。或许是他的逍遥游,触动了我们紧绷内敛的神经。到现在我都不敢肆意评价老庄随意的一生,是否值得我们探寻追随,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在他的只言片语中略微闻到那缕情深意切的芳香来。

确切的说,他是贫困的过了一生,但这从未妨碍过他的天马行空,奇思妙想;他的古怪脾气,他的博学善辩,他那高冷的幽默。我看,也只有他的故交惠施能懂。

最钦佩于他的,还是他的大悲,对这个世界浑浑噩噩无人醒悟的大悲,他用他的浪漫来诠释对大悲的惊醒。他会时常恍惚,这样的恍惚,可能是最神妙最伟大的恍惚了,恍惚出了最高的境界,和天地间最大的浪漫。

大悲的浪漫,浪漫的深情,滚滚云烟中,也只有老庄能做到。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宗师》

这句话实在太过浪漫、流传太广了,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是出自庄子之手。很多人把它看成是男女之情,情深却不能厮守的无奈而悲伤的感情,其实庄子要告诉你的,也是情,却是天地间最大的情,最深的情。

庄子说的相忘于江湖,不是单纯的忘掉俗世男女之情,他所谓的情是通过精神的超脱和自在,来彻底出离人间的苦难艰难。庄子仅仅用一个小小的寓言,就承载了多少世间的凄然和世外的企盼、现实的逼仄与理想的慕愿,氤氲成了一片飘渺却化不开的雾气,这才是真正的用情至深。

尼采对于自然之美有一种解读:最高贵的美是这样一种美,它并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作暴烈的醉人的进攻(这种美容易引起反感),相反,它是那种渐渐渗透的美,人几乎不知不觉把它带走,一度在梦中与它重逢,可是在它悄悄久留我们心中之后,它就完全占有了我们,使人们的眼睛饱含泪水,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憧憬。这份大美,恰恰适用于我们的庄子,他就像一首凝练的诗歌,悲壮而摄入灵魂。

庄子的境界,远非大鱼与鲲鹏能比的。他的灵魂太博大、太丰盛了。所有他的寓言和思想都远不如他本身来的动人。当道人动了情,他的情便一定是弥纶天地、独步古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