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时候私塾都是棍棒教育,而现在是提倡暖心教育?

沙漠风暴一滴水


这个是不绝对的,要抛弃非左即右的思想。该棍棒的时候滚吧,该谈心的时候谈心,如果一味的滚吧,而不讲道理,那不会有人欺负的,但是如果一味的讲道理而没有惩罚的措施,那也没有人会服你。而且还得看年龄阶段,小孩子哪懂什么大道理,肯定是惩罚的时候多一点,但是长大了之后,该跟孩子做朋友的时候,你就得跟孩子做朋友,该棍棒教育的时候你就得棍棒教育,这个时间段是不一样的,你不能弄烦了,跟太小的孩子讲道理那是不可能的。


浪人俊华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每天都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对孩子还是比较了解的,教了十多年的书,越来越发现不会教孩子们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师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越来越少了,需要老师有更多的方法,更加智慧的去管学生。

我们现谈一谈,古代私塾的教育。在我的印象当中,私塾就是私人教师的意思,类似于现在的家庭教师(家教)。是一些官宦人家的子弟还有一些富商子弟才能读的收费不低的民间教育。这些老师的收费相对比较高昂。对待学生比较严格,学生犯错误了,一般都是体罚,比如用戒尺打手心等等。老师教的不好,就很容易被解聘,所以老师教得很认真,对待学生也比较严格。

现在的教育,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的老师对待学生都是采取暖心教育,也就是怀柔的办法。学生犯错了,都是鼓励,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积极改正。可是事实上暖心教育的确是主流,大部分学生都是可以用鼓励,表扬等正面方式来教育的。但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凡事总有例外,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你采取暖心教育无效,这个时候老师该怎么办呢?

对待有问题的学生,就是不服从老师管教的学生。老师一般采取几个步骤。

第一、指出学生的错误。学生犯错了,老师如果不给他指数来,这是老师不负责,所以先给学生指出错误。

第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你给学生指出错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了,学生只有承认自己错了,老师才能继续教育下去,如果他一直不承认自己错,怎么办?找到证据,找到相关依据,让孩子承认错误。比如,有学生拿同学的东西,不承认,调出监控,学生才承认,这就是证据,在证据面前,学生也无话可说。

第三、这是最重要的,让学生改正,写出保证书。下次再犯,该怎么处理。如果学生不会写,老师可以帮忙,如有再犯,家长到校共同教育,或者家长到校陪读几天等等。这个保证书要经过家长同意。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都认可的保证书!再犯错,就按照保证书的来。

老师,不打学生,不骂学生,遇到学生的问题,积极采取应对的策略,让学生不仅感到暖心,又让学生敬畏才是最好的!对于不好管的学生,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么?


一师者


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历史的过程,首先这种对比就有一些歧义,棍棒教育指的是管理模式,暖心教育是时代产物属于心灵教育产物,就教育的发展趋势来讲没有对与错也无法比对。棍棒是有规则的约束机制,就像当代社会奖惩制度一样。当今罚钱对大家的触动大那就罚钱不用打。但是在古时候侮辱是最大惩罚所以棍棒为最佳。就像现在新加坡的鞭刑一样。目的是促使人们不要去这么做。但是暖心指的是心理关爱。现在社会压力和信息量很大所以需要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我个人认为本质没有可比性。所以不能断章取义的评判。需要客观辩证的分析多种因素,时代、社会、环境及经济发展有关。所以两项本无法评判。个人粗浅见解!


骋锋破浪


从棍棒教育到暖心教育,可以看出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变,也说明人类的教育趋于文明,趋于人情人性化,那么从古时候私塾的棍棒教育到现在的暖心教育我想说两点。

一是社会教育环境的差异。古时候没有当今社会这么丰富多彩,在家有电视,电影,手机,出门有飞机,火车,小车等。古时候学生所了解的信息只能从老师口传心授中得到,何谓祖国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都不曾感受,不曾欣赏。而今的孩子们都能从影视频上看到,或节假日在父母的带领下去游历去感受。古时候私塾先生对蒙童的启蒙教育就是《三字经》、《百家姓》

《弟子规》等。注重品行道德的培养,这对儿童的影响可以说是终身的。要想学更多知识,也只能通过老师来获得。因此不听话的,上课思想开小差的都会被罚。说是棍棒教育,其实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多。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就很少从其它途径获得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专心听讲,再说老师也不会往死里打,只不过是连打带吓,不会伤筋动骨的。

