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怎么会笑的让人发毛——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与本世纪之交,当时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一也处于萌芽之中。1596年,EmilKraepelin在其第五版《精神病学教科书》中,将以往互无关联的青春型痴呆、紧张症及偏执狂等概念归纳成一个疾病单元,他称之为“早发痴呆”。这种命名反映了他对此病的看法,即该病具有病因意义的特征是精神衰退,且常见于青年人。

精神病人怎么会笑的让人发毛——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国宏的笑真有点令人发毛。不管我跟他说什么,他都只顾笑个不停,有时是低头捂嘴、羞怯地笑;有时是哈哈大笑,笑得直不起腰。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笑,但至少可以看出,他的笑与别人无关,甚至也与他自己无关。他的笑既没有由衷的欢乐,也不是悲喜交加,有的只是让人莫名其妙、哭笑不得。无需询问病知也用不着做精神检查,这张笑脸已经真真切切地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重性精神病患者。

国宏是一名大学三年级学生。谈起他的病,老师、同学和家长都说不清他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三年前从山西考入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入学后不久,老师、同学就发现他非常孤僻,与同学聊不到一块儿,做事总是独来独往,晚上经常到宿舍楼熄灯以后才摸黑回来睡觉。见到认识的人也不打招呼。慢慢地,同学们都习惯了他的行为方式,尽量“敬而远之”。

精神病人怎么会笑的让人发毛——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刚人学时还有几位老乡来找他,后来也都不来了,大学一年级,国宏的成绩尽管不太好,但还勉强能够通过考试。到了二年级,便开始出现不及格的科目,从每学期1-2门,发展到4-5门。因为他极少与同学们交谈,也极少与别人结伴同行,同学们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甚至同宿舍的同学都说不清他每天在干什么,大家只是发现,经常在上课时见不到他的人影。

最早发现他自己发笑的时间大约是在五个月之前。国宏放暑眠回家,既不出去找同学玩,也不爱跟家里人讲话,只是经常独发笑。国宏的父母都是农民,对他的变化并没有太在意,况且国宏以前也是很少讲话,返校以后,国宏更加频繁地旷课,大白天也在宿舍里睡觉。老师找他谈心,他也无所谓,而且经常对着镜子笑,有时还装在被子里笑个不停。老师和同学们终于觉得他有病了,于是带他来到精神科门诊。三天以后,他便住进了医院。

精神病人怎么会笑的让人发毛——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送国宏住院不用费任何口舌,对他来说,语言似乎是多余的,他从不主动开口说话,对别人的问话也置之不理,好像根本察觉不到人家是在跟他讲话。

住在医院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也似乎全然不知,每天和衣而卧,给饭就吃,给药就咽,不知道洗脸刷牙,不知道换洗衣服,也从不问问自己为什么住院,更谈不上关心自己还能不能继续上学了。

他还在笑,不停地笑,这几乎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精神病人怎么会笑的让人发毛——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这就是精神分裂症单纯型,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单纯”了,没有了思维、没有了情感、没有了追求,“单纯”得几乎一无所有。

单纯型的病人一般都起病非常缓慢,缓慢得让人们无法用一个确切的时间来划分他有病和没病之间的界限。临床表现以生活懒散、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也可以有零星的幻觉和妄想,但持续时间很短。由于阴性症状常常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不被当作精神病来看待,所以,很多单纯型的病人是在发病后很长时间(有时达3~5年)才被送到精神科诊治本来单纯型的病人就很难治愈,这段被延误了的治疗时间则更是雪上加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