二是社会教育文化的差异。尽管现今提倡学习经典,但不是所有的吸收,而是有选择的继承。古时候学的以文化教程为主,地理,历史,数学开设很少,都是读死书,死读书。像英语,信息技术课更不用说。相对而言,现如今的学生学习压力自然比古时候孩子压力大多了。有的学生由于经受不住社会的诱惑,游戏网络的吸引,再加上有的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很难管理,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因此粗暴的棍棒教育会更加增添他们的敌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多关心他们,了解他们,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弥补他们爱的缺失,情的渗透,进行暖心教育。同时,现如今的孩子接触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比较快捷,并能通过媒体了解外面

世界的精彩。人如果用棍棒教育让他们屈服,往往事得其反。再者,他们都是独生子女较多,是父母的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的宝贝心肝,受捧,受宠贯了,怎经得被老师打呢?即使老师轻轻的罚戒一下,定会激起轩辕大波。况且教育部三令五申强调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家长心中自有一根准绳。又怎见得老师罚呢?因此,暖心教育是大势,是必然。老师们应用更多的爱去呵护他们,用更多的心去感化他们,教他们做人,教他们立志,教他们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平天下37


以前的中国文字,其字体太过于繁杂,让小孩子自己老老实实的读书认字是很少成功的,若不以棍棒镇压小孩子读书认字,小孩子是不会静下心来好好的看书识字的,除了有很小聪明个别的孩子之外,因此在棍棒之下的教育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现代的社会不同,很多的字都得到了很高级的简化,让小孩子读书识字的能力则轻易得多了,只有老师用心教,又能会有科学的教育好学生的事就能成功的了,但是也有极少个别的学生之外如何教育都不得,如何教育都不成功,有了这些狗屁不通的原因,则是这些学生的思想有问题,是因为这些学生不是读书识字的料等等!但是对于这些学生,若谁能认识到他们的长处,给他们施以正确的教育,到成长壮大之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不可小视的!也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中状元的道理!


九洲灵能


在美好一天很荣幸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在这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认为棍棒教育是依赖外部力量,武断地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数千年来,中国人都在坚守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动摇:“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做一个乖孩子”。

在以下我为大家分享,首先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我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认为国家的改革开放,除了提高的经济水平,也开阔人的眼界。教育方式方法的改变也是必然的。但个人认为“暖心”教育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教育。

我认为从棍棒教育到暖心教育,可以看出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变,也说明人类的教育趋于文明,趋于人情人性化。

我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同时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我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最后在这里,真诚的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身体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小狮皮特


其实,古代的棍棒教育和现代的暖心教育都是相对的,之所以有所区别,需要对比来说:

第一,古代女子地位较低,私塾几乎被男孩垄断,男孩调皮经常被打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女孩想读私塾几乎是不可能的,家庭条件特别好的人家也是请先生上门教,所以古时候的棍棒教育是对于男孩而言的。

第二,古时候的教书先生一般是什么样的人?有很多地方提到教书先生大部分是秀才出身,或者被贬官员,总之就是怀才不遇的一类人,这些人可能科举考了一辈子,没有办法才去教书的,指望他们脾气能好了?拿孩子出气这是家常便饭!所以棍棒教育在私塾就成了常态,但是现在的学校老师都是有编制的,都是从高等院校经过专门培训的高素质人才,棍棒教育也就显得没那么多没那么重要了。

第三,对于男孩和女孩,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依然有很大差别,对男孩严厉,对女孩温柔,其实也是教育不同理念的表现,不信你们想想家里儿子挨揍多,还是闺女挨揍多,只是现在学校里面学生太多,老师只能放羊式管理罢了。


暗夜冬日之莲


棍棒教育是指通过打骂来教育儿女的方式,它是一种体罚行为。

暖心教育是指以爱为基础的教育,它是最无私、最纯洁、最崇高的爱的表现形式。

棍棒教育是依赖外部力量,武断地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数千年来,中国人都在坚守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动摇:“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做一个乖孩子”。其结果是将超大多数孩子,培养成为自己的附庸品,王朝的奴性臣民。

棍棒教育能够长久延续,肯定有它自己的合理性,也不能完全否定。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民众的觉醒,棍棒教育的缺点日渐暴露:

1,根据个人性情的差异性分析得知,打骂过后,有人可能在高压下真的进步了;有人可能从此叛逆心理形成了。

2,一味地指责、谩骂或拳脚相加,而看不到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即只有批评,没有赞赏。天长日久,孩子上进的动力会被消耗殆尽。

3,教育要想收到最佳效果,孩子本身必须要有内在动力,对孩子无感无趣的东西,即使强迫之下有些许成效,但也经不住考验。一遇波折,便立马前功尽弃。

4,有些父母棍棒教育是扭曲的,对孩子的打骂不是为了纠偏,而是让孩子硬性地接受自己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仅潜能发展受限,将来还会给社会制造麻烦。

棍棒教育的好处也有,但前提条件是:被教育者对教育者非常敬重和佩服,必须是被教育者犯下了非常严重的错误。不使用棍棒教育难以平息事态,可以让被教育者永远铭记某方面万万不可涉足,给被教育者一个深刻的警示,有可能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虽然如此,棍棒教育的弊端还是远远大于益处:1,打击被教育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可能伤及被教育者的身体器官。

3,极有可能激怒被教育者,让其产生报复心理。

4,让被教育者产生错觉:暴力胁迫可行。然后再效仿此法去“棍棒”别人。

暖心教育就不同了。有时间可以看看美国电影《天才少女》,这是一部暖心治愈的电影,告诉我们“教育”的意义。再欣赏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赏后给你最直接的感受一定是——“暖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站在爱的基石上,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与成长。教师心中有爱,才会俯下身子、放下身段、真情付出,与孩子融为一体,像关心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学生,尊重信任、默默关注,静待花开,才能真正做到爱心化春雨,润物细无声。进而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体验暖心教育成功的幸福快乐!








乡村微荷


这种变化说明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没毛病。

但全方位的看,方法的进步并不代表着对过去方法的全盘否定,也不代表“暖心”就是万能!

我的观点是:

棍棒教育是旧制度相匹配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那时候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全靠仁义道德相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单一密切,比如父母亲戚就是你从小到大一直在身边的人,除了道德伦理的口口相传,就只能辅以棍棒的惩戒,这样才更容易形成对子女的教育效果。

而时间到了今天。国家的改革开放,除了提高的经济水平,也开阔人的眼界。教育方式方法的改变也是必然的。但个人认为“暖心”教育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教育。

大而言之,中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始终在全盘学习国外和部分学习国外(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之间摸索徘徊。最终各种血的代价,才使我们都明白,国外再好的东西进入中国都可能水土不服。我们必须学会改造和改变,使它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东西。

教育方式和方法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开放了,我们看到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我们该学习!但人家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宗教信仰等等,我们没去细究,没去细想。我们有些人一下就把这些先进的东西拿到国内,大肆鼓吹别人的先进,人性。自己的落后,愚昧,不人道!可问题是,我们发展了几年,我们的国民素质提高才几年?我们有多少农民工,有多少是留守的孩子?做父母的是什么学历,会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时间陪着自己的孩子?等等,等等。 我们一下就全盘否定我们几千年的教育,一下就把那些先进的东西搬到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来。先进的理念是好的,但不是还有个过程吗?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自然应该走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所以,我认为我们既要继承棍棒教育,又要不依赖棍棒教育;我们既要学习文明的“暖心教育”,

又不要忘了我们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一半以上的农村中小学生成长环境特殊,复杂!


五柳邻家


棍棒教育是有它的历史来源的。古代人们生育子女是不限人数的,而且崇尚多子多福,所以每个家庭子女成群。而且古代中国是农业为主的父系社会国家,生产力没有现在那么发达,为了生计每日劳累,耗费了大量精力,再加上古人尊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为子纲,妻为夫纲,子为母纲,”等观念,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所属,难免就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小孩。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真正的“尊师重教”,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者,父也。像是郭德纲和小岳岳的关系。但是棍棒教育不是一无是处,棍棒之下,不知出了多少优秀人才,国家栋梁。只是有它的历史狭隘性。现在所谓的爱心教育,也有它的局限性。过度的表扬让孩子无法无天,没有了惩戒,让孩子肆无忌惮。如果一味的爱心教育,终究会毁了孩子,实乃民族之悲哀。教育就是一场修行,家长和孩子的修行,修行中难免受到挫折,用爱心鼓励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为做错的事付出代价,受到惩戒。这才是教育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